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两个“至上” 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交管事业新局面
————访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汪勇

2021-09-02谭跃通讯员陈默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提供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警情南昌市道路交通

文|谭跃 通讯员 陈默 图|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提供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面对日益凸显的人车路矛盾,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群众对交通出行的美好向往为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紧紧扭住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关键问题,以治堵保畅为抓手,以建立“135”快反机制为突破,以规范执勤,提高管事率为保障,科学施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质效,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全市交通实现了在“车辆不限号”情况下的“交通不拥堵”,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好评和赞誉。近日,本刊专访了南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汪勇。

本刊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下南昌市道路交通安全整体情况。

汪勇: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2020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以常务会的形式研究通过了《关于成立南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和《南昌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主任的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今年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伤亡事故发案数、死亡事故发案数、死亡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比2020年事故起数下降14.96%,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54%,事故受伤人数下降10%,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

南昌交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推进国省道联勤机制,坚持常态治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针对重点车辆、重点违法、重要时段、重点路段部署开展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最大限度减少因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借力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等平台,推动政府、各部门加大隐患整改资金投入,大力开展督导检查、挂牌督办、整改“回头看”等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风险。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道路安全隐患577处,完成整改546处。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道路交通治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和综合治理转变。探索“交所合一、交治合一”改革,深化警保合作,推进“两站两员”建设应用、规范管理、科学运行,在有条件的县区严格落实“一村一辅警”机制。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品质提升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强路口标志标线、交通设施排查整改,全面提升交通安全管控水平。目前,已排查全市路口265个、路段193条,完善标线9.6万平方米,完成121条车辆右转弯盲区警示带,增设电子警察告知标志3600块,有效解决了一批道路安全隐患。

本刊记者:去年底,南昌市取消了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南昌公安交管部门如何保障交通的顺畅有序?

汪勇:去年以来,南昌交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南昌“城市大脑”建设的契机,创新信息化警务改革、深化规范执勤和堵点治理,在全面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机动车日均在途量突破70万辆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全市交通拥堵指数由2019年同期的1.31下降为1.26,平均车速由32.6公里/小时提升为38公里/小时,实现了“车辆不限号,交通不拥堵”的双重效益。据《2021年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南昌首次跻身全国交通健康榜前十城市,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

南昌交警将堵点治理作为工作重点,在全市范围问计于民,广泛收集堵点意见和建议,实行动态排查,分门别类,一点一策治理。目前,主动排查交通堵点275个,其中一类堵点42个,已完成7个;二类堵点156个,已完成145个;三类堵点72个,已完成71个。收集群众治堵建议458条,已采纳278条,解决245条,确保每条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为快速处置突发交通类即时警情,进一步提升交通治理能力,打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交管局组建畅通南昌联勤指挥中心,成立事故与故障快处专班,创新推出“135”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即“1分钟快速发现并及时响应,3分钟调度指挥路面警力快速到达现场,对轻微事故、简单故障5分钟全力恢复交通,对较大以上事故全力疏导”。针对工作日的高峰、平峰、夜间以及节假日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交通流量差异进行研判分析,建立“桌面(视频、数据)+路面”巡查实战模式,由过去的被动“等待警情”到现在的主动“研判警情”,实现全时段、全区域的街面巡逻机制。同时,依托智能勤务监管平台,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在全市120个一、二类岗和规范执勤网格化的基础上,实行扁平化指挥调度,一旦发现突发交通类即时警情,联勤指挥中心快速就近调配警力前往处置或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指令迟滞、传递偏差而耽误的时间,实现警情发现、指挥调度、赶赴现场的无缝对接和有效串联。今年以来,主动发现并处置即时警情1.8万余起,大大减少了即时警情对路面交通产生的影响,道路通畅率大幅提升。联勤指挥中心对每一起即时警情的发现、调度、指挥、处置、恢复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对民警的处置过程全程视频采集,作为民警考核的一个方面,促使民警争分夺秒赶赴现场,规范有效处置警情,确保警情快速处置到位,有效提升指挥和实战处置效能。

南昌交警启动全市铁骑一盘棋新勤务,采取民警与辅警编队管理模式组建铁骑队,在全市形成52个工作编队,以“1+2”为最小作战单元,开展24小时铁骑勤务,加强夜间和周末警力巡逻,弥补“135”快反管理盲区,不断提升全时空全区域管控能力。铁骑勤务启动以来,快处事故1.05万起,精准打击重点违法530余起,服务群众500余人次,提升了市民在交通出行过程中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此外,南昌交管局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依托南昌“城市大脑”,牵头推进“交通不限行”应用场景建设,实现多部门多源数据共享,形成了海量数据在线协同,实现对交通运行态势的实时感知,为破解拥堵难题提供数据和算法支撑。建立信号三级保障机制,在信号应急处置和信号配时上,实现交管局指挥中心、大队分控中心、路面民警三级联动。通过系统平台实时发现路口路段拥堵警情,监控核实后由中心通过信控平台进行应急处置,对重点道路“消红变绿”,精准实施疏堵保畅。今年以来针对各类路口、路段拥堵警情,采用预案控制、多路口一键绿灯联动控制等方式疏堵保畅处置2400余次;对539个信号灯控制路口,动态优化信号配时方案1243次,道路通行效率得到改善,高峰结束时间明显提前。

本刊记者:南昌交警如何营造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

汪勇:自今年6月“情满英雄城 文明大家行”全市文明交通治理启动以来,市领导深入调研指导文明交通治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各县区周密部署、层层发动,各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深入动员,不断推进全市文明交通治理工作。

全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针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车窗抛物、非机动车逆行、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头盔等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南昌交警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紧扣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法,采取路面现场定点查处、机动巡逻纠处和电子警察抓拍等方式,及时发现、纠正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截至目前,查处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23.9万起。

全面推进文明交通宣传。动员各县区组织发动乡镇街办和社区村委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教育宣传,深入住宅小区开展地毯式上门入户宣传,在小区公开栏、居民楼道、电梯口张贴文明交通十大公约,在电子屏上播放文明交通宣传标语,充分运用施工围挡、墙体广告、地铁电视、公交车出租车、商场酒店显示屏等阵地加强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力度。联合市文明办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抄告工作,对不文明交通行为人寄送文明交通劝导信,对不文明交通行为人所在单位寄送文明交通提示函,让不文明交通行为人受到警示教育,目前已寄送不文明交通劝导信(含电子劝导信)9.1万封,寄送文明交通单位提示函320封。各县区、乡镇街办和社区村委组建三级文明交通劝导队,招募文明交通志愿者,深入路面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教育劝导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举报活动,重点加强对不礼让斑马线、车窗抛物、行人攀爬护栏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监督管理,营造全民共治氛围。

全力开展督导检查考核。南昌交警配合市创建办定期深入各县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等进行文明交通创建工作实地督导检查,每月对各县区、乡镇街办和社区村委不文明交通行为按居住地进行排名通报,曝光前十名不文明交通行为单位。市文明办综合运用不文明交通违法数据,将文明交通治理工作纳入对行政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文明单位考评,作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考核范畴,推动数据治理、综合治理,以文明交通考核促进市域治理工作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警情南昌市道路交通
重点车辆警情生成及快速处置软件研发应用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一种基于空间位置进行警情高发统计的方法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