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2021-09-03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副司长吴志晖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航局空管航空器

◎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副司长 吴志晖

一、背景及前期工作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民航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创新性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实施国家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国际互联互通的直接载体。民航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强大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是体现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民航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强调“强化科技支撑”,“十三五”时期按照“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开放包容理念,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多领域开放发展的新时代民航科技创新工作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的五年,民航局党组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创新战略引领,明确提出坚守民航安全底线、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的“十四五”民航发展思路,把科技创新放在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

2019年以来,为统筹谋划中长期和“十四五”民航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化部署、分阶段实施民航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民航局党组站在进一步发挥民航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力支撑大型飞机和“两机”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持续强化航空产业链构建、大幅提升民航安全高效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高度,积极谋求从国家层面对民航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同时,依托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开展民航中长期和“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研究设总体组,按照技术专业和方向设置8个专业领域组,按照主题和业态跨专业领域设置5个特色专题组。规划研究专家共294名,来自民航行业内外33家单位。

以规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在与科技部合作协议框架下,我们与科技部共同起草《中国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本,并征求各方意见,确定了《纲要》内容。

吴志晖副司长

二、《纲要》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科技强国、民航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坚守民航安全底线,围绕智慧民航建设主线,瞄准制约民航发展的关键短板,强化民航科技支撑引领,建设自主可控的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一流的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为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基本原则:坚持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体系创新相结合;坚持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相结合;坚持中国标准与国际引领相结合。

(二)工作目标

对标《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到2025年针对民航科技短板,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力争航空器适航审定核心能力取得突破,有效解决持续安全、自主保障、应急处置等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问题;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构建智慧民航系统的技术体系与运行架构,重点支撑智慧机场、智慧空管、智慧航空器运行与运输服务等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支撑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总体上具备“多领域并跑、优势领域领跑”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民航强国战略进程。

基本工作思路是:统筹科技任务布局,取得多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研制突破;集聚优势科技资源,形成智慧民航创新能力体系;整合科研产业力量,构建民航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智慧民航装备自主率,推动全球应用。

(三)重点任务

智慧民航科技创新的发展愿景目标是构建自主可控的智慧民航系统,总体表述为“11411”,即建设1个智慧信息平台、形成1项自主适航能力,支撑智慧机场、智慧空管、智慧航空器运行、智慧监管4类核心运行服务,保障1条安全底线,实现智慧出行的1个民航服务宗旨。围绕智慧民航建设,到2025年将重点布局以下七方面科技创新任务。

1、民航体系化持续安全技术。围绕民航安全与应急保障,重点突破民航安全大数据与智慧监管等7方面关键技术,构建民航安全技术体系,研制智能化民航安全管理核心产品与装备,强化科技兴安,有力保障中国民航安全水平持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航空器适航审定自主技术。围绕国产航空器、发动机、机载系统的适航审定需求,重点突破航空器适航安全性等4方面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北斗导航、5G地空通信、国产机载电子设备等适航审定技术研究,构建适航审定技术试验验证体系,解决国产设备加改装适航关键技术问题,形成国产化替代支持能力,支撑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等国家战略实施。

3、空天地一体化民航空事系统。结合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战略部署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融合5G的航空宽带移动通信等5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民航空事信息系统的核心产品与装备,提升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能力,为智慧民航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平台支撑。

4、机场智能化建养与运行技术。围绕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重点突破机场设施数字一体化设计建造与维养等5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机场智能化建养与运行的核心产品与装备,提升机场规划设计、建造维养与运维控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与安全保障能力。

5、自主式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围绕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四强空管”建设,重点突破空中交通自主运行等6方面空管新技术,研发自主式空管系统的核心产品与装备,提高空中交通精细化、智能化运行水平,支撑空管系统的进一步扩容增效。

6、航空器精细化运行与便捷运输服务技术。着眼民航运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重点突破航班精细化运行控制等5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智慧航空器运行与运输服务的核心产品与装备,构建航空公司、空管、机场一体化智慧协同运行服务及管理体系,实现我国航班总量与结构的精准调控,提升航空公司运行能力与服务品质。

7、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围绕以上方向布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民航领域大型试验验证基础设施,建立国际民航高端智库与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航空应用等自主技术标准体系,突破国际民航现行标准壁垒,实现中国民航标准国际化。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

1、组织机构。成立联合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与民用航空科技创新协同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一套组织机构。

2、资金保障。科技部和民航局共同组织实施本计划,鼓励和带动地方、企业等相关各方加大投入,保障计划顺利实施。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统筹支持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和验证。民航局安排配套资金,用于相关科技项目研究和示范运行所需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

三、下一步工作

民航局近期成立了智慧民航建设领导小组,将举全行业之力,积极推动智慧民航建设相关工作。下一步,将按照新时代科技强国、民航强国建设战略部署,抓好《纲要》落实,支撑引领智慧民航建设。民航局继续积极协调科技部,从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布局、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对民航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全方位支持,不断探索民航领域特有的研究方法论与研究范式。以智慧民航科技创新为抓手,将科技创新的各项成果与民航领域的特征、需求相结合,开展体系化示范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民航局空管航空器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8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
7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
民航局:4家美航企恳请延期两周审查
论航空器融资租赁出租人的违约取回权
航空器的顺风耳——机载卫星通信
火星航空器何时才能首飞
MSG-3在小型航空器系统/动力装置维修要求制订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空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内部审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