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兵团五一农场金海棠采摘园景观设计

2021-09-02马海龙郭佳妮杨慧平王玉洁王引弟

南方农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农场园区景观

马海龙,郭佳妮,杨慧平,王玉洁,王引弟,徐 萌

(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州 831100)

0 前言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抓好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五一农场党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八个产业”,其中提到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可结合五一农场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特色种植业,带动农场职工收入增长,提高五一农场在兵团十二师、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等地区的影响力,改善农场整体精神风貌。

近年来,休闲与旅游已悄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基于此,五一农场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采摘”等游览模式,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成为五一农场旅游一大亮点,极大地促进了五一农场旅游产业的发展。田野雅趣的农村生活、交通便利、空气清新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五一农场成为乌昌地区(指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五一农场经过多年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场现代农业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农业采摘成为农场特色景观。然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单调乏味。笔者认为,应在采摘园设计中融入乡土文化,形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采摘为目的、以丰富城镇居民生活为目标的农业采摘旅游[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一农场采摘园的起步较晚,相比周边较为成熟的三坪农场、头屯河农场来说,五一农场采摘园面积较小,品种较为单一,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农场60多年屯垦发展历程形成的乡土文化,并没有很好地在农场旅游中体现出来,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得不够,农业景观特色不突出。本研究通过对采摘园实地调研、综合分析,设计出符合五一农场本地特色的采摘园景观,并为农场后续兴建的采摘园提供参考。

农场采摘园的兴建与发展离不开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2021年,全国两会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积极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场农业经济活力。因此,采摘园景观设计有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帮助职工就业增收,并可为其他农业观光园区提供参考借鉴。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发展概况

19世纪30年代,最早在欧洲各地出现的一种休闲农业模式,主要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乡村生活和自然趣味[2]。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提出“绿色假期”的旅游政策,促进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现今意大利通过“农业绿色旅游”的运营方式,融合现代化农业科技、古朴的自然风光、多彩的乡村文化,建成了不少综合性旅游项目[3]。英国的休闲农业以乡村旅游景点为主,将城市风光与田园风光相结合,形成著名的“田园城市”,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田园风光[4]。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休闲农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随着大批休闲农业园的建设,乡村旅游成为休闲农业的开端,成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力[5]。

2.2 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周围,主要形式是观光果园和农家乐。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6]。目前,国内各个城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休闲农业也不断发展壮大,采摘园不再单一为蔬菜果品采摘或休闲游玩,而是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转向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复合型园区,通过合理设计,丰富景观节点,扩大功能分区,展示科普农业,增加娱乐项目,开发餐饮休闲,将生产、观赏、体验等融合起来,推动农业旅游快速发展。

3 区域概况

3.1 五一农场区域概况

五一农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乌昌城市腹心,东距乌鲁木齐市中心28 km,西距昌吉市8 km。东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安宁区镇相邻,西与昌吉市隔头屯河毗邻,南与十二师三坪农场相邻,北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六十户乡接壤,全场南北长约5 km~13 km,东西宽约6 km~9 km,海拔高度520 m~616 m,全场行政区划面积为61.24 km2,人口约2.18万。气温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一年内温度变化幅度大,年平均气温6.5℃,年平均降水228.8 mm,年蒸发量2 647 mm,日照时长2 800 h,风向主要是西北风和东南风[7]。

1)旅游资源。五一农场多次荣获兵团“安全文明团场”“红旗团场”等荣誉,被十二师评为旅游示范团场,一直以来都是乌昌地区的旅游胜地,被游客评为乌鲁木齐市的后花园,拥有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奋进游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市民公园、迎宾花海等旅游景点,各个景点以点连线成面,充分展现五一农场秀美的景色。

2)植物资源。五一农场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农场绿地率达到37.5%,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品种丰富,乔灌品种较多,主要品种有钻天杨、新疆杨、杂交杨、沙枣、白榆、白柳、复叶槭、银白杨、俄罗斯杨、青皮杨、钻天榆、樟子松、倒柳、馒头柳、龙爪柳、圆冠榆、倒榆、黄榆、裂叶榆、山楂、丁香、水蜡、皂角、五叶枫、火炬树、西府海棠、红叶海棠、云杉、榆叶梅等。

3.2 金海棠采摘园区域概况

金海棠采摘园位于五一农场一连西北部,位于林荫路北侧、头屯河谷森林公园东北侧,占地面积约1 000亩,整体地形平坦,东西方向高差约为1.4 m,呈南高北低之势。采摘园距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约30 km,距昌吉市约7 km,方便游客出行游玩,位于乌昌五城市群中部,通达度高,位于312国道北侧5 km处,交通便利。

采摘园种植约80余种果蔬,种植规模较大的果品有桃、李、杏、葡萄、海棠果、苹果等,蔬菜品种以西红柿、圆茄、辣椒、豆角、豇豆、西蓝花、白菜、葫芦瓜、黄瓜等为主,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花生等。

采摘园现状:1)园区处于半建设半营业状态,园内生产、生活、辅助设施数量较少,过于简陋,存放果蔬的保鲜库数量较少,到果蔬成熟季节无法满足保鲜需要,部分果蔬需要压价打折处理。简易卫生间只有两个,周末及节假日游客较多时,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园区只有两条干道,没有形成环形路网,通达度较低。2)由于园区建设进度较快,导致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前期设定经营模式单一,游客参与度低、游览时间短,游客体验度较差。3)园区内有部分临时搭建的用房,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园区东侧、南侧、西侧为耕地,北侧缺少绿化景观。4)园区内无销售位点,无法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4 SWOT总结分析

1)优势。农场形成规模的采摘园数量不多,金海棠采摘园属于规模较大的采摘园之一,随着后续采摘园的继续开发,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且园区处于旅游景区周边,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道路交通便利,通达度高,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园区聘有农业、园艺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高工,均属于具备一定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对于果蔬栽培、种植有较强的能力,可以为园区果蔬采摘提供坚实保障。农场大力支持职工合作社形式的各类种植、养殖园区,为职工增收致富提供了政策、资金保障。

2)劣势。随着乌昌地区各类采摘园的相继开发建设,对五一农场采摘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且存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远离市中心,路程较远的弊端。加上采摘园起步较晚,投入资金有限,建设效果有待提高,园内服务设施数量不足,需补充完善。园内有餐饮服务区,但提供的餐饮品种较少,无法满足游客多口味的需求。

3)机遇。五一农场大力扶持各类职工合作社的兴建,提供免息资金、园内场地,以及生产、销售设备,对采摘园项目寄予厚望。近年来,乌昌地区休闲农业旅游日趋兴起,带动了五一农场经济发展,不少农民合作社看到了发展机遇,纷纷投资采摘园项目,极大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事业。

4)挑战。农场周边兴起数个蔬菜、果品采摘类型的园区,对金海棠采摘园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且园区生产设施数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如在果蔬盛产的季节,保鲜库无法满足果蔬的及时存放,易造成腐烂,影响园区收益。

5 金海棠采摘园景观设计

5.1 设计构思

5.1.1 农旅合一,打造休闲农业

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园区功能定位为集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农耕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采摘园,园区分为果蔬采摘区、农耕体验区、休闲垂钓区三大区域,入口景观接待区、特色果园区、生态养殖区、餐饮表演区、垂钓区等11个小区域,满足游客游览观赏、农业体验的需求。

5.1.2 以屯垦文化,打造乡土文化景观

农场有着60余年的屯垦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兵团职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耕耘着脚下的土地,形成一部屯垦创业史,展现了兵团职工强大的力量。可在采摘园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屯垦文化、乡土文化等,在入口景观接待区设计农场第一犁景观雕塑,在农耕体验区设置游客体验项目:如菜地开沟、播种、浇水、施肥等。利用屯垦文化,增加文化体验项目:举办屯垦历史讲座、屯垦知识竞赛、屯垦朗诵竞赛、屯垦体验竞赛等系列活动;举办屯垦书法交流会、屯垦合唱活动、屯垦舞蹈活动等;体验兵团民兵万里徒步活动、屯垦摄影展活动;利用园内花卉材料,组织乡土插花活动,使农产品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资源,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感受到五一农场乡土文化的底蕴。

5.1.3 以人为本,体验乡村野趣

吸引游客观光体验,才能体现出采摘园的价值所在,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是很重要的,要让游客进入园区后流连忘返、回味深远。比如在入口景观接待区设置合影区、休闲区、采摘培训区等,在景观湖泊区设置垂钓、观赏区域,在农耕体验区、蔬菜瓜果采摘区设置采摘活动,在特色果园区设置识树赏花听音活动。增加游客参与积极性,提高游客参与度,将以人为本、乡土文化融入到采摘园设计中去。

5.2 设计原则

5.2.1 尊重现状,布局合理

维持现有地形地势,尊重现状地形和重要生态空间,依托生态要素,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充分考虑园区在生态功能、公共服务的舒适度以及落实区域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合理确定园区的空间布局。

5.2.2 融入自然,结合自然

采摘园本身处于田野乡间,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将其融入自然,强调设计结合自然。在后续开展休闲农业采摘的同时,更加要重视环境的体验性,使游客感到身居乡野的清新和身临其境的快乐。采摘园是一个恬静、适意、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为来此旅游观光的人缓解、消除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5.2.3 协调统一,融会贯通

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园区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5.2.4 以人为本,参与体验

此次设计园区景观服务对象主要为乌昌五地区等地的游客,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让游客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使园区更好地服务于农场文化、经济的发展。

5.2.5 主题明确,文化突出

采摘园以屯垦文化为主题,用屯垦串联整个园区,在景观设计中突出屯垦这一元素,在各个分区展示屯垦内容,并体现乡土文化气息,展现农场各个时期的繁荣发展景象,在田野的园区内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

5.2.6 适度开发,创造收益

在园区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园区以自然布局为主,在植物配置方面要做到利用乡土树种,做到各种植物类型的有机结合。景观设施设计上要简约大方、朴素无华,尽可能保留原有植物,创造多层次的景观空间。此外,利用屯垦文化资源衍生出一些文化产品,如屯垦木雕、屯垦工艺品等,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5.3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包括《五一农场城镇总体规划文本》(2013—2030)、《第十二师(五一农场)总体规划》(2012—2030)、《五一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

5.4 总体设计布局

5.4.1 总体功能分区

园区总体设计为“一园、两轴、三区、多景点”的模式,形成以点带线连面的格局,如图1所示。“一园”是指采摘园整个园区;“两轴”是指以采摘园入口处为中心点,沿园区南北两侧的道路形成的景观轴线;“三区”是指园区内的果蔬采摘区、农耕体验区、休闲垂钓区三大区域;“多景点”是指入口景观接待区、特色果园区、生态养殖区、餐饮表演区、垂钓区等11个小区域内的农场第一犁、屯垦雕塑、阳光花海、留香园、农产品体验馆等多个景点,每一个景点表现一个主题或承担一个游览观光项目。

图1 五一农场金海棠采摘园景观平面图

5.4.2 道路设计

道路的设置是为了满足人流交通的需要,功能性很强,道路是整个园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连接园区内各个景点,组织游览路线。由于采摘园土地原先是耕地,在道路设计中保留了原有地块和原有主干道,将主路设计为8 m,连接园区内外主要景点,向外通向林荫路,由内形成环路通向各个区域的景点。次路设计为4 m,是设在各个区域的路,它联系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应为游人由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开辟捷径。支路设计为1.5 m,是深入到景点内部、水际、林中、花丛等供人们漫步游赏的路。园务路设计为2.5 m,为满足园务运输、养护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

5.4.3 功能分区

通过实地调研,对现有道路进行分析,设计功能分区。如图2所示,园区内设计为果蔬采摘区、农耕体验区、休闲垂钓区三大区域,入口景观接待区、瓜果采摘区、餐饮表演区、景观湖泊区、蔬菜采摘区、阳光大棚、休闲平台、农耕体验区、生态养殖区、特色果园区、垂钓区11个小区域。

图2 五一农场金海棠采摘园功能分区图

入口景观接待区:位于采摘园东侧,主要有办公管理区、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公共服务、宣传咨询、医疗、车辆租赁等综合服务,设有停车场,与入口建筑结合。包含入口迎宾花海、农场第一犁景观雕塑、风车花道、屯垦文化展示牌、纪念广场等。

瓜果采摘区、蔬菜采摘区、特色果园区、阳光大棚:种植西瓜、哈密瓜、香瓜、葡萄、草莓等瓜果;小白菜、韭菜、黄瓜、胡萝卜、菠菜、番茄、土豆、芹菜、茄子、香菜、辣椒、豆角、豇豆等蔬菜;苹果、桃、西梅、李、杏等果树。在成熟季节,便于游客采摘品尝。

餐饮表演区:此处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活动,提供农场特色美食,方便游客就餐、休息,设置活动广场、休闲长廊、美食街、屯垦景观雕塑、农机展示广场等。

景观湖泊区、休闲平台:这些区域为园区重要的景观节点,位于园区中部,通达度高,景观视野开阔,景点分布较多,有特色景观亭、屯垦故事图、屯垦石雕墙、景观湖、景观长廊、假山等景点以及休闲设施,供游客活动休憩。

农耕体验区:以屯垦故事为线索,展现农场60余年屯垦发展历程。在屯垦体验中心,设置有关屯垦的游赏活动,使游客切身体验到屯垦人的艰辛;屯垦宣讲广场可以进行党史团史教育、红色故事宣讲;认领中心可以认领自己命名的树苗、蔬菜、瓜果等,不定期前来管护,提高游客参与度。

生态养殖区:养殖马、牛、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游客可以参与到饲养过程中来,体验农家生活。

垂钓区:以垂钓休闲为主,提供各种垂钓方式,也可用于举办各种垂钓比赛。垂钓区内设美食广场,可直接烹饪美食。

5.4.4 竖向设计

采摘园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具有很好的观景界面,视线制高点位于园区的东南侧,视线最低点位于园区西北侧,设计时巧妙地利用场地高差,布置竖向上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竖向上,入口景观接待区与餐饮表演区位于高处,在两区中心位置设计屯垦雕塑以及观景亭,景观视野开阔,能够俯瞰园区整体景观,成为度假村内标志景观。垂钓区与特色果园区位于园区西北侧,地势较低,这一区域道路随地形布置,建筑与休闲活动场所布置在地势平缓的区域,维持土方平衡,便于排水灌溉、垂钓养殖。依托场地地形特色,产生丰富的景观体验。

5.4.5 游赏路线

采摘园设三条特色休闲游览路线,分别为屯垦观赏路线、屯垦休闲路线、屯垦娱乐路线,三条路线形成内容丰富、整体统一的流动空间。每条游览路线的景观各具特色,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一步一景,步移景异,全方面、多角度地感受园区的文化魅力。

5.4.6 植物配置

采摘园内原生植物较少,在植物配置时主要以农场乡土植物为主。园区外围绿化选择大叶白蜡和山桃,园区内部道路两侧选择裂叶榆和榆叶梅。在景观轴线或景观节点处,要考虑覆土厚度,选择一些浅根性亚乔木,如红海棠、桃叶卫矛、山楂、暴马丁香等;花灌木类选用紫穗槐、紫丁香、榆叶梅、红瑞木、锦鸡儿、红王子锦带和珍珠梅等。在单面景观背部或双面景观中部种植大叶白蜡、夏橡等高大乔木,拉伸景点高度,提升观赏效果。在景观湖泊区、休闲平台选择五角枫、紫叶稠李、裂叶榆、圆冠榆、洋槐、红海棠、山楂、山桃等色叶树种,丰富景点的色彩。

6 展望

基于五一农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五一农场休闲农业蓬勃发展。采摘园作为近年发展迅速的农业旅游产业,一方面,满足了城镇游客对于生态环境、田野乡间生活方式的追求;另一方面,对农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金海棠采摘园可以加快农场农业旅游的发展,结合农场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农业旅游本地发展的方式,对农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农场园区景观
农场假期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景观平面图》
农场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一号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