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开三胎无法大幅提高生育率解决老龄化还得靠延迟退休

2021-09-02顾洋恺

投资与理财 2021年7期
关键词:育龄妇女生育率老龄化

顾洋恺

一、育齡妇女人数下降是近几年新出生人口下降根本原因

近几年中国新生人口明显下降,根本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在大幅减少,而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则与人口结构有关。

中国存在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由于60年代鼓励人口多生,70年代又大幅收紧人口政策(70年代就开始提计划生育),因此导致每个年代新出生人口规模有很大不同。65后人数远多于75后,这间接导致85后人数也远多于95后。

而当前的问题在于85后已经逐渐迈过生育高峰期,接任生育伟大事业的95后人数明显不如85后,这就造成育龄妇女人数大幅下行。这就是所谓的生育惯性,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将持续下行,未来10年我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出生人口大幅下降的问题。

二、教育水平提升导致的观念转变是生育率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虽然很多媒体将新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大家不想生、不愿生,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1995年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是4.9%,而2019年这个数据是4.3%,下降比例并没那么夸张。从生育率走势来看,近十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不降反升,特别是在2015年二胎政策放开之后生育率一度大幅反弹。

25-29岁妇女是我国当前生育主体,这部分妇女生育率并未大幅下降,特别是放开二孩政策之后其二孩生育率和三孩生育率均有明显上升。

在过去,20-24岁妇女生育率是各年龄段中最高的,其一孩生育率一度高达13%。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原本要去种地/打工/嫁人的年轻女胜进入大学,成为大学生,继续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力,进而大幅推迟了生育年龄,同时也导致很多女性更加注重生育质量而非生育数量。

三、结婚率对生育率的影响

一个常见的观点是生育率之所以走低,原因在于现代人的婚姻越来越脆弱,很多人都不愿意结婚了,没人结婚自然也就没人生孩子。真的是这样吗?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结婚率确实是在下降,对生育率产生—定拖累,假如未来结婚率进一步下降的话,生育率可能会跟随一起下降。因为要么想办法稳住结婚率不下降,要么引导社会进一步接纳非婚生子的现象,以便让女性在不结婚的隋况下也能养孩子。

四、放开三胎政策对刺激人口增长用处很有限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新出生人口下降的中短期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下降,长期原因是高等教育普及导致生育观念转变,这两个基本都是不可逆的。

这里,我们做一个粗糙的假设:三孩政策推出后,每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三孩生育率上升x%,x%为二孩政策后该年龄段育龄妇女二孩率上升的百分比。也就是说,这里假定育龄妇女对二孩政策和对三孩政策的响应程度是一样的,属于较为乐观的假设。

在考虑了人口结构的影响后,测算发现三孩政策可使三胎生育率从2019年的0.45%左右上升至0.7%左右,绝对值上升了0.25%左右。使总生育率则从2019年的4.3%左右上升至4.6%左右。

基于这个测算,假定生育意愿维持在2019年水平,三孩政策可使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提升100多万,之后逐渐回落,平均每年能新刺激生育80万人口。

当然这个是比较乐观的预测,实际的作用可能没那么高。

五、我国人口政策面临取舍两难

有些网红经济学家经常抨击我国生育政策,造成很多民众对生育政策产生质疑,认为如果早点放开二孩和三孩政策就能避免老龄化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要研究老龄化的成因是什么,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不是新出生人口太少,而是老年人太多。

一个合理的人口政策不是一味地提高新出生人口数量,而是降低新出生人口波动率,削峰填谷,如果单纯靠刺激新生人口,那么等这些新生人口老了之后仍要面临老龄化的问题。

我国不仅面临老龄化问题,也面临人口数量过多、环境负荷较重的问题。

将人口刺激力度分为三种场景:

第一种是立即采取人口刺激政策,将人口出生数量稳定在1400万人,在这种场景下,老龄化问题将在本世纪末得到解决,稳态情况下的人口数量为11亿人左右。

第二种是在2030年左右采取人口刺激政策,将人口出生数量稳定在1200万人,在这种场景下,老龄化问题将在22世纪初得到解决,稳态隋况下人口数量为9.5亿人左右。

第三种是2040年左右采取人口刺激政策,将人口出生数量稳定在1000万人,那么老龄化问题要到100多年后,也就是2030年左右才能得到解决,稳态情况TA口数量为8亿人左右。

由于我国既要调节人口结构,也要控制人口规模,因此生育政策更多遵循“轻踩刹车”的模式。因此自2000年以来我国年新出生人口呈阶梯性下滑的趋势,分别在1800万、1600萬、1400万的阶段均出台过人口政策(双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未来预计也会在新出生人口掉到1200万和1000万的时候出台新的人口政策,预计中国会存2027年左右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在2032年左右转向鼓励生育政策。

六、80后和90后面临养老金缺口,只能延迟退休

哪怕从现在开始就鼓励生育,由于00后和10后人数较少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80后和90后必将无可奈何地面临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我们假定60-70后的养老问题由80一90后承担,80-90后的养老问题由00-10后承担。60-70后有4.5亿人,80-90后有4.3亿人,人数差距不大,养老压力较小。但00-10后却只有可怜的3.2亿人,比80-90后少了1.1亿人,养老难度会大幅增加。

过去我国年轻人数量/老年人数量远高于2.2倍(定义20-59岁算年轻人,60岁以上算老年人),养老金每年都能有大量盈余,养老压力非常小。60年代甚至高达10倍,也就是说10个年轻人荞1个老年人,养老几乎不存在压力。

但随着近十年来我国老龄化加速,养老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从十年前的5.5倍快速下降至2019年的3.8倍,而且随着未来10年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加深,这一比值会继续快速下降。

我们假定未来男女均在60岁退休,且假定未来随着内卷化加深,考研成为类似高考那样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人24岁毕业以后才开始工作。未来几十年我国年轻人口/老年人口的比值(25-59岁的人口/60岁以上的人口)会迅速下降,从2019年的3.8跌到2035年的1.6,再跌到2060年的1.1。

2035年我国最后一批75前出生的人变老,第一波老龄化加速期结束。这一时期对应的老年人抚养比是1.6,意味着1.6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基本养不动。

2060年最后一批90后变老,到这个时候80后和90后都已经迈入60岁大关,成为老头老太。这一时期对应的老年人抚养比是1.1,意味着1.1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这根本不可能养得起。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不推迟退休的情况下,解决老龄化问题呢?有的。

有六种典型的办法来解决养老难题:

1、罗马尼亚式,强制生育政策

上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为了促进本国人口增长,出台过强制生育的政策。要求一对夫妻至少生四个孩子,否则就要面临惩罚,罗马尼亚甚至禁止夫妻离婚,以确保妇女充当生育机器。这一政策一度取得过很好的效果,罗马尼亚人口大幅增长。但强制生育的代价却是罗马尼亚人均受教育水平下降、人口素质降低,以及人均寿命下降,到了90年代之后罗马尼亚人口反而出现了下滑。这一政策宣告失败。

2、日本式,借债养老

日本老年人占总人口1/3。由于日本是民主国家,老年人有大量选票,政府不敢得罪老年人。为了讨好老年人的选票日本政府大力举债来发养老金,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00%,居世界第一。举债不是没有代价的,因为偿债的主体是未来的年轻人,日本举债发养老金的做法相当于将偿债压力转移给了子孙后代。

3、美国式,引进移民,靠移民来养老

美国老年人占比也很高,但却不存在老龄化危机,根源就在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有源源不断地年轻劳动力流入。移民既可以为美国带去高科技人才,也能为美国带来壮年劳动力。可谓是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不过其他国家想学美国这套很难,比如德国也想学美国搞移民引进来解决老龄化,但德国引进的伊斯兰难民却跟本国居民产生很大的文化冲突,也带来了一些治安问题。

3、南欧式,削减养老金

前几年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南欧一些国家采取过削减公共开支的政策,养老金就是其中之一。削减养老金可以直接降低养老压力,立竿见影。但削减养老金势必会影响老年人利益。

4、北欧式,提高养老保险占工资比例

北欧是福利性社会,年轻人要缴纳的养老保险占工资比重比较高,这样一来老年人的养老金就有了着落。但问题在于,这样做会加重年轻人负担,削弱经济效率。

5、古典式,养老问题家庭自负

在古代,通常都是儿女来负责养老。但古代的人通常都会生很多孩子,而且古代人均寿命不长,基本不存在老龄化问题。

未来我国也不太可能将养老责任推给家庭,毕竟未来家庭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小,而且啃老的也不少。不过未来以房养老或以资产养老的人可能会变多。

6、德国式,延迟退休年龄

为了应对养老难题,德国—直尝试将退休年龄延迟,目前德国是66.5岁退休,未来可能会逐渐过渡到70岁退休。

目前看来延迟退休应该是可行性最高的选项,对我国来说延迟退休可能是必然趋势。成本最低,效力最好。

猜你喜欢

育龄妇女生育率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活氧水联合微波治疗育龄妇女阴道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