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02张慧丽孙锦锦王美芹

南方农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张慧丽,孙锦锦,王 颂,王美芹

(1.菏泽卫生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明显,乡土文化丢失,农村耕地荒废,不利于产业体系的创新和融合。从这一层面来讲,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找到产业链中的增值点,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人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要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1 基本概述

1.1 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

乡村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旅游者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了解一些乡村民情,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1]。以野行和游居为特色,探索附近地区的礼仪风俗,了解它们的故事,探究背后的乡村文化。从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中可以得知,乡村旅游行为有两大要点:其一,发生地点在“真实”的乡村民居环境,而不是在城市中构建的“农家村”;其二,乡村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体现在文化、风土民情、历史教育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挖掘乡村生态旅游功能,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是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渠道。

1.2 产业融合的基本内涵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新的经济现象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融合类型也更加多样,具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渗透性融合、延伸性融合、交叉性融合和重组性融合[2]。其中渗透性融合主要体现在科技型产业中,比如电子商务、电子机械化等高科技产品,可以与各个传统行业实现融合;延伸性融合是指在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提升服务比例,实现优化整合;交叉性融合是将创新型科研产业与纳米科技、生物芯片等技术结合,共同发挥产业能量;重组性融合是指对上下游产业进行整合,多体现于金融业(混合经营)和工业中,从而促进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扩大创新的范畴,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获取高额利润,形成磁体效应,最终实现产业的横纵延伸,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2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从外在层面来讲,都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为文化强国和脱贫攻坚提供重要助推力。从内在层面来讲,乡村旅游为文创产业提供载体,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创产业强化自身的产业价值,更好地展示了创意产品,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获得大众更多的认可。首先,乡村旅游可以展示旅游地的历史发展特色,提升一定的消费额度,产品不容易被替代,产业间的升级合作能够使得旅游者了解乡村背后文化底蕴,在二者相互扶持和配合的前提下,引进资金流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激烈的产业互动中,助推产业长期合作。其次,文化创意产业为乡村旅游提供发展优势,为游客提供出行、娱乐等服务,在依托自然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提供更多文旅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地知名度,促进产业间合作和融合,不断挖掘旅游景点文化元素,带给游客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由此可见,将二者融合可以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3 当前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为了探究当前乡村旅游的基本现状,项目组以西南地区为例,选择西南13地为研究对象,依据自身的地理区位、政策引领、区位优势、农田景观、产业效应等方面,对西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西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基本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西南地区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一带一路”经济文化辐射中心,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发展区位优势,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现实性问题。旅游项目简单,难以实现深层次的挖掘,虽然有农田景观、产业效应的加持,但是与民俗文化关联度不高,只有个别地区展示出独特的乡土味道,文化传承方面和弘扬方面仍需提升,资源优势没有实现彻底的开发,难以形成规模化旅游产业。因此,在协调等级评定中,13个地区中多数处于失调状态,少数处于协调状态,2个勉强协调、1个初级协调、1个中级以上协调的地区;1个重度失调、5个轻度失调、4个濒临失调,中度以上失调地区为0)。从该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在今后的文旅产业融合中,应该重视文化创意的发展,拓展乡村旅游新路径,发挥农业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带动各类服务行业,使得农村经济焕发活力。

4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策略

4.1 重视综合性、一体化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从本质上讲属于新兴产业模式之一,以创造力为核心,依托文化因素和创新创意,为传统行业寻求发展出路[3]。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相关管理者和基层服务人员应该重视综合性、一体化发展,根据自身情况,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深度挖掘文化创新的要素。以农田景观为例,相关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对产业进行集群化创新,不能仅仅从种植层面为区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还应该延伸产业链,在人们游览参观种植户耕作日常、观赏示范区农田规模化操作之后,将相应的农业行为和创意制作成工艺、设计、表演、音像等产品,在既有制造业的优势下,提升农业文明的视觉艺术,通过文化创意的辐散,提升乡村旅游的高度。

4.2 加大科技研发和应用力度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想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相互渗透,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研发科技产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便利,让人们看到更具时代性的项目,从单一的现场展示逐渐向音像展示、3D展示、网络展示过渡,提升旅游的深度,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受关注度,不断更新文化创意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文明的继承和传播,降低导游的工作量,使得宣传模式网络化,降低单页推广成本,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4.3 立足产业融合机理,树立文化创意品牌

产业融合机理从理论层面上讲,是以农村地区民俗文化、农耕文明、文化遗产、历史遗产、农业衍生品为基础,在此前提下进行活态传承,通过文化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手段,提升乡村文化的美誉度,提升农村文化的知名度,从而树立文化和产业品牌,促使游客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尊重、研究乡村文化。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产业融合机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实现旅游价值。

5 二者结合的具体实践——以G地区为例

项目组以G地区为例,立足当前乡村旅游工作中文化创意更新速度慢、营销模式落后、产品宣传不到位、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游客体验感不丰富、未形成全域统筹理念等发展弊端,探究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渗透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5.1 立足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乡村旅游优势

G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挖掘新的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会议旧址、特色产业、西部粮仓、饮食文化等较为具有代表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可以提升旅游消费供给质量,但是面临脱贫后内生动力不足、景区缺类、科技手段落后、文化缺载体等问题。因此,G地区通过扭转型战略,引进多种投资方式,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重视文化扶智扶志,建设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园,丰富旅游文化生态资源,发挥当地专业艺术团体的效能,解决当前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打响G地区乡村旅游知名度,提升产业的集聚效应,使得乡村文化旅游长效推广和发展,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建设茶文化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结合“一对多”的导游模式,形成文化宣传的雏形,提高旅游档次。

5.2 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实现产业互动与融合

首先,G地区将乡村旅游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发展模式,展现多种文化创意,开发出更具时代性的项目,利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功能,提升旅游地知名度。结合网络题材,为文化创意提供方案,促进宣传模式网络化,赢得市场青睐,扩大乡村旅游市场的受众和经济效益,提升旅游访客量。其次,优化导游形式,将实景地图和手机APP结合,让每一位游客都能通过客户端“俯视”整个景区的格局和构造,提升其游览体验。然后,建立品牌网络平台,实现产销一体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制作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农副产品和工艺品,提升旅游项目净产值,利用网络创新机遇,通过“宣传+销售”的方式,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4]。

5.3 以“文旅IP”为创新视角,树立创意品牌

“IP”原意为知识产权,具有稀缺性价值,将文化旅游项目与IP相结合,可以拓宽传播属性,引起广泛共鸣,避免产品同质化,服务全域旅游,实现文旅一体化发展。具体可以从“文学IP+旅游”和“影视IP+旅游”这两个方面进行[5]。实现与游客的深入互动,立足文化生长点,通过环境设计、沉浸体验、活态演示等高辨识性的精神符号,实现旅游价值,也可以通过文学加持,从典型人物塑造方面提炼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内涵,梳理人文脉络,探讨自然秩序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乡村美学之间的关系。开发一系列文创纪念品,推陈出新,通过主题空间设计,将动漫、传媒与之相结合,打造多样化的旅游配套服务,利用IP实现线上线下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文旅产业链。

5.4 构建集成式的发展战略,塑造乡村文旅发展新业态

集成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主要立足于3个方面[6]:1)产业提升,具体指就业机会的提升、旅游产业与服务的提升、农业生产提升;2)环境的提升,即文化旅游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乡村资源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重视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3)文化的提升,应该实现乡村文明的传承,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才能打造宜居、宜游、宜养、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综合集成的文化创意,共享社区服务设施,实现多管齐下、整体发展。从当地出发,以观光为主,追求活化、活态的文化展现,放松产业管制,协调各个参与方的利益,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分圈层差异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旅游者近距离感受原住居民风俗和习惯,从而塑造乡村文旅发展新业态。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和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游客体验感不丰富、文化创意更新慢等。因此,笔者建议应该构建集成式的发展战略,立足产业融合机理,树立文化创意品牌,重视综合性、一体化发展,以“文旅IP”为创新视角,打造多样化的旅游配套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建立品牌网络平台,实现产销一体化,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业,促进可持续发展[7]。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