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主义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探讨
2021-09-03马明
马明
【摘 要】构建主义以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要素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驱动,能够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加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启发学生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设计,充分发挥构建主义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构建主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討;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3-0068-02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Mazichuan School District,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MA Ming
【Abstract】Constructivism takes context, collaboration, conversation,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other elements as the main body, student-centered, and context-driven. It can mak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re suitabl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improves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quality; inspire students to think,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ultivate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herefore, as a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curriculum desig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nstructivism in teaching.
【Keywords】Constructivism;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discussion; Learning interest
一、构建主义教学的概念
构建主义是认知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应用在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随机进入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没有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抛锚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创设情境,确定教学任务,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机进入教学指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
基于构建主义理论进行的教学设计,需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构建、合作学习、学习环境的构建、信息资源的利用、学习环境的利用、学习的过程等核心要素,最终的实现有意义的构建。
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构建主义
(一)密切联系课本内容,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贴合课本的内容,根据教学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情景情境中有方向的指导,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的操作知识和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在“信息管理”的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没有整理的各种类型的文件发给学生,告诉学生这是自己急于要用的文件,但是由于没有时间整理,请同学们帮忙整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并进行合作整理,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文件有序地整理好。小组之间在无形中形成了竞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将文件分门别类的整理任务后,教师可让学生派出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效学习了相关知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习经验,树立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课本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应用知识时的满足感。
(二)根据生活事例,进行情境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真实的案例,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故事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之中,增强课堂说服力。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某学生本来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为不听父母的劝阻而选择与家人决裂,离家出走;最终在走投无路、身无分文时选择了偷窃的案例。当讲述完这个案例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案例来了解沉迷网络危害,提高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自律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答案,并且整合自己的观点。小学生对网络世界的执迷程度毫不逊色于成年人,特别是近年来小学生网络上瘾的数字在逐年增长,如何让小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实例给学生说明长期上网玩游戏的害处,让他们懂得沉迷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业,对身心健康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此外,这些事例的讲解还能让学生明白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三)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是进行构建主义教学的意义。而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學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层层递进,深入挖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动力,激发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的欲望,从而为引导他们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问题的设置。例如在“声音的获取”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然后询问:“大家通过什么方式来听这些音乐的呢?在生活中又是怎样保存这些文件的呢?信息的储存方式有哪些?”这些问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产生兴趣,积极投入教师问题探究过程中,参与激烈讨论,进行认真的思考。可见,合理地设计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应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呈现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计算机硬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播放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各种零件,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观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
三、结语
总之,在利用构建主义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情境构建的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构建主义进行小学计算机教学,能促使学生爱上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其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飞. 基于Smith-Ragan模式的在线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与实现[D].江西农业大学,2018.
[2]沈红.浅析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
[3]徐建芳.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8).
[4]朱磊.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08).
[5]陈露.源于兴趣,不止创造——基于创客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教育界,2021(15).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