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结构、人力资本与广东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2021-09-01李景睿

岭南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资金投入产品质量广东

李景睿,曾 婷

(广东工业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出口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然而,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只强调产品间的技术含量差异,而出口产品质量则关注产品内的垂直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一国的出口竞争优势更多地取决于出口质量而非出口规模,这要求中国出口增长模式由“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19日发布实施《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出口质量提升对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支撑作用。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也陆续发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和《广东省实施质量强省战略2016—2017年行动计划》,目的就是通过质量强省战略,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那么,广东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是如何演变的呢?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呢?理论上,基于劳动、资本与技术的“比较优势”是探讨质量升级的重要基础。[1][2][3]因此,通过增加研发人员和经费投入强度,逆转传统比较优势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出口产品质量阶梯的重要战略。然而,现实中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对出口质量提升的作用存在不确定性[4],且与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5][6]因此,探讨研发投入结构、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对于有效利用有限的研发资源、更精准地促进质量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出口产品质量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出口精密产品的经济体增长更快[7];生产高质量产品被认为是促进差异化和规避竞争的一种方式[8];生产高质量产品还可能产生更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减少产业转移的可能性。[9]因此,了解一个经济体的出口质量比较优势长期倍受关注。

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强度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是新增长理论的重要主张,但是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对质量提升存在差异化的影响。从研发投入类型来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作用不尽相同。王海等构建了跨期质量差异竞争模型,依据研发投入结构将企业分为研究型与试验型企业,分析发现,试验型企业质量提升会促使其进行基础、应用研究,而研究型企业质量提升会对其研究投入形成抑制。[10]从研发投入主体来看,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存在差异化作用。严成樑和龚六堂发现相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R&D支出而言,高等学校R&D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11]张洋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12]李培楠等基于2000—2015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研究发现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近期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政府资金投入对6年后的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13]袁胜军等基于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绩效都不高,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经费促进作用明显。[14]

研发投入对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还与人力资本结构密切相关。人力资本的消长是动态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是出口质量升级的关键内生变量。Verhoogen指出,技能劳动力在企业产品质量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可以提升企业改变产品质量的能力,企业更容易生产高质量产品。[2]人力资本是决定一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业高度的核心因素。[5]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口红利从“成本效应”到“技能效应”的过渡是应对劳动力供给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冲击,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手段。[15]程锐和马莉莉[16]利用1970—2014年1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以显著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耿晔强和白力芳指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大关键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有助于缓解人才与技术瓶颈,缩小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较大差距,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6]李静等以人力资本配置为切入点,刻画了企业研发投入与技术应用效率的均衡选择,研究发现,提高企业技术应用效率可以推动人力资本有效配置。[17]

总体而言,已有的文献一般从总体研发投入强度的视角探讨国家层面的出口质量问题,较少探讨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强度对省级层面出口质量的差异化影响,也较少涉及研发投入结构与各个层次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鉴于目前对出口质量问题的研究缺乏省级层面的分析,尝试对广东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第二,鉴于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异质性特征,探讨研发投入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第三,鉴于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交互作用,将其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进行分析。本文接下来将对以上问题依次展开探讨。

三、出口产品质量测算

早期学者们经常用出口产品单位价值来近似替代出口产品的质量,其弊端在于无法剔除产品质量以外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Khandelwal[18]认为出口产品的质量除了垂直型因素以外,还取决于决定产品异质性的水平性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市场份额加以反映,市场份额越大,产品质量则越好。Hallak和Schott[19]根据给定价格和各个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来估计产品的质量,这种度量质量的办法有模型依据,其估计过程也比较科学,因此这种方法成为质量度量的主要方法。Feenstra和Romalis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1984—2011年的SITC四位数出口数据估计出口产品质量,该方法是现有关于质量估计的前沿。[9]各种测算方法各有优劣,本研究将基于Hallak[20]的方法对广东出口质量进行测算。

1.质量指数测算模型

本研究基于Hallak的质量测量方法,模型建立在以下四个假设之上。

假设一:产品的质量越高,产品的价格也越高。

假设二:在产品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比越高,说明该产品的质量越好。

假设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拥有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优势,因而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方面,发达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高于欠发达地区。

假设四:发达地区更倾向于消费质量高的产品,因此在消费高质量产品方面,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拥有更大的需求。

从出口地的视角而言,地区i在行业z生产Niz种类的产品并出口到地区k,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为了简化分析,主要测度中国各个省出口到美国US的产品质量。假定出口价格由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决定:

(1)

将(1)进行变形可以求出产品质量θiz的表达式(2)

(2)

(3)

将(2)代入(3)得到以下表达式:

(4)

2.质量指数测算结果

本文使用我国各省份出口价格指数(即为单位价值)估计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由于主要测量的是中国分行业分省份产品出口到美国的质量,使用的数据主要为中国各省份与美国进出口相关的贸易数据和人均GDP数据。

本文根据数据完整度及可获得性选取了广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20个省份的11个行业,分别是纺织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业,印刷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采用了2009年至2017年的相关数据,贸易数据来自于EPS数据库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行业分类标准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GB/4754-2011)。产品单位价值通过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单位价值=出口总额/出口数量),部分缺失的数据使用插值法进行补充。人均GDP的数据、汇率等来自国家统计局获得的地区季度数据以及世界银行数据库(WORLDBANK DATA)。交通密度数据来自中国交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份到美国的地理距离的测算通过谷歌地图(GOOGLE MAP)的测距进行,使用了中国各省省会城市到美国国家首都的距离代表各省份到美国的距离。

(5)

实证结果表明,2009—2016年广东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现递减的上升趋势,2017年出口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引发了出口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见图1)。那么,如何通过优化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结构有效提升广东出口产品质量呢?

图1 2009—2017年广东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演变

四、实证分析

1.影响机制

理论与文献分析表明,研发投入对出口质量的影响方向可能是不确定的,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对出口质量存在差异影响,且与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我们遵循以上思路构建实证方程。

第一,由于研发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引入研发投入的平方项构建非线性回归方程。为了减少经济规模所导致的差异,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或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而不是研发投入总量来代表研发投入。为了更细致地探讨研发投入结构对出口质量提升的影响,对研发投入按要素、领域和主体进行划分。根据研发要素投入分为: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根据研发经费投入类型分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应用研究经费投入、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根据研发资金投入主体分为:政府资金投入、企业资金投入、国外资金投入。

第二,由于研发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人力资本存在密切的关系,引入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为了区别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影响,分别用6岁以上人口中受小学教育人口比、受中学教育人口比、受大学教育人口比来进行衡量人力资本。

第三,考虑到出口产品质量还受到研发投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根据Hausmann等[7]的“成本发现”模型,并结合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选择人均资本投入、人均土地面积、平均收入教育年限、外资企业占比、交通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作为控制变量。

首先探讨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影响,回归方程见式(6);其次分别引入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回归方程见式(7)。

(6)

(7)

其中,Quality表示出口质量指数;RD代表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引入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应用研究经费投入、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政府资金投入、企业资金投入、国外资金投入强度;Human代表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这里分别引入受小学教育人口比、受中学教育人口比、受大学教育人口比;Z为控制变量,α和β代表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下标i表示地区,下标t表示时间。相关变量的描述如下表1所示,出口质量的数据为作者测算所得,其他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表1 变量描述

2.影响效应

首先,根据公式(6),探讨研发投入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见表2)。其次,根据公式(7)并结合表2的回归结果,将对出口质量有显著影响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企业资金投入强度与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同时引入方程,探讨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见表3)。回归结果总结如下。

表2 研发投入结构对出口质量提升的影响效应

表3 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出口质量提升

第一,从研发投入总量上看,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都呈现倒U型的演变轨迹。当前广东的研发投入强度还没达到顶点值,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质量提升有正向作用。但是,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其对出口质量提升的边际影响呈现递减趋势。因此,要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对出口质量提升的良好促进作用需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

第二,从研发投入结构来看,基础研发投入强度提高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应用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不明显,试验发展研发投入强度提高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从研发投入主体结构来看,政府资金和国外资金投入强度提高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不明显,企业资金投入强度提高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因此,增加试验发展研发投入强度,同时激励本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度更有利于出口质量提升。

第三,从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来看,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受初等和中等教育人口比的提高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都不明显,而受大学教育人口比的提高能显著促进出口质量提升,并且会强化研发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表明了高等教育人口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对促进出口质量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3.现实分析

为了探讨在不同层次人力资本调节作用下不同形式的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影响,对回归方程式(7)求偏导数,得到以下式(8)。根据式(8)和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测算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影响(见图2)。

(8)

图2显示,研发投入强度、试验发展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资金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影响显著为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边际影响递减。从研发投入形式来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从人力资本形式来看,受大学教育人力资本调节的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且显著,表明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在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边际影响中的关键作用。

图2 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影响(2009—2017)

那么,广东的研发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演变趋势有助于改善出口产品质量吗?

从研发投入结构及其演变来看,2009—2017年广东各类研发投入强度呈现递增的趋势(见图3)。具体而言,从研发投入要素来看,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研发经费投入领域来看,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应用研究经费投入、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依次递增,其中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全部研发经费投入的90%左右。从研发经费投入主体来看,企业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国外资金投入依次递减,其中企业资金投入占全部研发经费投入的90%左右。根据表2实证分析的结果,这种研发投入结构显然是有利于促进出口质量提升的。

从人力资本结构及其演变来看,2009—2017年广东平均受教育年限呈现递增的趋势,人力资本结构逐渐优化(见图4)。具体而言,受小学教育人口比呈逐年递减趋势,受中学教育人口比基本保持稳定,受大学教育人口比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表3实证分析的结果,通过吸引高受教育水平的人才流入和加大力度培育本土高等教育人才都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人力资本是决定一个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品质量高度的核心因素。

图3 2009—2017年广东研发投入结构演变

图4 2009—2017年广东人力资本结构演变

五、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一国出口竞争优势更多地取决于出口质量而非出口规模,广东迫切需要将出口增长模式由“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近年来广东出口产品质量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引发了出口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本研究表明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总量,尤其是提高试验发展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资金研发投入强度,并提升受大学教育人口比例能有效促进出口质量提升。

为了有效促进广东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吸引高受教育水平的人才流入和加大力度培育本土高等教育人才。实际上,早在2019年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就提出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政策,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未来此类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广东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资金投入产品质量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当前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社会化途径研究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路桥施工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