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污染风险智慧管控模式研究

2021-09-03张士萍

环境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受体管控

张士萍

(上海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00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工业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1~3]。污染物通过地面漫流、地表入渗和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态系统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4]。部分污染物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分解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对植物和作物品质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大多采取分散式的管理方式,主要针对拟变更土地使用权人或拟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进行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和污染修复[5~7]。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则为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对于土壤污染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现状

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并相继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技术标准文件,初步形成了涵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但是在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具体实施过程中,尚无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模式。

本文基于我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现状,提出一种全生命周期的土壤污染风险智慧防控模式,具体涵盖了政策标准的决策层面、污染调查和修复的技术层面、跟踪监测的管理层面、以及智慧数据平台,以期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2 土壤污染风险智慧管控模式

土壤污染风险智慧管控是指在污染土壤全生命周期中综合配套采用一系列减缓或控制土壤污染风险的方法,降低土壤污染治理的经济和环境成本,达到污染土壤治理与再利用目的的方法统称。采用的方法包括政策标准制定、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修复、受体保护、跟踪监控以及构建智慧数据平台。

智慧管控模式包括四个层面:决策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数据支撑,以决策层面为基础,以技术层面为路径,以智慧数据平台为支撑,形成一个循环更新式的模式。智慧管控模式的框架见图1。决策层面主要为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技术导则和技术指南等制度体系。技术层面为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污染修复技术、受体保护措施等。管理层面是通过跟踪监测、监督管理等方式保障污染修复成果,并提高管理的执行力。数据支撑以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污染修复、受体保护、跟踪管理等结果为主,以污染普查、重点监管企业数据、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结果、水文地质信息、文献资料等为辅,集成有效的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大数据平台,并不断更新、优化。该数据平台不仅仅是数据的汇集,更重要的功能是针对不同对象,形成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决策方法和推理机制,为制度体系的修订、修复技术的选择、跟踪监控的完善提供支撑和反馈。

图1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智慧模式框架图

2.1 风险管控制度体系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是风险管控智慧模式的决策依据。我国现有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框架见图2。制度体系的构建有效提高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科学性,确保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法可依,并明确了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的责任主体。为技术层面具体实施污染修复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保证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图2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体系

2.2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作为土壤污染风险智慧管控模式的技术层面,包括三个模块:环境调查评估模块、污染修复技术模块和受体保护措施模块。

2.2.1 环境调查评估模块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主要是基于现有制度体系中的相关标准、技术导则和技术指南等,以及具体的土地用途,对疑似污染地块进行调查评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初步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信息整理和分析、初步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等。详细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详细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等,重点分析污染物在该地块的迁移与归宿,为风险评估和污染修复提供支撑。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风险控制值计算等。疑似污染地块主要包括拟关停搬迁和正在关停搬迁的工业企业场地、拟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的工业企业场地、暂不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的工业企业场地等。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汇集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的结果,是土壤污染风险智慧管控的主要数据来源,为后续污染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2.2.2 污染修复技术模块

土壤污染大多是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8~9]。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土壤污染类型、环境条件、污染物来源及毒性、污染物潜在危害、修复的有效期、修复后土地用途、资金情况等,选择适宜的修复技术。选择修复技术和制定修复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若有相关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难度则大大降低。

污染修复技术模块主要收集整合主要的污染修复技术、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各技术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以及案例的经验总结等。该模块的功能是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

2.2.3受体保护措施

土壤污染的敏感受体主要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居民区、学校、医院、疗养院和养老院等。

为掌握土壤敏感受体周围土壤污染状况、并对受体进行保护,各行政区域可依据区域内土壤环境敏感受体的分布情况,制定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计划。重点调查工业园区、重点监管企业等周边土壤环境状况,防止园区或者企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造成周边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敏感受体的调查结果汇集至受体保护措施模块。

2.2.4 跟踪监控

跟踪监控的目的是对土壤污染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以准确地反馈土壤环境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并将跟踪监控结果输入智慧数据平台。

跟踪监控的实施主体为相关污染土壤的责任主体(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等);对象主要为区域或行政单元范围内的重点工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敏感受体周边区域、已完成环境调查和修复的土壤等。

2.3 智慧数据平台模块

智慧数据平台模块是土壤污染风险智慧管控模式的核心,该模块的输入包括:土壤环境调查及评估结果、污染修复技术及案例、受体保护措施、跟踪监控结果,以及污染普查、重点监管企业数据、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水文地质信息、文献资料等;输出包括:制度体系修订完善的建议、污染修复技术支撑、受体保护措施方案支撑、跟踪监控的完善等。该平台依据输出不断更新,形成“输入—输出—反馈—更新输入”的循环更新模式。

各区域或行政单元均可构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智慧数据平台,即可筛选出区域内重点管控区域、重点管控企业等,又可以为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支撑、反馈和指导。

3 结论与展望

土壤污染风险智慧防控模式以智慧数据平台为核心,可用于确立区域或行政单元整体风险控制目标,通过制度控制、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智慧控制的手段,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降低风险。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受体管控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