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民航的构想和探索
2021-09-03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总工程师吴宏刚
◎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总工程师 吴宏刚
吴宏刚总工程师
一、智慧化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数字化的发展,“智慧”成为大势所趋,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医疗等。人类本身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生命,除人类之外没有任何生命能称为智慧,所有的智慧都是模仿人类,模仿我们各种各样的感官,例如眼耳口鼻、触觉、听觉、视觉等。通过感官再传入神经网、大脑,最后判断发生了什么以及怎么做,这就是智慧。未来的城市、交通、生活等各方面都将是智慧的,像人一样能深入地感知、互联,智能地应用、协同。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为这些系统赋能,使其具备与人脑接近的、或者是相当的智慧水平。
当前国家发展交通业,就必须构建立体交通网,智慧民航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随着民航运输量越来越大,空域也愈发复杂,以后还有大量的无人航空器在天空运行,因此未来智慧民航具有非常大的需求。同时,机场也会更加繁忙,有越来越多的飞机和保障车辆等,运行的难度也会日益增加。若在这样的场景下不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慧民航的大脑,我们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巨大挑战。
二、未来智慧民航展望
交通运输系统本质上就是运人和运货。未来我们的远景就是希望旅客的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例如不再需要将行李拎到机场,未来可以实现在家门口托运,到了目的地就能看到行李;在机场不用乘坐出租车或者大巴,而是乘坐空中出租就能到达机场。在机场可以体验无感式安检,甚至还有机器人服务。在空中的飞行也是无感的,有非常便捷的网络可供使用。此外,也不会再出现飞机延误的问题,即使真的出现延误也会提前告知具体延误的时间,从而可以在这个时间选择去别的地方。
在货运方面,民航航空的增长仍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但是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货运将是整个航空物流发展的新起点。例如目前在上海订购汶川的车厘子或者甘孜州的松茸,实现在五个小时内送到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无人航空货运系统进入了大规模应用,就可以轻松实现。农户采摘的车厘子、松茸送到支线机场、干线机场后,一天内就可以实现送往全球。
三、智慧民航体系构想
实现未来的智慧民航需要有几大技术体系去支撑。智慧民航的特征包括深度感知、互联、智能应用、协同。这几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全要素的多源智能感知、空天地一体化的互联互通、航空系统的数字孪生和多元主体的智慧协同。
全要素的多源智能感知,即解决透彻的深度感知。当前视频摄像头的增多带来海量的数据。此外还有各类物联网的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在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还存在更先进的、更新型的传感器。同时,我们还要对整个航空运输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感知,进行不停地革新,让网络更通畅,速度更快。
通过以上技术的赋能,未来就可以建立完整的、真正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数字孪生系统。人脑对于大千世界的认识的本质就是将所有的感觉、视力、听力、味觉、触觉等映射到大脑中,形成映像。数字孪生技术也是如此,将物理世界的东西映射到电脑和机器中,形成一个模拟的、数字的、孪生的,跟真实世界一一对应的数字世界。有了这个技术后,在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的运行方面就可以从中提取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分析。
最后要多元主体智慧地协同。基于上述数字孪生技术,能分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智慧协同。因此,这四个技术体系就构成了未来要支撑智慧民航整体技术架构。
四、民航二所智慧探索
民航二所在过去十来年做了很多的尝试,在许多领域都研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在机场,我们做了防跑道侵入、跑道FOD探测、A-CDM、行李跟踪等项目。这些可以归纳到感知、互联、孪生、协同中。
民航二所在上海虹桥机场做的基于跑道状态灯的防止跑道侵入系统。当时的感知只有SMR场监雷达,但我们发现该场监雷达有虚警,因此通过增加传感器,即场面多点定位系统,让飞机定位更加准确,并且还可以减少虚警频率,从而在感知方面有所增强。其次我们还安装了AeroMACS网络,以及光纤网络和宽带电力载波网络,对灯光进行控制,对车辆的数据进行传输,将所有数据传回后形成机场、空中到地面飞行器、车辆运行的态势,即数字孪生。之后再通过决策来控制灯光,若跑道被占用,灯光就亮红色的灯提醒飞行员。这就是整个体系,这个体系完全印证了智慧民航的技术组织架构。在和田机场,我们已经部署了防止跑道侵入系统并竣工验收。
在跑道外来物探测系统方面,目前我们在大兴机场的传感器上做了大量工作,将大大增强雷近距离雷达、远距离雷达,光学摄像头、星光摄像机等感知能力。再通过光纤把数据传回指挥中心、飞行区管理部中心进行分析识别是什么异物,以及要不要处理。目前的实现方式仍然是人工处理,但是现在要做的是利用机器人去处理。
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也要汇集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的数据,从而给出更加准确的推出放行时间,提高效率。目前这个系统在广州做了很好的尝试。
行李全流程的跟踪系统,通过在行李上面安装的RFID芯片,可以智能感知,全程覆盖12个节点、18个环节。在大兴机场,通过手机APP就能够了解行李在哪里、什么时候该去提取行李等。
我们还做了机场运行品质分析平台,将机场集团的各个成员机场数据汇总,实现支撑整个机场的一体化运行,对机场运行的品质进行分析和评估。在智慧空管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数字孪生,将空管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空中交通的运行态势,进行实时展示。同时,各个环节可以进行智慧协同、远程地指挥等。我们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所做的空地一体化管控平台,可以更好地对空管的运行资源进行优化和控制。
我们在天府机场做的塔台终端区一体化管制中心,能够实现区管、塔台和终端区的数据汇集,实现对两市三场,即双流、天府、绵阳机场的运行进行有效管控。
我们还做了智慧远程塔台的实践。利用传感器,通过全景视频监控远程地传到异地,再结合ADS-B、多点定位以及其它一些场面监视设备形成有效融合。再通过通信系统对远程飞机进行管控。目前已经在新疆、内蒙进行了有效实践。
我们还有通航飞行的服务平台。目前在通航飞机监视方面仍存在困难,因此我们在通航机载设备上增加了设备,北斗等导航能够通过ADS-B数据链、4G、5G信号、北斗信号下传。多种数据模式可以将整个低空通航飞机的态势进行监视和控制。现在已经在湖南通航安装了50余套机载设备,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验证。
在智慧航司方面,我们做了国航全球地面航班保障平台。利用数据中台技术搭建国航地面保障的大数据平台,提升了整个国航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治理能力,优化了航班的全流程监控数据,也强化了决策能力。
在智慧监管方面,我们整合了空管、机场、航司的运行数据,实现了对很多监管事项非现场的远程监管,构建了一体化安全监管平台。这是在黑龙江监管局做的非现场监管的首次尝试。我们发现远程检查接入的视频、各种各样的数据的发现率远高于现场的发现率。我们还尝试利用AR眼镜来辅助监察员,对很多现场监管的事项进行监察。通过AR摄像头采集数据,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回后台的数据中心,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来识别监管的业务,进行提醒。
我们在四个应用场景中做了一些尝试,但还远远不够,无法满足我们对未来智慧民航的建设需求。因此在民航局和四川省的支持之下,正在建设国内首个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其中包含大量先进的研究中心和平台,包括全域空管仿真中心、实地机场模拟验证中心,还有大量高端、尖端的实验室,都将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支撑。
我们有16个民航示范验证中心和其他一些平台。要对智能感知、互联互通、数字孪生和智慧协同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最后,智慧民航已经在路上。相信经过15年、甚至30年的发展,智慧民航一定能够实现。在民航局的领导下,在行业内外各个科研机构、所有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基础平台支撑下,智慧民航之路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走得越来越快,最后一定会实现“人便于行,物畅于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