APP下载

动手动脑学科学

2021-09-03王永德

家长·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科学

王永德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围绕教授的科学内容,通过一定方法的指引,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手、动脑,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浓厚兴趣,进一步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科学意识,树立科学思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4-0133-02

Hands-on and Use Brain to Learning Scienc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Nanguan School, Shand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Yongde

【Abstract】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es requires teachers to teach them how to fish and also teach them how to fishing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certain methods around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This allows students to use their hands and brains in the process of hands-on practice, so as to continuously stimulate their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 science, using science, loving science, and teaching science, and further enable them to use their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cultivate good science core literacy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Science; Hands-on; Practice

一、融情入境,拓寬视野

对于小学生说,他们的实践能力要通过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形成,要切实围绕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设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动脑动手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兴趣。引领学生融情入境,产生兴趣、感受趣味,并主动投身于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对其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为了激发小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师创设富有趣味性且生动的教学情境,更贴合他们的认知需求。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当有趣的科学现象呈现在他们眼前时,自然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急切的探究欲望。无疑,创设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发生波动,他们小小的好奇心进一步被激发,点燃了他们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产生持久的科学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使这一科学课程的教学情境更有趣、生动,而且变得直观、形象。而这样一种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想要动手感受、复制、验证、创新的心理,教师可以趁势对他们进行引导,讲解科学原理,并且指导其正确投入科学探究中的方法与步骤,从而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比如,引领学生制作水火箭,这是趣味性比较强的一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制作,这样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一点,在他们亲身体会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从而领略科学的魅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切实体会科学与大自然、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在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学生去爬山,到树林里观察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如此,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他们在与大自然亲近、与生活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奇思妙想迸发出来,由此,也为他们培养探究意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日常可随机根据科学实验,为学生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小故事,进一步使学生在故事中了解爱迪生是如何发明电灯的、法拉第是怎样发明发电机的,由此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再继续为大家讲解和揭示发电机诞生的整个过程。也让学生在聆听中进一步感受到科学家认真而严谨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科普类书籍推荐给学生,如《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或者是科学类节目《我爱发明》等,无论是科普读物还是一些科学类的节目,鼓励学生多去认真看一看、听一听,引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也能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让他们的科学视野不断拓宽,进一步使他们产生迫切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亲身体验,动手实践

引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实验,去明白一个科学原理或者一个发明的形成过程,更透彻地了解科学知识,实际上也是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和提升实践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或是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说,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实验科学就无从谈起,只有亲自动手实验,才能诞生越来越多的发明,也就是说科学课的灵魂就是实验,实验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实验中也产生了巨大的造福人类的各种发明创作。因此,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就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看到神奇的实验现象后,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手动手去进行一次验证或者探索,通过这样一种亲身经历,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的形成、发现科学规律,也进一步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满足,也使他们的创新能力被激活。只有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才会同步提升。日常科学教学中想要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安排一些适宜小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索类科学小试验,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不断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并且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教师要从旁指导,并讲解实验操作规程要遵守严格的步骤,这样也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科学态度,也让科学精神在他们心中萌芽,如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根据实验内容,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器材或者设备,如此也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比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为学生准备好相关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哪些器材属于导体,哪些器材属于绝缘体,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使他们迫切想要解答问题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还对各种材料的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搭建平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投入科学学习中,让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全程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由各负责人如担任记录、观察、实验等的学生进行陈述。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适时指导,让他们对疑惑点或者问题的难点释然,由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贴近实际,提升能力

对于小学科学知识来说,其诞生的发源地就是无穷的生活,小学学习科学知识,最终学以致用,就是要服务于生活,反哺生活。因此要让小学生树立起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理念,由此认识到这一科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与意义。通过对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認识,使学生自觉地锻炼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中的严谨性。同时,不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借助实验进行探索与挖掘,从而发现、了解和掌握科学现象的一些规律和性质。这样也能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与科学知识紧密相连,与生活紧密相连,由此提升自我实践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小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广阔,他们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强,为了让学生真正探索知识,身体力行了解生活。教师要设置一些探究性的研究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生活中,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现状,从而提升自我实践能力。面对当前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源短缺、温室效应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课题的研究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简言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实验不断引导学生投入其中动手动脑,进一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符合生活实际的探究性活动的课题研究,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也为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8(13).

[2]唐利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0(10).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科学拔牙
动手动脑多快乐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