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角下的闽东畲族旅游品牌塑造研究
2021-09-02刘月红徐烁昕
■刘月红,张 敏,徐烁昕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
一、融媒体背景下,旅游与媒体的互动融合
(一)融媒体的内涵与外延
“媒体融合”的概念来自于在1983年所著的《自由的科技》一书,当时的表述为“传播形态融合”,主张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传统传播形态由界限分明转向彼此聚合[1]。现阶段,信息化正在每个社会领域全面渗透,此时“媒体融合”基本上可以在内涵上理解为新旧媒体的融合。也就是说,每种媒介开始朝着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加速转变。融媒体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简单堆叠,它是一种利用各种媒体实现传播优势最大化的理念[2],是思维和资源的融合壮大,是“多元媒介融合发展的管理和组织运营模式”,是“通过深度的融合改变信息传播的内在机制”[3],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信息的扁平化传播和追求“1+1>2”的宣传效果。
如今,受众日趋分化和多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融媒体的出现。在新旧媒体之间泾渭分明的状态开始逐渐瓦解之后,受众由于渠道提供的丰富性获得了很大的益处。目前,人们对于“媒体”的界定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认知,涵盖了大量新鲜的内容,大量的终端和智能产品都被赋予了媒体的功用[4],单纯地以“是”或“否”对其媒体属性作出判断已经不切实际。
(二)旅游与媒体的互动融合
马歇尔·麦克卢汉主张报纸、广播、电视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5]。从这个角度而言,由于网络的存在,进一步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感官的全面延伸。而立足于旅游视角,大众旅游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共识,以往的传媒模式在服务上开始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契合越来越高标准的旅游信息传播潮流,这样就进一步加快了媒体融合的速度,旅游专属的刊物、网页、广播台、电视栏目,以及微博、微信的参与,都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展现。现阶段,长久以来传统媒体未能完成的文字、声音、画面等内容的有机结合,都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取得了成功。
二、旅游品牌塑造的融媒体动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旅游产业越来越强调品牌在竞争中的价值。从过往成功案例来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色是品牌赢得客户喜爱的重要因素,也是受众对品牌形成长期认可的重要前提,是赋予品牌符号以重要价值的基础。旅游品牌塑造的融媒体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旅游行为的刺激强度
林之达[6]的传播两级效果论强调:首先,信息在通过受传者的甄别后,被接纳至心理系统,随后在该系统中被进一步转化为欲望、动机、需求、决心等心理动机;其次,以上心理动机,将能够进一步驱动人们产生类似的行为决策,从而达成一定的社会效果(见图1)。由此可见,产生最终传播效果的关键,取决于受众心理,因为通过受众甄别的信息方可被接纳至其心理系统。
图1 传播的两级效果模型
旅游行为也可以通过旅游信息的刺激而出现。当存在旅游需求的大众转变为可能性受众,借助于多个媒体独立地取得、检索满足其需求条件的旅游信息。受众在接受、掌握旅游信息时,能够慢慢催生旅游动机,从而发展成为最终的决策。旅游信息给受众旅游行为带来的刺激,则可以看作是旅游传播效果的反映。
(二)提升旅游品牌的推广效果
通过一种全新的、互动的、开放的、动态的模式对旅游品牌进行塑造推广,不仅节省了推广成本,宣传效果也将更为显著。一方面,人们针对同一群体所输出的信息往往存在更多信赖的心理;另一方面,游客可以借助于在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个人撰写的旅游经历、反馈信息等一系列受众角度的决策依据,大大拓展旅游信息的内涵,这样一来这些依据将不可避免地给其他受众制定其相关计划,作出相关决策带来了影响。
(三)推动旅游品牌的设计创新
融媒体加速了设计风格的变革,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强大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设计思维的表达和设计表现的手段更趋丰富,采取平面、3D、动态、虚拟现实等媒体技术,实现一体化多层面的品牌形象规划安排,可以提升旅游品牌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依托于多媒体融合的支撑,运用网络、移动客户端、各种智能终端,对闽东畲族旅游品牌的标志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形象展开有效推广传播,是此次设计创新的重中之重。
(四)促使畲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融媒体时代促进了畲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积极互动以及有效融合。在努力拓展畲族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其旅游品牌注入新的价值,提升其市场美誉度,为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解、保护闽东畲族文化,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大的影响。
三、闽东畲族旅游品牌传播现状调研分析
(一)闽东畲族旅游品牌传播的现状
闽东畲族旅游的传播渠道,可以分为大众媒介和人际传播两种。其中,前者即为我们常见的各种媒介。新旧媒体的“两条路走路”,是现阶段畲族旅游媒体所选择的常规路径。目前,在传统媒体传播方面,一是印刷媒体,通过《闽东日报》等主流媒体对闽东畲族文化进行推广,发布新闻报道;二是影视媒体,宁德电视台精心打造全国唯一的一档畲族电视专题栏目《多彩畲族》,讲述畲族经典,展示民俗风情,弘扬优秀文化;三是广播媒体,在广播频道中宣传闽东畲族文化;四是户外媒体,在重要的活动中展开宣传营销工作,比如闽东《畲族婚典》亮相厦门金砖会晤的晚会现场,展现畲族传统婚礼,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畲族文化。在新媒体传播方面,通过网站、微信、新浪、腾讯微博等平台,推送宣传信息及主题征文等活动信息;游客还有当地居民借助于新媒体社交平台上传公开旅游信息或反馈内容等。
(二)闽东畲族旅游品牌传播的不足
闽东畲族旅游传播已经完成了新媒体传播的路径构建,以及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总体框架,还有大量提升和优化的工作亟待解决,也存在着有待改善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播重心仍以传统渠道为主
传统传播渠道不能舍弃,但新兴媒体平台目前发展成为现代人搜寻和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必须高度关注其在相关方面的价值。2013年,厦门旅游局对外公布,将会着重发展新媒体作为该地旅游的宣传载体。事实证明,当时的行政决策是非常成功的,现阶段该局的官方微博粉丝已经超过了100万,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早已发展成为当地旅游部门的核心宣传媒介。
2.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缺乏亮点
2011年底,江西婺源就借助新媒体尝到了甜头,成功让“中国最美的乡村”的称号深入国人心中。2012年,当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高达近50%。融媒体背景下,媒体受众广、信息传播快捷等特点对于旅游地快速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具有较大的益处,但由于各媒体众多、平台信息流动速度快且数量繁杂,因此需要更具特色的宣传点来加深游客的认知和记忆。在课题组对游客的调查中,仅有两位游客知晓闽东是全国畲族最大的聚居区,有“中国畲族之乡”的美誉,这还是建立在游客通过网络信息查询、搜索相关旅游信息的基础上。闽东畲族旅游形象较为模糊是现况。
3.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内容单一片面
闽东畲族旅游相关的信息宣传目前没有开通微信、微博,借助“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游在蕉城”“天下畲族”等媒介发声,但发布的内容基本都是畲族民俗的介绍、畲村风情、畲族发展史,以及一些与闽东畲族相关的景点的介绍,如中华畲族宫、畲族民间博物馆等。然而微信和微博平台除信息发布外,最大的特色在于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没有相关的官微运营,互动显得尤为被动,无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应有作用,从而丢掉了本应起到显著价值的发声功能。此外,传播内容僵化老套,没有新意和幽默感,这就和新兴媒体语言上的生动风趣特质相悖。2017年6月CNNIC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最大。闽东畲族旅游在两大平台发布的内容多为文字的罗列,难以勾起年轻人的阅读兴趣,更难以激发受众的旅游动机。
此外,很多闽东畲族旅游地并未进行完善的包装,在旅游吸引力方面缺乏发掘力度,难以将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体现出来。对于传统的闽东畲族旅游营销而言,旅游品牌营销依旧存在许多不足。
四、闽东畲族旅游品牌的资源优势
畲族同胞90%以上居住在闽浙山区,是福建省的主体少数民族,其中宁德市(闽东)是其主要聚居地,有人口18.9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26.7%,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畲族之乡”。闽东地区保留着各种形式多样的畲族传统文化,其中的民俗文化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东畲族具有悠远的历史底蕴、别具一格的民俗资源、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多姿多彩的承载形式,从而更加契合了当代旅游产业的特点,因而开始发展为目前闽东旅游的新兴亮点。习总书记曾指出畲族文化是闽东之光的闪光点,将该族的丰厚文化资源展示在更多人的面前。因此,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和发展畲族文化,弘扬民族特色,树立文化品牌应摆在首要的位置。
(一)闽东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经济文化民俗
经济文化民俗通常涵盖了民间传统社会活动衍生出的种种习俗,包括经济生产、交易、消费等内容。本文将针对部分存在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经济民俗展开阐述。
(1)精美的手工艺品
第一,别致的刺绣。以畲族妇女所从事的日常劳动活动为内容,比如养殖,拍棉(麻),抽取丝纱,以沿袭几百年的图案为基础,再注入奇特新颖的创造力,设计制作出一系列美观精美的刺绣手工艺品。这些刺绣通常取材于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因此,内容十分广泛,且设计的图案生动优美、别具一格,展现了该族独有的文化气息。
第二,精湛的编织。畲族历来有编织的传统,相关制品不仅造型美观,纹饰独具一格且精致,而且具有鲜明的畲族人文特点。编织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兼具工艺品和日用品的特性。其中,“三环一顶”斗笠还受邀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赢得了很多赞誉。
(2)绚丽的服饰
畲族的传统服饰,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族人特别喜爱穿着青蓝色衣裳。多个居住地存在着地域条件上的差别,因此使得服饰的式样有所区别,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库。族人拥有独树一帜的发式,特别是不少女性依然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获誉“凤凰头”,同时因年龄相异有不同的表现。
(3)刀耕火种,烧畲遗风
畲族得名于他们善于在迁徙地以开垦的形式开发蛮荒。族人精于打理农业,且大多选择在“七山一水二分田”从事生产,因而往往会在山地上开发梯田及种植果茶。这样的经济生产方式,赋予畲乡山水之美以外的另一种田园风光,展现出烧畲遗风的传统。
(4)食俗文化
畲族主要居住在山区,这塑造其“住山、靠山、吃山”的民族特性。首先,畲乡通常处于山区,旱田多,所以更适宜种植玉米、番薯等五谷杂粮。基于这样的种植特点,他们逐渐培育出颇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诸如“包罗糊”“番薯丝饭”都是令人回味的畲乡风味。其次,由于畲乡多分布于产茶的福建、浙江山区,因而也因茶而驰名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包括福建坦洋工夫、浙南惠明茶。福建霞浦茶岗畲村还承办过全国茶叶生产现场会议。最后,畲乡多植竹,因此盛产竹制品、笋干等土特产品。
2.社会文化民俗
畲乡社会民俗最具特色的应属当地的婚俗和节俗。畲族婚俗之所以独具特色主要是由于其经过长久岁月的洗礼,且具有趣味性。当地举行婚礼,新郎必须要在乡亲面前施展歌喉,山歌更是仪式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谓“无山歌不婚礼”。同时,有闹“亲家伯”和“当表姐”的风俗。这些歌唱元素为淳朴的婚俗增加了魅力,不仅营造了欢快的气氛,也凸显了一种诗意。畲乡的节俗有很多内容与汉族相仿,不过也存在很多特色元素,比如独有的三月三“乌饭节”、五月二十四“分龙节”等,并且都会举行具有民族风味的祭典。
3.游艺竞技民俗
文艺民俗即民间历史上为人们口耳授受的文艺。畲族流传着大量的文学艺术且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其中,文学作品有山歌、民族起源和一些天神的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儿歌等。其中包括在中国民歌界享有“一颗稀有的明珠”美称的“双条落”唱法,以及“婚礼舞”“采茶舞”和“欢乐年”等。
4.民族图腾索拜
畲人自称是盘瓤王之后,也一直奉盘瓤为图腾,分散各地的畲人都流传着“盘瓤传说”。畲人按照传说内容编起了长篇叙事诗“高皇歌”,以赞颂始祖的不世之功,并将传说以“祖图”图画的形式呈现在族人面前。尽管畲人分布各地,但是这些“祖图”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只是表达的形式各有特点。除此之外,畲人还将自己的信仰以丰富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服饰、歌舞、宗教都成为了常见的载体。而从当代畲人的精神世界来看,这种信仰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神灵观,广泛融入到乡俗元素中。
(二)闽东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畲人独有的民族风情,在其居住地鲜明的山海特色的映衬下,形成一种极具风情的旅游资源,从而赋予闽东畲族旅游品牌特有价值,同时也是闽东旅游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具体内容见附表1所示)。
附表1 闽东畲族文化旅游资源
五、闽东畲族旅游品牌塑造的策略研究与创新
融媒体时代出现了崭新而强大的传播路径、方式,同样为闽东畲族旅游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怎样在保护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找到各类媒体的用武之地,最大程度激发新媒体主体丰富媒介多元的潜力,强化畲族旅游在新时期中的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品牌传播效果,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现阶段,最为优先的工作就是以闽东畲族文化保护为前提,尝试更多的新颖手段优化闽东畲族文化旅游品牌。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旅游品牌文化的内涵创新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提升是关键,但传播的关键依然应放在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上。唯有不断锻造文化基因,才能为品牌注入强大灵魂。畲族文化经受了岁月的考验,是畲人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的凝练,也是族人所广泛认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即畲乡精神和畲乡形象,在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引导意义。当地畲乡风情节庆品牌是闽东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闽东畲族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华,两者彼此支持、互为裨益。
以闽东畲族节庆旅游品牌为例,其内涵的创新来自于持续沉淀和不断革新。而具体来说,创新的着手点应当体现在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催生出点面结合的良好态势。活动内容有表演、习俗、宴饮、畲族竞技和其他。活动形式有观赏、参与、竞技、狂欢等。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化组合和重点塑造,争取形成一到两种魅力突出、参与度好、狂欢性强的主体模式,随后不断定型,和核心载体一起成长为品牌活动。
(二)品牌识别系统的外延创新
旅游品牌识别系统能够鉴识出旅游品牌的品质,还能够准确把握其外延。以闽东畲族“三月三”节庆旅游品牌为例,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念、视觉和行为方面。理念识别主旨在于表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内容。诸如,发展目标能够依据设计好的主题定位,打造“三月三”品牌,以求最终达成未来愿景。视觉识别则是服务于旅游目标市场、主要旅游品牌和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等。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旅游品牌徽标和选择代表产品、系统风格、建筑造型和服务标识等。品牌的外延是通过能够鉴识其品质的识别系统明确的。但是闽东畲族旅游品牌的识别系统尚未成功投入使用,特别是还未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品牌识别设计,因此难以有力支持宣传推广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闽东畲族旅游品牌价值发挥。那么,同人们能够看得见的企业产品品牌不同的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识别系统设计往往难以获得人们的关注,且具体设计也难以掌握,更需要赋有创新性的思维。正因如此,打造一整套标准化的闽东畲族旅游品牌识别系统,是非常迫切的,同样是旅游品牌发展势在必行的方向。建议主管部门重视旅游品牌的设计与保护工作。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严格论证,尽早统一或注册。不仅要防止畲族旅游品牌塑造过程中散和乱的现象,还要防止品牌建立雷同的问题。
(三)承办主体的平台化创新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主体已经显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所以,必须改变传统承办主体选择面过窄的情况,更多展开多元化、平台化上的尝试。闽东畲族旅游打造融媒体平台,应当由政府、企业、网络运行商、旅游者、居民、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积极发布,精心制造热点与亮点,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展开传播。在不久的将来,推动更多的个体超越受众角色,承担更多传播者的功能,主动参与畲族旅游传播又主动传播畲族旅游品牌,从而提高点击率实现多赢目的。
网络运行商参与,能够带来坚实的网络化基础。成功的项目有近年来火爆的七彩云南、杭州动漫节等活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4G”等生活方式全面渗透人们生活日常,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轻松自如地获取各类信息,丰富了精神生活。对接“三网融合”平台,能够催生出“互动”场景,形成共振效应,由此大大增加了闽东畲族旅游品牌获得知名度的可能性。比如,能够积极尝试在此平台上打造闽东畲族文化旅游相关的BBS论坛等,也能够就闽东畲族旅游活动尝试项目包装后的线上直播和重播。借助于全面优化重组闽东畲族旅游资源,优化闽东畲族旅游品牌效应。对接“4G”时代,能够推动畲族旅游品牌在线上渠道获得广泛的传播。
闽东畲乡基本上还处于欠发达状态,因此获得足够的节庆筹办资金成为了一个难题。因为在区域内找到合适的赞助方并不容易,所以必须积极尝试从外部寻求资金帮助,同时应考虑如何能够为对方带来一定的宣传效果。并且获得赞助和媒体宣传水平、节庆美誉度等应当是彼此作用和支持的,必须最大程度遵从既定安排,积极推动良性循环的产生。畲族“三月三”等节庆源自于民间,核心主旨就是全族参与、原始风味。那么必须要尊重这一基本主题和格调,并且要积极推动回归民间(如协会或企业)举办节庆活动。民间举办节庆活动必然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周密的活动方案和保障预案。应尝试由行政部门主办,某主要景区企业承办,以点带面,主场地设置大型活动,并邀请各旅游景区积极提供个性化节目,共同制定出节目清单。行政部门的职责应当是把落脚点放在积极支持和指导最初阶段的组织宣传、社会力量动员等问题上,待节庆模式完善、获得认可后再尝试进行深入的市场化。
(四)举办时空的延伸性创新
融媒体时代促使时间和空间在立体维度的延伸,让传播变得无缝立体。
1.空间上的延伸
就闽东畲族旅游品牌而言,存在摆脱地域条件制约,获得面向国内外的机会和平台的问题。不过在具体的跨地域传播操作中,同样需要面对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常见的一系列隔阂,闽东畲族旅游品牌需要寻找合适的形式和时机。比如,针对倡导自由主义的国家,在宣传模式上应积极尝试交流互动,加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近,这就离不开打造恰当的平台,找到合理的形式,把握恰当的机会。可以参考韩国MV《江南STYLE》的具体做法,这是一个在全球获得广泛传播且未出现障碍的典型个案。
2.时间上的延伸
旅游品牌的塑造,必须得到时间连续性的保证。举例而言,闽东畲族“三月三”节庆应当确保连续多年开展,且年度的主题核心内容应保持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年年有新意”的效果。一是在形式上,应强调创新性,服饰文化大奖赛、体育现场竞技、山歌寻访赛等皆可尝试,以恰当的形式同时于线上、线下争取游客参与,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应按照最新的旅游风尚和潮流作出动态化安排。二是延长节庆时间段。节庆持续时间是否足够长,往往直接影响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表现。在闽东畲族旅游节庆品牌塑造趋于完善后,应尝试把举行的公历三月三日延续至农历三月初三。而从当天的气候条件来看,这段时间恰逢春意盎然之季,景色宜人,时间跨度内也包含了“三八”妇女节,但是须认真考虑雨季来临带来的干扰,做好室外活动的防护,准备好足够的防雨场地以供切换调整。那么,节庆时间跨度长达月余,可以根据游客量的变化规律,在开节、“三八”妇女节、各个周末及闭节等多个节点上设置重点活动。
(五)旅游品牌传播的模式创新
1.分享式传播
传播技术的加速迭代,催生了大量的全新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但是前者的诞生还衍生出更多的温暖形态和类型[7]。互联网的参与,很快推动了社交化进程,无论从最早的聊天室到当前火爆的视频直播,人际交流模式不断被颠覆和重塑着,无数的信息传播似乎再次回归口口相传的传统,不同的只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但这种社交化的传播效果是卓然的,同时于受众的角度而言,往往更加信赖社交传播信息。所以,传统文化传播应更多重视社交化传播的作用,特别是受众中的主力军——“网生代”群体。我们必须积极借助于社交传播工具,发布更具热点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广泛扩散的信息,设计安排可以让受众参与、互动、分享的信息,从而推动闽东畲族旅游品牌在社交朋友圈中充分酝酿和广泛传播。
2.个性化传播
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被认为是核心的方向标,基于此几乎没有媒体会在缺乏受众基数的情况下脱颖而出[8],而受众的性格和偏好均有几率成为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所以根据受众(传播对象)的心理(吸睛、碎片、移动、场景等)需求,积极发挥能动性,打造丰富化、多元化、定制化传播模式,充分尊重受众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个性化的传播应当于设计规划和发布信息时,深入考虑思维方式、语言风格、行为偏好、心理活动、话语权的控制等,积极培育受者即是传者,应当在顺应潮流过程中保持自身特点,寻觅出最契合闽东畲族旅游品牌传播的科学路径。畲族旅游资源较为丰厚,据此应积极策划顺应时代需求的小众化DIY旅游产品,比如创设畲族旅游文创伴手礼创作大赛,这样能够为游客提供充分的制作参与机会,而不只是简单地参观和购买,使得他们亲自制作的伴手礼变得绝无仅有,促使游客自我的心理获得满足,并在朋友圈中发布传播创作大赛主题、成果等。
3.精准型传播
融媒体时代必然需要大数据的参与和支持,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作是近似于“透明”的,借助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测试,能够大大有助于传播精准性的提升[9]。大数据被看作是传播行为的放大镜,每个人的传播行为特点和社会状态情况都将被全面地留存,在深入地提取、整合和分析后,就会转化为可视化数据[10],也即大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传播的精准性。比如积极尝试对闽东畲族旅游品牌活动的直播,构建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多渠道参与的综合传播体系,同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后台围绕人群数据展开搜集和分析、归类,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畲族旅游品牌活动的喜好程度、接受畲族旅游品牌活动的形式等分类出不同的受众群体,给未来精准匹配的受众推送内容,形成直达的精准传播效果,尽可能为闽东畲族旅游相关信息传播注入更多价值。特别是在畲族旅游品牌传播的深度把握上提供支撑依据,避免受众厌恶感的出现。
六、结语
畲族旅游品牌的塑造除了能够进一步优化闽东旅游业内在结构,还能够在闽东旅游产品的整合与创新等方面起到积极意义,有助于闽东旅游产业的发展。鉴于融媒体时代旅游品牌传播呈现出的新特征,闽东畲族旅游品牌塑造推广实践中一定要遵循现今媒体融合的传播规律,着眼时空的延伸创新,投入更多精力培育受众者和传播者,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旅游品牌的传播,强化媒体融合传播的源动力,依托于大数据提升精准传播的实际效果,形成一批匹配性更优的个性化闽东畲族旅游产品,从而改善游客的参与度和综合体验,使得闽东畲族旅游推广信息一经发出就会在融媒体不同载体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