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算史内容的现代发掘与应用举隅

2021-09-01罗见今

关键词:幻方卡塔欧拉

罗见今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因数学发展的需要,数学史家、数学家和数学教师对中算史的认识和应用各有侧重,将历史的研究同现代发展联系起来不乏成功的先例:吴文俊先生发掘宋元数学、揭示数学机械化的内涵,应用于机器证明,是古为今用的典范,彰显出数学史研究的目的。本文举出中算史8个例子,说明后人从区组设计和组合计数如何认识、应用和发展这些传统题材。

1 洛书与拉丁方:组合设计应用正交拉丁方构造幻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组合数学(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combinatorics),是伴随计算机科学而发展的现代数学分支,当年有影响的《组合数学》(1962)在介绍书名时写道:“这是一门起源于古代的数学学科。据传说中国皇帝禹(约公元前2200年)在一个神龟的背上观察到纵横图。”[1]图1所示的数字方阵为“洛书”,即三阶幻方。洛书成为现代组合数学起源的标志,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图1 洛书Fig.1 Luoshu

幻方的一种实数类比称为双随机矩阵,应用它可以找出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多因素配置方案。现代对幻方的研究,有奇数幻方、素数幻方、级数幻方、双重幻方(不仅行、列、对角线的和一定,而且它们的积也一定)[2]、复数幻方、优美幻方等等,还向三维发展,讨论幻体的构造[3]。国际上对幻方功能、富兰克林幻方等都有研究。

欧洲中世纪将扑克牌中A、K、Q、J四种16张牌排列成方形,使得每横行、每纵列均包含这四种牌,这种方阵即拉丁方。其实这种排法至迟战国时就出现在玄戈占星表上[4](图2)。

图2 玄戈占星表构成一个四阶拉丁方Fig.2 Xuange astrology table forms a fourth order Latin square

在组合数学的基本内容区组设计(block design,BD)中,正交拉丁方成为西方的兴趣点之一,例如1960年构造出高阶正交拉丁方,欧拉关于三十六军官问题的猜想不成立①,轰动一时。而幻方研究一般却归于代数学[5-6]。

幻方构造在中国既是一个古老的神秘课题,又是一个现代的研究对象[7-8],有较多论著[9]。但一般未从组合数学BD的角度提出和解决问题。其实幻方与拉丁方有密切联系。新近的研究表明,可通过构造两正交6m+3阶拉丁方,将其组合而获得6m+3阶全对称幻方,说明幻方与正交拉丁方存在内在联系,幻方能够成为BD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2 莱布尼兹怎样看卦序与方位:伏羲六十四卦的对称结构

邵雍六十四卦方位图(图3)中,方图的排序在诸本易卦中独树一帜,各卦彰显出数字性质。孙小礼[10]等学者的论文提到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在《二进算术》(1679)中建立了二进制的表示及运算,1703年他给法国科学院提交“关于仅用0与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其应用以及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莱布尼兹将阴爻和阳爻与0和1对等,是发现这种对等关系的第一人。如果应用数学方法分析易卦的卦序,以此为切入点,用二进制的视角去研究易卦的性质,这正是莱布尼兹方法的要点。要透彻认识易经,二进制数学是一有力的工具。

图3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Fig.3 Fu Xi’s sixty-four hexagrams position map

现将邵雍所绘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图3)中的方图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35°,得到一个菱形图(图4):63乾在上,0坤在下,左07为否,右56为泰。垂直的乾坤轴与水平的否泰轴相交于菱图的中心。然后按莱布尼兹二进制,算出各卦位的卦值。如:

图4 邵雍先天图的中心方图Fig.4 The central square of Shao Yong’s congenital chart

今本周易的卦位、卦名、卦值依序为:1乾63,2坤0,3屯34,4蒙17,…,64未济21。菱图中在63的位置填入1,在0的位置填入2,…,在21的位置填入64。然后将1—2,3—4,…,63—64连接起来,得到周易卦序的结构图(图5),本文称其为邵雍先天二进卦值菱图(简称菱图)。

菱图具有三种基本置换和对应,每种都决定了一个二元组(或有序对)。分析会发现图5的映射和对应关系,例如随38↔25蛊随38↔52归妹随38↔11渐离45↔18坎益35↔28恒;等等。这说明乾坤轴与否泰轴的对等性。用二进卦值表示的邵雍先天菱图具有许多明显的数学性质,用细线将上述三种对应连接起来,就构成直观的、对称的几何图像;对纵、横、斜线两端的数字分别做四则运算,能得到许多相仿而有趣的结果,此不详论。于是,今本周易卦序结构的真相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11]。周易的卦序呈现出优美的对称性和完备的均衡性,全部有序对勾画出卦序的结构,展示了深奥的易理意境和高超的构造方法。因此可以提出“易经卦序结构”的概念。卦序可以转换为形象的对称结构意味着什么?这给易理研究提出一个新课题。

图5 周易卦序的对称结构图Fig.5 Symmetrical structure diagram of hexagram order in the Change Book

3 徐利治和高尔德如何将朱世杰-范德蒙公式拓展为现代研究

1923年钱宝琮“朱世杰垛积术广义”[12]将《四元玉鉴》中一个垛积恒等式推广,表述成现代形式——卷积型组合恒等式,后来形成了现代计数组合论中使用的术语“the Chu-Vandermonde formula”,即“朱世杰-范德蒙公式”,它是组合计数论的一个基本公式。

朱世杰《四元玉鉴》“茭草形段”第4题给出的关系利用组合与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而《四元玉鉴》“果垛叠藏”第6题可表示为

将上两式推广,获得

现代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科学史家乔治·萨顿(G.Sarton)在他的名著《科学史导论》[13]中将钱先生总结的这一公式介绍到西方,1955年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4]第3卷数学中也引用了这一结果,西方数学家通过这一传播渠道了解到朱世杰的工作。

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克努特(Donald E.Knuth,中文名高德纳)在其荣获图灵奖的名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15]中,第59页讲“the Chu-Vandermonde formula”,指明朱世杰的组合公式在先,在第70页还留了一道题目,要求证明“朱-范公式”。在国际组合数学界,“朱-范公式”已成为一个基本公式。

徐利治介绍朱-范公式的现代发展[16],其中有他和美国高尔德(H.W.Gould)的成果。二百多年来,朱-范公式已有Rothe(1793),Gauss,Hagen(1891),Gould(1956),Handa和Mohanty(1969)等人的多种扩充,应用甚广。从历史上看,德国数学家高斯(K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研究超比例级数时曾将类似的卷积关系推广到复数的情形[17],被称为“Gauss-Vandermonde”公式。Rothe-Hagen-Gould的卷积型恒等式可写成[18-19]

其中,Hagen的恒等式为[20]

有多种卷积公式均可由朱-范公式推广而获得,此不一一列举和证明。注意到组合数学界感兴趣的事实——历来公认为Rothe-Hagen-Gould卷积型恒等式是朱-范公式的“非平凡推广”(non-trivial extension),这里有必要说明,只需利用Hsu-Gould inversion[21](徐利治-高尔德反演)公式,即可证明(4)式可由朱-范公式推证。说明(4)式实质上仍与原始的朱-范公式等价,详见文献[18,21]。

4 Chinese Game of Nim:博弈论、图论一个深奥的游戏模型

在古代数学书中数学游戏虽不见记载,但一些特殊的游戏确实包含了深奥的数学内容。我国民间流传一种二人数学游戏,其规则如下:有k堆物件,每堆物件数量不同,两人轮流从中拿取,每次只能在其中一堆中至少取一个,至多取一堆,最后谁取完谁胜(或负)。k=3时北方叫作“抓三堆”;南方叫“拧法”或“翻摊”;国外称为Chinese game of Nim[22]、simple game of Nim或Fan Tan[23],表明这种游戏源于中国。Nim游戏从古代流传至今,闪耀着先人智慧之光,现已遍及世界,引起了数学界的兴趣和重视。

Nim作为数学游戏的名称,在西方不迟于15世纪。美国人弗兰克尔(A.S.Frankel)认为Ni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游戏,它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东方[24]。穆尔(E.H.Moore)提出了一种p阶Nim,成为图论Nim型对策第三定理的主要例子[23]。

可利用求布尔和来寻找Nim的制胜方法如下:将三堆的数目例如11,22,29,用二进制表示出来(图6),规定一种特殊的加法,即1加1为0,1加0为l,0加0仍为0。叫“点加”或“模2加”,加出来的和叫作“点和”或“布尔和”,这种加法在研究群、环、域的近世代数或逻辑代数中很有用。

图6 二进制数字的加法Fig.6 Addition of binary numbers

如果规定谁取最后1个谁输,那么甲方取出的数字一定要保证所余三堆数字的布尔和为0,轮到乙方来取时,无论他取出多少,只要甲方步步不错(即布尔和总保持为0),等待乙方的必然是取最后1个,失败。

百年来随着数论、近世代数、逻辑代数、特别是对策论、图论和组合数学的发展,当用新的眼光观察Nim时,它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又给人以新的启示。于是Nim升格为一个新的数学名词,开始在数学论文和专著中出现。

在图论中Nim受到重视。法国贝尔热(C.Berge)在《图论及其应用》(The Theory of Graphs and its Applications,1962)中开辟第六章介绍“在一个图上的对策”,主要就是定义“Nim型对策”,这里的对策,即游戏或博弈(game)。这个图不能有由首尾相接的有向边所组成的圈,不然游戏就有可能无限进行下去。经过严格定义的Nim型对策,揭示了Nim的特性,扩展了Nim的外延,使得一些图的游戏、扑克游戏、数字游戏等都归于这一类。“抓三堆”Nim就成为一特例。从Nim型对策还可引出四个定理,能够保证制胜的结局,此不赘言。

Nim制胜方案如表1,可视为Nim三元系。拓展的研究表明[25]:与斯坦纳三元系相同。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对斯坦纳(J.Steiner,1796—1863)三元系进行说明。Nim制胜方案变成了一个区组设计的结果。特别有趣的是,它恰为科克曼(T.P.Kirkman,1806—1895)在1851年所给出的著名的“十五个女学生问题”的排列方案(只是区组顺序有别)。这当然不仅仅是巧合,中国古代Nim包含有深奥的数学道理,在组合数学中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其规则的简明性与内涵的深刻性互为表里,自相辉映。

表1 “抓三堆”Nim制胜方案Tab.1 Nim winning plan

5 明代王文素《算学宝鉴》“三同六变”题与科克曼“女生问题”

王文素(1465?—?),字尚彬,山西汾州(今汾阳市)人,明代数学家,1524年完成巨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12本42卷,近50万字,所惜当时未能出版。民国年间由北京图书馆于旧书肆中发现一蓝格抄本,收购入藏。1993年,王文素《算学宝鉴》抄本影印版由《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26]刊出。2008年,《算学宝鉴校注》[27]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对王文素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算学宝鉴》中有一问题“三同六变”(图7):“假令二十四老人,长者寿高一百,次者递减一岁,止于七十七。共积总寿二千一百二十有四。卜①卜,占卜。用占卜的方法确定聚会的地址。会三社,八老相令(会)七百八岁,盖因人情逸顺,散而复令(会),更换六次,其积仍均七百有八,此见连用之道。”

该题意即:有m=2nk=24位老人聚会,年龄从100岁到77岁,依次相差1岁,共2 124岁。2k=8人分到一“社”(组,S),共有n=3组,每组年龄和皆p=708岁;3组为一变局(T)。问能编成多少不同组(S)?能构成多少相异局(T)?

他给出的6种答案绘在图7中,最后他说道:“其变尤多,不及备载”,明确指出求变局之数很难,这就提出了“王文素问题”,须找出共有多少种方案。

图7 王文素《算学宝鉴》“三同六变”图文Fig.7 The diagram and text of“Three sames and six changes”in Wang Wensu’s Suan Xue Bao Jian

这是一种复杂约束条件下的组合问题,李培业[28]②“李珍”是李培业署名。较早认识到它的组合性质。笔者认为,“王文素问题”可分为三类子问题:连续数组、偶数组和奇数组问题(不详论),运用组合方法,可以得到[29]:

组(1):{78,80,82,88,90,94,96,100};组(10):{78,82,84,86,90,92,96,100};

组(2):{78,80,84,88,90,92,96,100};组(11):{78,80,84,86,90,94,96,100};

组(3):{78,82,84,88,90,92,94,100};组(12):{78,80,82,86,92,94,96,100};

组(4):{78,80,82,84,92,94,98,100};组(13):{80,82,84,88,90,92,94,98};

组(5):{78,80,82,86,90,94,98,100};组(14):{78,82,84,88,90,92,96,98};

组(6):{78,80,84,86,90,92,98,100};组(15):{78,80,84,88,90,94,96,98};

组(7):{78,80,86,88,90,92,96,98};组(16):{80,82,84,86,90,92,96,98};

组(8):{78,82,86,88,90,92,94,98};组(17):{78,82,84,86,90,94,96,98};

组(9):{80,82,86,88,90,92,94,96};组(18):{78,80,84,86,92,94,96,98}。当然这不是全部,还可以找到许多连续数组和奇数组。

王文素问题产生于500年前,把一个派生能力很强的数学问题大众化,使之普及,可推衍出形形色色的问题,极具生活情趣,可以使用集合论、计数组合学和设计的方法来解决。

数学史上不乏一些著名组合问题,如约瑟问题、科克曼女生问题、夫妇入座问题等,女生问题也并非一开始就变成了世界著名难题[30],而是在百余年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它与王文素问题形式相似,条件不同,解法相异。王文素问题涉及连续自然数在不同约束条件下适当配置,聚为一些等值数组,构成若干相异数局,属于在组合计数基础上的区组设计。

6 明安图-卡塔兰数:高德纳的评说和拉坎布的证明

卡塔兰(E.C.Catalan,1814—1894)1838年提出了Cn,后来被称为卡塔兰数(Catalan numbers)[31],Cn的定义式为

n≤10的数列如下:1,1,2,5,14,42,132,429,1430,4862,…。

1758—1759年间,数学家欧拉(L.Euler)公布了对n<23的正确的Cn值[32],还给出了表示Cn+2的公式。毕纳特(J.Binet)1839年获得了Cn的生成函数[33],卡塔兰数有两个递推公式,在基础论著《组合学导引》[34]中有详细介绍,即

卡塔兰序列至少有50种组合解释,应用广泛,已成为与斐波那契数(Fibonacci numbers)、斯特灵数(Stirling numbers)类似的一个基本计数函数。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卡塔兰数并有大量研究和应用的,却是清代蒙古族科学家、钦天监监正(国家天文台台长)明安图(1692?—1763?)。他在《割圜密率捷法》(1839)第三卷(原稿1730年代撰成)中给出

这是一个数学界未知的公式。在计算中明安图应用了式(3),他并得到:(|α|<π/2),

笔者1988年在《内蒙古大学学报》上发表《明安图是卡塔兰数的首创者》[35]。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斯坦福大学Donald E.Knuth(克努特,中文名高德纳)教授在获图灵奖的名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中,论述了图论中trees树的概念,专辟一节回顾卡塔兰数的历史。其中“中国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1750年前在研究无穷级数时算出了卡塔兰数,但他没有将其同树或别的组合对象联系起来”[36],引用了笔者1988年的论文。

英国德尔比大学的拉坎布(P.J.Larcombe)博士在此基础上,2001年发表《论卡塔兰序列生成函数:一个历史的透视》[37],指出明安图的方法是一种生成函数法,并证明了该法的正确性。拉坎布研究明安图所创卡塔兰数共发表了12篇相关论文。

明安图的成果与卡塔兰数西方早期研究相比,具有独辟蹊径的特点,即令对今天的学者来说,也是十分新奇的。由于明安图是卡塔兰数的首创者,早于卡塔兰约100年,李文林教授主张,Cn应当称为“明安图-卡塔兰数”。

7 戴煦的正切数与欧拉数:区别于西方传统的递推公式

正切数T(ntangent number)和欧拉数E(nEuler number)是两种重要计数函数,也是特殊函数和递归函数。西方对正切数的研究1857年开始,远不及对欧拉数的认识[38]。

戴煦(1805—1860),字鄂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晚清著名数学家。1852年在《外切密率》[39]第四卷中使用具有特色的递归方法,同时获得现今所说的正切数和欧拉数的递推公式(略),成绩斐然。他算出前十个正切数(图8):

图8 戴煦求得的正切数表Fig.8 Table of tangent numbers obtainedby Dai Xu

T1=1(原著未列);T2=2(第一乘法);

T3=16(第二乘法);T4=272(第三乘法);

T5=7936(第四乘法);T6=353792(第五乘法);

T7=22368256(第六乘法);T8=1903757312(第七乘法);

T9=209865342976(第八乘法);T10=29088885112832(第九乘法)。

他已完全掌握了正切数T n的递推规律,得到

戴煦同样正确地算出了前十个欧拉数(图略):

E0=1(原著未列);E1=1(第0乘法);

E2=5(第一乘法);E3=61(第二乘法);

E4=1385(第三乘法);E5=50521(第四乘法);

E6=2702765(第五乘法);E7=199360981(第六乘法);

E8=19391512145(第七乘法);E9=2404879675441(第八乘法)。

可知他已完全掌握了欧拉数E n的递推规律,从而获得正割幂级数展开式

经比较,戴煦把T n和E n相提并论,定义酷似,且相补充。他的基本思想是两者相匹配、相“对称”。因而在他的原著中,全部论述和结果都保持这种“对称性”,这与现代数学中将欧拉数同伯努利数(Bernoullinumbers)相提并论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20世纪西方对正切数的文献有:Estanave[40](1902)研究tgx、secx展开式系数;Schwartz[41](1931)应用麦克劳林公式展开tgpx;Toscano[42](1936)给出了有关交错置换和正切数的另一种表述;Entrenger[43](1966)和Knuth,Buckholtz[44](1967)用组合数学计数的观点,通过欧拉数与伯努利数来研究正切数,后者给出正切数前60个数值。

8 李善兰、夏鸾翔、华蘅芳的幂和公式与现代发展

幂和问题具有悠久的历史[45],晚清算家亦有不凡贡献。限于篇幅,这里只提出部分结果。

李善兰(1811—1882)独创欧拉数(表2),见于《垛积比类》(1845?)第7表,李氏还给出它的递归定义(略)。

表2 欧拉数A n,k(比较《垛积比类》第7表)Tab.2 Eulerian numbers A n,k

《垛积比类》“乘方垛解义”获得式(13),据“乘方垛求积术”求自然数前m项n次幂和式(14)为

即李善兰将幂和分解成n类组合之和,每类组合的个数依欧拉数分布。这个幂和公式简洁优美,可求任意次幂和。

夏鸾翔(1823—1864)在《洞方术图解》“单一起根诸乘方诸较图”中创“夏氏数”(表3),表出乘方公式(15),继而获得自然数前m项的幂和公式(16)为

表3 夏氏数(据单一起根诸乘方诸较图)Tab.3 Xia Luanxiang’s numbers

表3 夏氏数(据单一起根诸乘方诸较图)Tab.3 Xia Luanxiang’s numbers

X nk=01234567 k n=0 1 1 1 1 2 1 3 2 3 1 7 126 4 1 15506024 5 1 31180390360120 6 1 63602210033602520720 7 1 1271932102062520031920201605040

即将幂和分解成n+1类组合之和,每类组合的个数依夏氏数分布。运用计数函数求幂和的公式中,如以计算量衡量,该式最简,迄今仍是佼佼者。

华蘅芳(1833—1902)《积较术》“诸乘方正元积较表”用现今所说的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计数函数“华氏数”(表4),给出它的递推定义式,将它应用于求乘方以及求幂和

李善兰从垛积术(和分)、华蘅芳从招差术(差分)各自获得幂和公式,可谓殊途同归。华氏数具有优秀的性质,将它的定义稍作改变,即将表4中的数字取绝对值,针对幂和问题可以建立起“取盒—放球”模型,给它一个全新的组合解释[46]。

表4 华氏数(据诸乘方正元积较表)Tab.4 Hua Hengfang’s numbers

表4 华氏数(据诸乘方正元积较表)Tab.4 Hua Hengfang’s numbers

hnk=012345678 k n=0 1 1 0 1 2 0-12 3 0 1-66 4 0-114-3624 5 0 1-30150-240120 6 0-162-5401560-1800720 7 0 1-1261806-840016800-151205040 8 0-1254-579640824-126000191520-14112040320

幂和问题极富趣味性和挑战性,形成一个专题、一种文化。数学家和爱好者构造各种数论函数孜孜以求,公式的简明性和算法复杂性可一较高下。李善兰、夏鸾翔、华蘅芳的结果具有类似而不同的结构,形式简洁优美,对计数组合论发展的贡献深远。

Sum of power of integer这样一个具有魅惑力的问题不乏现代兴趣,吸引着一些数学家。笔者查阅,仅从1968年 到1980年 ,J.Riordan[47]、J.L.Paul[48]、S.L.Gupta[49]、M.J.A.Sharkey[50]、H.W.Gould[51]、B.Turner等人提出或用不同方法证明了这一问题或与它相关的、用组合表达的若干公式。迄今互联网上仍有不少网页涉及,盛况空前。

9 结语

综上,产生几点联想。

(1)上古河图洛书、八卦九畴等不符合数学起源的唯生产论,曾被斥之为迷信。在数学书出现之前,音乐、占卜、游戏中内涵潜在的数学,体现排列、配置、排序、对称、集合、映射、对应等的应用,研究商周数学思想无法回避,应当予以正视。

(2)中算以计数见长,长期保持算法倾向、离散性、寓理于算、程序性、机械化的特征。400年前当西方已进入微积分时代,中算却跌入低潮,停留在离散数学早期,未能进入连续数学时代。当然并非一无是处,在计数理论中还有一些闪光点。

(3)数学原理在本质上保持一致,算法途径古今中外总有差别,因此,东西方对某一对象采用不同数学方法却获得类似的结果,可谓殊途同归,在这一问题上各有千秋。因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如用单一坐标予以高下之分,似有“辉格”之嫌。

(4)数学史在数学中的位置决定了它自身的发展目标,因此它不会沦为随意拈来使用的工具。基本史实不可动摇。值得庆幸的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真相的各个方面,有可能揭示出被遗忘的成就,从而对历史有一较全面的认识。

猜你喜欢

幻方卡塔欧拉
卡塔卡利
19.93万元起售,欧拉芭蕾猫上市
欧拉魔盒
精致背后的野性 欧拉好猫GT
欧拉秀玛杂记
神奇的幻方
鹰击长空
给地球人的一封公开信
魔法幻方
魔法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