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污染特征分析案例

2021-09-03吴一亚崔小爱

环境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污染物污染样品

吴一亚,崔小爱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江苏南京210036)

近年来,土壤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继水、气、声、固废后又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各界关注。[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关停搬迁的工业企业应组织开展原址场地的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对于拟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企业场地,未按有关规定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为此,场地开发再利用前的环境调查评估,既是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2]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一拟规划为居住用地挂牌出让的地块,以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等确定的疑似污染区域为重点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本底调查,评估其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为该地块全周期管理提供依据,并为我国类似场地环境初步调查评估和管理提供借鉴。

1 场地概况及调查方案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调查地块内建筑物已完成拆除,并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地块内大部分区域地表裸露,部分区域地表存有少量建筑垃圾和碎石,原厂地内的构筑物难以确定分界线;地块内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呈南高北低,西北侧有堆土现象;厂区并未闻到特殊气味,地块内未发现固废、危废以及水体。

根据人员访谈和历史卫星图像,调查地块历史上涉及机械加工厂、玻璃厂等多类企业,因此本次将玻璃厂区及机械加工厂区设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关注区域,关注潜在污染因子为石油烃(C10-C40)、重金属、有机物及氟化物。

2 布点方案

2.1 布点原则

①监测对象涵盖土壤、地下水以及场地周边河流地表水和底泥;②土壤样品以中、浅层为主,根据面积及场地现状随机选取部分点位获取深层(-5m)土壤样品;③检测项目以常规指标为主,随机选取部分样品进行全量分析;④针对现场踏勘发现的化工储罐、工业废渣等疑似污染区域(RECs),至少布设1个土壤和地下水点位;⑤场外设置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点。[3,4]

2.2 布点方案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40×40m)布点结合专业判断的方式,共在地块内布设34个土壤点位、7口地下水监测井,地块外设置1个土壤对照点位和1个地下水对照点位,共采集315个土壤样品(含9个对照点样品)及6个地下水样品(含1个对照点样品),调查工作历时8天。综合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ID、XRF示数,共筛选194个土壤样品(含4个对照点样品)、6个地下水样品(含1个对照点样品)及8个堆土土壤样品,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室分析。分析因子如下:

(1)土壤:pH、《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基本项目45项(重金属7项、挥发性有机物27项、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表2其他项目中石油烃(C10-C40)、氟化物。

表2 无机物检测结果(mg/kg,pH无量纲)

(2)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J14848-2017)表1中部分常规指标、VOCs、SVOCs、石油烃(C10-C40)及氟化物。

表1 土壤氟化物检测结果分析表(mg/kg)

(3)实验室资质内的其他检测指标。

3 调查结果

3.1 土壤氟化物检测结果

本次场地环境调查针对本项目地块涉及原圣戈班玻璃有限公司的区域共筛选了49个土壤样品送实验室检测氟化物指标,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报告,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检出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场地内氟化物指标检测结果汇总表见表。

其中:*污染物筛选值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参数计算的浓度值作为筛选值。当土壤作为污染源从保护人体健康角度分析,成人为敏感受体,受体主要通过经口摄入表层受污染土壤、皮肤接触表层受污染土壤、呼吸吸入表层受污染土壤扩散到室内外的颗粒物、呼吸吸入表层受污染土壤挥发至室外的蒸汽等途径而暴露。

3.2 土壤无机污染物含量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地块内土壤及堆土样品所有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敏感用地计算值。

土壤pH范围为7.02~9.27,大部分样品呈中性,少部分样品存在轻度或中度碱化。S08和S09点位0~0.5m的表层样品呈中度碱化,S04、S05、S15、S20和S28点位在0~2.0m的表层样品呈轻度碱化,在地块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上述碱性土壤点位区域的监督管理。

3.3 土壤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

表3 土壤VOCs、SVOCs类有机物检测结果(mg/kg,无检出值的指标未列出)

3.4 土壤总石油烃(TPH)含量分析

经过现场快筛,本地块共筛选了137个土壤样品送实验室检测石油烃(C10-C40)指标,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报告,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检出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地块内石油烃(C10-C40)指标检测结果汇总见表4。在137个送检石油烃(C10-C40)指标的样品中,99个样品有检出,检出率72.26%,将检测数据与相关环境筛选值进行对比,发现地块内所有石油烃(C10-C40)指标检出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表4 土壤总石油烃检测结果(mg/kg)

3.5 地下水无机污染物影响分析

表5 地块地下水无机污染物检测结果分析表(mg/L)

本次调查在地块内共布设7口地下水监测井,共采集5个地下水样品(GW3、GW4水井未出水),地块地下水pH值范围为7.08~7.94,呈中性;重金属指标中只有铜、镍、锌检出,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中的Ⅲ类水标准;无机非金属类指标均有检出。所有无机污染指标中,除GW5和GW7点位的硫酸盐以及GW5和GW6的耗氧量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中的Ⅲ类水标准,其它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中的Ⅲ类水标准。针对上述超标情况,结合对照同样部分无机指标超标的情况,可能本次调查地块内表层滞水受整个区域开发拆迁导致,由于排泄途径主要为地表径流和蒸发,建议后期开发过程加强管理。

3.6 地下水VOCs和SVOCs类影响分析

本次采集的5个地下水样品中的VOCs有1,2-二氯乙烷和1,2,3-三氯丙烷有检出,SVOCs类污染物菲、蒽、荧蒽、芘、䓛和苯并(a)芘有检出,根据统计所有检出未超过Ⅲ类标准以及人体健康风险筛选值。

表6 地块地下水VOCs和SVOCs类污染物检测结果分析表(mg/L)

3.7 地下水石油烃影响分析

本次采集的5个地下水样品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检出最大值为0.23mg/L,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计算标准。

表7 地块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物检测结果分析表(mg/L)

4 结论及建议

4.1 场地环境调查结论

基于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调查分析结果,该地块内土壤污染物含量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规定的第一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该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可用于后续地块开发利用。

4.2 建议

(1)调查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未超过国家相关土壤和地下水标准及筛选值,场地符合后续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建议场地调查工作结束于本阶段。

(2)由于地块后期规划作为居住用地开发利用,在下一步进行建筑施工期间,应保护场地不被外界人为环境污染。控制该地块保持现有的良好状态,杜绝场地在调查期与接下来再开发利用期间的监管真空,防止出现人为倾倒固废、偷排工业废水等现象。[5]

(3)场地处置过程中要注重质量控制,在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观察是否有在调查阶段中没有被发现的污染,例如地下埋藏物和有明显特殊气味的地方,一经发现,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并调整处置和明确是否需要进行修复。

(4)场地在再次开发利用过程中,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环保培训,特别是场地环境保护的培训,确保施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施工之前要制定完备的安全环保方案,为施工或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并要求现场人员遵照执行。

(5)场地拆除过程防治出现二次污染,仔细查看污水处理池等区域是否受到污染,不能随意作为建筑垃圾拆除。[6]

(6)场地开发建设阶段需对本场地土壤及建筑垃圾妥善处置,不可随意外运倾倒;注意做好建筑工人的安全防护。

(7)对于地块内pH值>9的范围内土壤,在后期开发过程中不得开挖回用于地表绿化,避免直接人体接触。

猜你喜欢

污染物污染样品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Preparation and opto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titanium-magnesium codoped zinc oxide thin films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power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gO doped gallium-zinc oxide thin films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实验室样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