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安全风险研判管控思路探索

2021-09-01蒋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量化

蒋凯

摘要:目前,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研判较为粗放,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存在很大随意性,导致安全风险研判往往大而无当,实际效果不佳,对安全生产无法起到良好的指导及辅助作用,同时造成相应的管控措施过多过细,分散作业人员精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作业人员对安全关键掌握不清,带来新的不必要的安全风险。本文将本着“量化、可操作”的原则对安全风险研判进行相关探索,提供安全风险研判的新思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研判分析并举例论证,并制定相关管控措施,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研判的实际效果,更有效的为铁路安全生产服务。

关键词:风险研判,量化、可操作,举例论证

第1章 铁路安全风险研判模型创建

1.1 创建思路

众所周知,某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一个概率事件,而不安全行为即便发生,也不一定造成安全事故(也是一个概率事件),不同事故等级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也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铁路系统违章违纪大数据库进行分析,排查所有不安全行为,探究每种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再根据铁路系统交通事故大数据库进行分析,探究每种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并根据事故等级对不同铁路交通事故划分赋值区间,最后相乘得出的乘积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该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程度,本文称之为“风险影响量化值”,最后根据风险影响量化值的大小确定管控措施的力度和方法。

1.2 相关模型

不安全行为(风险)发生概率定义为P1,造成铁路交通事故(产生危害)概率定义为P2,铁路交通事故(危害)等级赋值定义为X,风险影响量化值定义为T,则相关数量关系为:T=X*P1*P2。

第2章 铁路安全风险研判举例论证

2.1 危害等级赋值

根据铁路交通事故的等级、社会影响及经济损失对危害等级赋值如下。

重大危害: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旅客列车冲突、脱轨、火灾、爆炸或重大经济损失,或引起媒体和公众强烈关注。(赋值区间:31-40)

较大危害:导致人员伤亡,或其它列车冲突、脱轨、火灾、爆炸或较大经济损失,或引起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安全风险。(赋值区间:21-30)

一般危害:导致人员伤害,或发生安全险情,或设备设施损坏的安全风险。(赋值区间:11-20)

较低危害:导致危及人员安全,或中止行车,或设备设施故障的安全風险。(赋值区间:1-10)

2.2 举例论证

以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调车作业为例进行举例论证。(相关数值的准确性有待商榷,本文重在提供一种新思路)

第3章 铁路安全风险研判管控措施

根据风险影响量化值的大小制定明确管控措施。其中风险影响量化值在1以上的必须采用“人防”+“物防”+“技防”三种管控措施;风险影响量化值在0.1以上的必须采用至少两种管控措施;风险影响量化值在0.01以上的必须采用至少一种管控措施;风险影响量化值在0.01以下的属于可接受范围,可以不采用管控措施,具体管控措施如下。

第4章 结语

铁路安全风险研判的量化思路可以对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剖析,根据风险影响量化值的大小采取相对应力度的管控措施,分轻重缓急、有的放矢的进行风险管控,防止风险管控过度,降低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TG/01-20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2] WHG/01-2018,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1号,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S].北京: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2007.

[4] WHG/CW202-2020,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普速铁路调车作业管理细则[S].武汉:武汉铁道出版社,2020.

[5] 宁静,关则彬,余振国.风险量化模型在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04):173-178.

[6] 周静龙,杨鹏云,孙亚军.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现状诊断及工作机制建设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4):69.

[7] 曹福军,郑立新,王晓宇.胜利油田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实用技术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9(03):77-81.

[8] 万古军.基于风险值的中国石化安全风险量化分级管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8(01):322-344.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十堰车 442000

猜你喜欢

量化
关于对思想道德教育量化实施的研究
试论小学生道德量化
从覆判案件看北京政府时期基层司法的状况与特征:以江苏为例
量化词语的隐喻分析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心”我“数”
高校贫困生认定评分体系研究与构建
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