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肝药物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2许佳音程无为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传染病

许佳音,程无为

(朝阳市第四医院肝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1]。针对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现有的治疗主要有抗病毒治疗和保护肝细胞药物等方法,但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十分有限,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2]。故近几年文献报道[3]中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倾向葡醛酸钠注射液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葡醛酸钠注射液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联合使用保肝药物。甘利欣是常用的保肝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但是甘利欣单独用药易产生有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但二者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基于此,本研究对常规药物联合甘利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探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连续纳入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肝炎病毒性传染病;②年龄≥40 岁;③无本研究使用药物禁忌证;④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衰、肾功能衰竭患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精神类疾病患者;④资料不完整患者;⑤合并其他肝功能损伤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0.4±9.8)岁;21 例为急性肝炎、39 例为慢性肝炎;病程1~6 年,平均(3.2±1.5)年。试验组,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43~72 岁,平均(51.9±8.9)岁;22 例为急性肝炎、38 例为慢性肝炎;病程1~7 年,平均(3.5±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给予葡醛酸钠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治疗。其中葡醛酸钠注射液(肝泰乐,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66:规格:2 ml:0.133 g)治疗,常规静注用量:0.133~0.266 g/次,1~2 次/d,混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稀释后缓慢滴注。肌苷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613;规格:5 ml:200 mg)治疗,常规静注用量:200~400 mg/次,1~2 次/d,混入10% 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治疗期间医师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用药,治疗时间为2~12 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35;规格:10 ml:50 mg)治疗,常规静注用量:150 mg/次,1 次/d,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稀释后缓慢滴注。治疗期间医师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用药。并监测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当患者的ALT 显著好转或者恢复正常后,开始减少用药,直到停药为止。治疗时间为2~12 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清总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TBA、AST、ALT 值有好转,但还需要治疗;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TBA、AST、ALT值较治疗前没有好转,再治疗一周后效果并未改变,则认为治疗失败[4]。

②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TBA、AST、ALT 值。③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达,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达,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TBA、AST、ALT 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TBA(μmol/L) AST(U/L) ALT(U/L)试验组(n=60)治疗前 30.5±7.1 50.6±4.2 58.5±7.1治疗后 (7.8±1.7)* (23.5±10.1)* (22.8±10.5)*对照组(n=60)治疗前 31.8±6.9 52.1±5.4 59.9±3.1治疗后 (10.4±2.8)* (30.3±16.1)* (35.2±15.9)*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试验组有1 例恶心、2 例血压升高情况发生,总不良反应率为5.0%;对照组有3 例恶心、3 例面部潮红,总不良反应率为10.0%;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P>0.05)。

3 讨论

3.1 甘利欣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现状

当肝功能发生病变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发生异常,很容易引起总胆汁酸的升高[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肝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总胆汁酸升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总胆汁酸和谷丙转氨酶均可以作为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医生可根据肝功能指标,对药物的使用进行调节。虽然葡醛酸钠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联合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没有甘利欣治疗效果起效快,效果好。甘利欣是甘草酸的一种,分子结构为一个甘草苦质酸分子与两个葡萄糖醛酸分子。甘草酸为异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激素组织离子,并且提高神经功能的兴奋度,使体内代谢得以调解。吴丽[6]在其研究中发现,甘利欣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且效果显著。

3.2 甘利欣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的作用机制

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是中药甘草中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细胞且改善肝功能的作用[7]。该药在化学结构上与类固醇环相似,可以阻碍可的松与Ald 的灭活,从而发挥类固醇样作用,且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8]。甘利欣是第三代甘草酸药物,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亲脂性较高,能够与身体内的受体蛋白有机结合。另外,甘利欣还能够消除氧自由基,加强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甘利欣还可以使前列腺素E2得到有效抑制,提高对肝脏有毒物质的抵抗,对肝炎病毒性传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甘利欣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的试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TBA、AST、ALT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3%,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3.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甘利欣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中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相对少,有较好的安全性,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本研究简化研究了甘利欣对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结果,没有分时段研究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治疗效果,未来研究会针对不同服用时间对患者肝功能的效果进行详细研究,更详细体现药物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肝炎病毒性传染病
《世界肝炎日》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