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活动:有弹性的物体

2021-09-01宁夏大学南校区幼儿园陈惠珍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皮筋皮球弹性

宁夏大学南校区幼儿园 陈惠珍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一次户外拍球活动中,嘉嘉小朋友抱着皮球走过来对我说:“老师,为什么皮球会跳起来?”我说:“因为皮球有弹性呀!”“弹性?”嘉嘉抱着皮球若有所思地琢磨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我依据“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心”这一出发点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一些物体是有弹性的。

2.知道有弹性的物体能变形,还能恢复原样。

3.能通过拉、压、捏、踩等方式感受物体的弹性。

4.感受弹性物体带给人们的便利与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玩有弹性的玩具,如羊角球、皮球、弹力球、长皮筋等。

2.幼儿人手一份相同长短的松紧带和细麻绳。

3.在班级区域摆放一些有弹性的物体,如生活区的皮筋、皮球、弹力球、气球等,科学区的弹簧、海绵、松紧带、尼龙袜等,角色区的橡皮娃娃、小毛衣等。

?活动方案[活动时长]20~30分钟

[活动过程]一、播放PPT,引导幼儿发现有弹性的物体教师组织幼儿观看户外活动中幼儿玩皮球、弹力球、羊角球、长皮筋的视频。师:你们在玩什么玩具?这些玩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小结:对,这些玩具都是有弹性的物体。 二、引导幼儿感知有弹性的物体1.感知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师:(出示相同长短的一段松紧带和一段麻绳)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可以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两样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物体是带弹性的。小结:这两样物体的长短相等,但麻绳没有弹性,松紧带是有弹性的。2.感知有弹性的物体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看能不能把它们变得不一样长,再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师:和麻绳比较,变形后的松紧带还能恢复原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用手拉松紧带的时候,它就会变长,手一松,它又会恢复原样,这样的物体就是弹性物体。3.通过压、拉、捏、踩等方式感受物体的弹性师:气球是有弹性的物体吗?请你想一想,除了用手拉,还能用什么方法让它变形?变形后还能恢复原样吗?小结:有些材料用力拉或压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会恢复原样。三、在活动室寻找有弹性的物体师: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很多有弹性的物体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最后把找到的物体记录在记录单上。教师出示记录表并简单介绍记录方法。幼儿自主寻找并记录;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拉、压、捏、踩等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并记录下来。师:请你对照记录单说说哪些物体有弹性以及你是怎么知道的。四、感知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体师:你们的身上也有一些东西是有弹性的,睁大眼睛仔细找一找吧!(如皮肤、扎小辫的皮筋、毛衣、袜子等)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和感受到的。五、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有弹性的物体师: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呢?它有什么作用?[活动延伸]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玩有弹性的玩具,充分感受有弹性的物体,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教师为幼儿人手提供一份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比较发现答案。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感受物体的变形过程,从而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初步学习运用记录法解决问题。通过寻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体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感知有弹性的物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老师制作的PPT“有弹性的物体”,进一步感知弹性物体带给人们的便利与乐趣。

反思:

幼儿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正是在满足幼儿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

活动前幼儿已有玩弹性物体的亲身体验,这为本次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对松紧带和麻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有弹性的物体——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弹性物体的基本特点,层层深入,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则借此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运用记录法记录有弹性的物体,并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猜你喜欢

皮筋皮球弹性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会跳高的猫
皮筋小船
卷纸套皮筋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拍皮球
拍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