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治理新动能 智慧民航新发展

2021-09-03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陆军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7期
关键词:电科科技产业民航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陆军

陆军院士

智慧民航的目标是2035年国家实现现代化,2049年实现世界一流。这意味着要实现科技产业的现代化、科技产业的一流,且这个现代化和一流一定是世界性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到2035年,在国家的领导下我们是否能实现战略目标,将民航的科技产业现代化问题解决,民航的科技产业到2049年建国100年能不能实现一流,我们仍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民航的第一底线是安全底线;第二是实现便捷舒适。当前我国民航业的发展、飞机的制造,以及产业体系的构建,客观来讲目前沿用的仍是美国、欧洲科技产业体系,因此我国建立起自身的民航科技产业体系是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国家的大形势是天时;民航吹响了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一流的号角,是地利;工作者们团结起来,做到人和。

一、企业的实践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国防战线的主力军,电子工业部70年发展至今,共建立了46个国家研究所,拥有22万员工、11名院士、11个上市公司,目前世界500强排名第383位。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系统装备、信息平台、集成电路以及基础研究等电子信息全领域。在行业领域内自顶到底涵盖全要素,为我们后续建立科技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的定位是,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民航方面,我们始终为中国民航信息化事业努力:从1975年雷达终端到1985年空管1号进入到空管系统,从华北流量管理系统到建设全国流量管理系统,从参与大兴机场建设到打造智慧淮安机场样板工程。中国电科始终与中国民航同心同行。2018年中国电科与民航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吴曼青院士参加了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最近双方又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除民航层面外,我们还全面推进国家治理,去年疫情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当前大家手机所使用的绿码就是我们集团公司首创。2020年1月20号,我们快速研发绿码,大数据应用于精准管理之上,绿码的精准管理使得我们国家很好地实现了疫情管控。第二,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支持实现了智慧司法,实现了司法现代化。此外,我们在城市治理、社会管理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由此可以看到我们在服务于国家整体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这样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撑好民航业发展。

二、数据到智慧

“十四五”规划瞄准的是2035年、2049年两大目标,其发展重点主要有两条:第一,到2035年,民航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民航是成体系的,而且这个体系需要是自主可控,整个科技产业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二,到2049年,民航要实现世界一流,实现引领世界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难度很大,我们要把数据治理作为最关键的要素,这仅靠数据是不可行的,还要依靠智慧加数据。

当前我国处理能力、算力实力逐渐增强,我们所获取到的数据量也是巨大的,但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拿到数据,因为海量数据并不代表海量智慧,只代表我们有资源,我们更要做的是将数据变成智慧,将无序变为有序,从简单的有解变成全局性的优解,所以数据是智慧的桥梁治理,因此民航要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里面形成智慧民航的建设。

民航业的未来世界宏图一定要落实到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体系上,要变成下面八张图:全景视图、能力视图、运行视图、信息视图、系统视图、服务视图及以标准视图,最后这个视图还需要不断演化才能实现。此外,还需要有一整套理论,工程实现的理论,即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到协同论。

通过以上的体系我们可以为智慧民航形成一个三层两翼的架构,三层两翼的中心就是信息处理,要抓住数据处理,底层是我们民航建立的智联网,上面是智慧开放的应用,所有美好愿景要实现,都在智慧开放应用上,同时网络安全和运行维护也必须在。

三、治理新思路

中国电科希望能够团结我国所有做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学研,以及所有相关工作者,包括政府,都积极支持民航做智慧民航的建设。只有方方面面团结起来,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数字政府方面,民航局要实现整个民航的智慧治理,不应该仅仅依靠内循环,满足国内的需要,更要与世界进行交流,要引领世界发展。“十四五”到2035年期间可能仍是以内循环为主,但同时也要考虑外循环。

在数字社会方面,主要考虑民航业务单位。例如大兴机场,我们做了大兴机场里整个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大兴机场不仅是民航围墙内的事,临空经济区也要发展,要上升到数字社会这个层次。

目前信息手段越来越多,业务流程变化的也越来越快,飞机从落地一直到起飞离开,所有系统都需要能够结合起来。当前的集成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智能中间件为核心的框架结构转变为微服务架构,服务要素里面关键的仍是数据,数据集成起来不仅支撑机场的管理服务,还要支撑地区运营管理。

民航局数字治理的全域逻辑必须要做顶层规划。各个地区都要打破边界,融合在民航局的整个治理体系中。 “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尤为重要,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构建民航数据资源应用体系,在具有一定应用能力后,支撑起全行业的智慧治理发展。

最后,中国电科愿联合一切创新力量,在民航局的领导下,为我国的智慧民航建设做出贡献,为2035年能够形成一个自主可控的民航科技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到2049年实现真正一流的民航科技产业体系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电科科技产业民航局
以高能级科创合力打造科技产业地标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8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
7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
民航局:4家美航企恳请延期两周审查
砥砺奋进 中国电科开创特种通用航空新局面
电科 深空之眼
文化电科薪传致远
薪传致远,中国电科发布企业文化和品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