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好东西,也是人性试金石,令善恶毕现
2021-09-02美逸君
美逸君
只有赢得更多人望,才能促进自身价值的增长,赢得了越来越多朋友们的信任、支持、赞助,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越来越富有
对金钱有一种道德批判视角:如为富不仁、掉钱眼里、守财奴、贪财好色……但这骂的并非是钱,而是人性,贪婪、残暴、吝啬等等,都是人性之恶。
试问:一枚硬币,在为富不仁掉钱眼里贪财好色的守财奴手中,若是万恶之源的话,那么这枚硬币流通到批评家手中,它是否仍是万恶之源?如果它仍是万恶之源,那么批评者得到并使用之,还有何资格批评他人呢?如果钱随着流通,其道德形象不停地变化,那么,这形象就不是钱的固有属性,而是持有者道德品性的写照。
所以,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价值基础:每个人,以钱作为量化衡量标准,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在一定历史时间内,所获得的价值总和,得有个计量单位,这就是钱。
可见,钱不但不是坏东西,甚至也不是中性的,而是好东西,用于价值计量的单位,必须是明确的,属于“负熵”,当然是好东西。而人们对钱的疑惑与谴责,其实问题出在人性,人性的混沌与阴暗面,是“熵”。
正因钱是人的价值体现,所以,金钱能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堪称“人性试金石”。审视一个人,看看他/她的金钱观,其品性基本就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
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三个维度:赚钱,花钱,金钱往来。
赚钱:是人自身价值的增长,很多人在这方面有误解,认为赚钱就是自己的资产越多越好,不顾他人,甚至把赚钱看成“零和游戏”。
其实,认清钱的本质乃人自身价值的增长这个道理,就会理解:增长的基础,是在交换过程中体现为自己对他人具有更大价值,持续不断的“现金流、资产流”本质上源于“世间熙熙世间攘攘”的人流。
钱的属性,很像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形象地说明了钱唯有流动起来,才能在不断的交换中产生更大价值。而“上善若水”的价值观,也是有益的金钱观,怀有发自本源的善意,往往也是人生成功、商业成功的基础,即所谓“和气生财”。因为,没人愿意与敌视、算计自己的人保持长期交换关系。
因此,只有赢得更多人望,才能促进自身价值的增长,所谓“小盈靠勤、中盈靠智、大盈靠德、常盈靠和”。
花钱:是人自身价值的体现,钱,只有花的时候,才能体现其价值。付出自己的价值,换取他的价值(产品或服务)来享用时,才有意义。
所以,懂得欣赏他的价值,自己的钱才花得值。付出自己的价值,换取他人的产品或服务,超过了自己期望,当然更值啦,与人为善、懂得欣赏他人,这样花钱,自己才更快乐、社会也会更和谐。
金钱往来:主要是金钱的借出与借入。自古以来,就有“亲兄弟明算账、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救急不救穷”等约定俗成。但也有“升米养恩斗米养仇、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反面例证,体现出人性的阴暗面。
对借入方而言,要明白,他人没有借你钱的义务,你借了钱就一定有还钱的义务。不能搞“亲戚朋友那么有钱为何不能帮我”的道德绑架,更不能玩“凭本事借的钱为啥要还”的无赖把戏。
他人的钱财,是其生命的部分价值,人家暂时借出自己的部分价值,帮助债务人渡过财政难关。自己渡过难关后,当然应该归还他人借给你的那部分人生价值。懂得在金钱方面表达爱意与感激,才是较高的人生层级,通过了这部分“人性试金石”测试的朋友,是值得长期交往的。
正如上文所言,只有赢得更多人望,才能促进自身价值的增长,赢得了越来越多朋友们的信任、支持、赞助,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越来越富有。而做人出了问题,信用破产,最终的路肯定越走越窄,直至进入人生死胡同。
对借出方而言,哪怕朋友关系再好,也要以法律、规则、契约为依据,理性地处理金钱往来关系。债务方因有书面文件而无法抵赖、有抵押品而无法赖账、有司法公正而无法蒙混过关时,人才会有较高守约率。也只有这样,朋友才有可能在发生金钱往来后继续做下去。
所以,在金钱问题上,人与人之间,哪怕是亲朋好友也最好保持一定距离,尽量不要试探人性。不相信这条的,即便是亲朋好友,往往也会相互伤害得很深。
但是,人性本身的特点是:总要试探人性……因此,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以来,所有族群几千年来,充满无数关于金钱的矛盾、纠纷、仇恨、灾难。而这时,钱不但是最好的“人性试金石”,也是很好的“制度试纸”。
其实,用钱做“人性试金石”和“制度试纸”不但很理想,而且更人道。总比用刑事犯罪、惨烈战争等来测试人性与制度要好得多。
(作者历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