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1-09-02陈鸿洁钱云只佳增周劲松张荣琴赵东兴孙寅虎张建春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分枝南美直径

陈鸿洁 钱云 只佳增 周劲松 张荣琴 赵东兴 孙寅虎 张建春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河口 661309)

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又名星油藤、印加果、印加花生,系大戟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原为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地区高海拔雨林的一种野生土著植物,主要生于秘鲁热带雨林,属于典型的热带物种,在圣马丁(SanMartin)、乌 卡 亚 鲁(Ucayali)、瓦 努 科(Huanuco)、洛雷当地,食用历史已达3 000多年[1-3]。叶互生,果实为蒴果,具棱角,棱角多为5个,每个棱角内含有一粒种籽,种籽味微涩,种子油富含a-亚麻酸、ω-3酸(35.0%~53.0%)、亚油酸(30.0%~43.0%),还含抗氧化剂VA(681 U/100 mL)、VE(17 mg/hg)和蛋白质(27%),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药食保健功能(降血脂),是理想的保健食油和化妆品、日化产品原料。其产油量及品质远高于目前推崇的茶籽油、橄榄油等,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油料植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4]。

2006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进并成功种植,目前已在中国云南、广西、海南、贵州、广东等地试验种植。焦冬英等[5]研究了南美油藤种子萌发的生态学特性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郑科等[6]对南美油藤开花特性与适宜生长环境、果实心室数以及结实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南美油藤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张可元等[7]在贵州省贞丰县研究了南美油藤种子萌发的生态学特性和育苗技术,摸索了南美油藤种子的萌发条件、育苗时间及育苗方法;梁钧淞等[8]以当年生带节藤茎为外植体进行南美油藤组培快繁,并获得了发明专利;张燕等[9]研究了南美油藤在贵州低热河谷区的适应性,发现其在该区域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但是当温度低于5℃时,大多数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蔡波[10]在海南为南美油藤设定了弱光高湿、强光高湿、强光低湿3种不同立地生长环境,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发现在强光低湿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2年开始试种,在云南河口的低海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南美油藤能正常开花、结果、成熟。种子易萌发、发芽率高、速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分枝较多,全年均可正常生长,但是冬季易遭受低温寒害,枝叶受损[11]。从多年的种植经验来看,种植密度与作物的生长特性及产量有极大关系,因此需要将种植密度控制在科学合理范围。为此,笔者在云南河口低热河谷环境下,通过试验研究种植密度这一影响因素,为南美油藤的高效栽培、人工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及产品开发等提供理论基础,对促进热区经济发展和完善南美油藤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材

试验材料为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3年从河口县丰收公司引进,2016年12月成熟采收后晾干并去壳的种子。

1.1.2 样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河口县境内,种植面积约133.4 m2。海拔110 m,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最高温为5~8月,降水量全年分布不均,雨季(6~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雨量的80%,高温多湿,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年无霜。

1.2 方法

1.2.1 种子育苗

种子育苗在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塑料大棚内进行,播种日期为2017年3月10日,处理方法为:用清水浸泡24 h,去掉漂浮种子再用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泡0.5 h,取出沥干水分播种于沙床上,播种深度为1~2 cm,宽度为10 cm,再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浇透沙床消毒。期间沙床处于湿润状态。大棚温度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待种子露白发芽,苗高达10 cm以上时从沙床中将生根的幼苗拔出移植到营养袋内炼苗[11],炼苗15 d后即可移栽。

1.2.2 试验设计

设A(150 cm×200 cm)、B(200 cm×200 cm),C(250 cm×250 cm)3种种植密度,每种密度3个重复,每个重复观测5株。定植穴规格为30 cm×40 cm×50 cm,每穴施入5 kg有机肥、500 g复合肥和100 g钙镁磷肥作为底肥,定植后经常松土锄草、适时浇水、施肥。袋苗于2017年5月16日移栽。定植后栽水泥桩搭架,在桩的顶部和中间拉两根10#铁线,用塑料绳牵引苗木藤蔓上架攀缘生长。

1.2.3 观测内容

1.2.3.1 茎围直径

定植成活后调查苗木的基础茎围直径,此后每月调查1次生长量(茎围直径)。

1.2.3.2 物候期

现蕾开始观察,记录其开花结果物候情况。

1.2.3.3 产量

果实成熟后经过采收、晒干、脱壳后测定各小区的干果产量和种仁出油率。

1.2.4 数据处理

观测结果使用Excel整理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茎围直径的影响

试验数据于2017年5月定植成活后收集,每月调查苗木的茎围直径,直到2018年12月试验结束,结果见图1。从2年的茎围直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种密度的南美油藤在一年中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趋势。

图1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生长茎围的影响

在种植7个月后,密度A的平均茎围直径达2.32 cm,密度B的平均茎围直径达2.43 cm,密度C的茎围直径达2.59 cm,增长量大小为C>B>A;种植19个月后,密度A的平均茎围直径达5.05 cm,密度B的平均茎围直径达5.2 cm,密度C的平均茎围直径达5.88 cm,增长量大小为C>B>A。密度C的茎围增长量显著高于密度A和B,A、B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南美油藤茎围直径的增长量单位:cm/年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物候期的影响

南美油藤在河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种植4个月即陆续开花结果,边开花果实边膨大,来年3月蒴果全部变黑褐色后即可采摘。花果期持续时间较长,可从当年的9月一直持续到来年的7月,果实采收期为来年3~12月。由表2可以得出,密度C现蕾时间比密度A和B早7~10 d,初果时间早5~16 d,成熟时间提前10 d以上。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物候期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产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

南美油藤蒴果全部变黑褐色后马上采收,采收后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称重,再用木板或铁锤碾压脱壳,分离出来后的种子进行二次称重,再进行二次脱壳得到种仁并称重。3种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产量的影响见表3,全年单株脱壳前、脱壳后、种仁总产量、单果重均为密度C>B>A,各种植密度之间全年单株脱壳前、脱壳后和种仁总产量差异达显著性水平,B、C的单果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A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产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

续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产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

南美油藤花果同期,持续开花持续收获,种植一年内,可多次采摘蒴果,全年盛产期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种仁用家庭榨油机榨油,各种植密度的出油率如表4所示,无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美油藤种仁出油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种种植密度的苗木经过2个月的恢复、缓慢生长后,随着温度的上升,从7月份开始迅速生长,直到11月份随着冬季气温的逐渐下降,长势趋于缓慢,第二年1~2月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低温寒害,老叶枯萎脱落,嫩叶变黑腐烂,直到3月份,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新的枝条再重新萌发生长,长势恢复迅速生长,到11月份因为冬季低温来临,长势趋于缓慢,在一年中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趋势,这个结果与郑科[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与南美油藤本身生长快的特性有关。

通过南美油藤的种植试验可知,在河口的湿热环境下,密度小的长势及产量均优于密度大的,即定植时适当增大株行距有利于南美油藤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这个结果与其它作物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长势减弱及产量减产的研究结果一致[12-15]。密度的增加将造成群落个体间对环境资源的竞争[16],并且会导致株高的减小和地径的显著减小[17]。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越小,田间水分及肥料越充足,光合作用越强,作物间对土壤养分吸收的竞争减弱,而且南美油藤属于油料木本植物,分枝数目增多,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主蔓分枝数越来越多,不断从一级分枝产生二级分枝,再从二级分枝产生三级分枝,四级分枝产生五级分枝及以上。因此,减小密度增大株行距有利于南美油藤在横向上拓展其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分枝南美直径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一株吊兰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氮水平对小菊“东篱秋心”分枝和开花的影响
陈静:宁静致远,香飘南美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