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

2021-09-01魏建勤

学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魏建勤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当前的中學数学教学中也在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新课堂,教师要注重在数学教育工作中融入问题导学法,借助于问题导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与主体学习意识,同时,还要展现出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导学”指导作用,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50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活动中需要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去,实现共同发展与交往互动,中学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也是学生探究知识与合作交流的场所,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数学课堂模式,借助于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拥有明确的数学学习方向与学习目标,从中真正有所领悟与学习。同时,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于问题导学法能够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验证与猜想中,实现数学直接经验和数学间接经验的融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全局数学学习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实现共同成长与进步,最大程度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必要性

(一)符合“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育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去,让师生之间共同发展与交往互动,充分展现出数学活动中的趣味性,学生在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中,充分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实用性。而问题导学法能够符合“以生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借助于已知的数学经验来展开学习,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来设定数学问题与教学方案,充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问题导学法和传统数学教学课堂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能够在验证与思考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满足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学习需求

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较为成熟,在数学课堂中,往往不需要教师加以太多的干预。而问题导学法能够充分满足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具体的数学教育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实现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借助实际生活来构建数学知识模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与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知识探究都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三)满足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需求

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借助于问题导学法能够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数学学习规律与技巧,把数学方法与结论运用在更为广泛的数学知识范围中,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认可一般性的数学结论,学生在数学结论证明过程中,不仅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培养自己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能够让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结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身的学习行为,在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合理设置数学问题的难度

要想充分展示出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数学问题的难度。在设置数学问题的时候,最先要考虑到数学教材内容,教师只有在全面掌握数学教材知识的前提下,注重数学教材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才能够提高数学问题设定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已知的数学学习经验,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设定问题的时候,力求不超出数学教材的范围,也不超出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范畴。因为每一个中学生的数学认知风格与认知起点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情来设定数学问题,以此来决定数学问题的复杂程度,教师在掌握中学生真实的数学认知水平情况下,才能够让新的数学知识顺利牵引进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设定的问题要面向于所有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实现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问题导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设定的数学问题,要能够实现以问导学与导中生问,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来探究数学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真正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对现有学习问题进行修正与解决,帮助学生掌握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二)在解决问题中提供指导

在问题导学法中,虽然要给予中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教师也要展现出自我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实现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把已知数学条件引入到未知的数学问题中;要全面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水平,在设定数学问题之后,一定要指导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中存在的知识共通点,把所学过的数学法则与概念合理引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之中,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迁移与数学知识归纳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指导中学生来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能够让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同一类型数学问题中包含的特征与本质,多角度来分析与概括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比较与观察,明确数学问题的综合结构,这样学生再次遇到同类型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借助于结构化的方法来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中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与复杂,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出问题导学法的教育效果,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用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数学问题更加明确与清晰。教师要借助数轴与线段图来表明数学已知条件,让学生更加直观观察数学问题,掌握多种数学解题方法。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