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服务业产业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2021-09-01钟晓君周健珊

岭南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增加值竞争力服务业

钟晓君,周健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财经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一、引言

2019年广州秉持“质量第一”的经济增长理念,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先后出台了系列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新动能活力持续上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去年,广州完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5%的预期目标,但产业层次不高、人才缺口大,转型升级任务任重道远,或成为实现更高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阻碍。201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做优做强高端现代服务业”、“支持发展法律、会计、咨询、广告、精算、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业”等,推动了广州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了广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1]由此可见,大力增强服务业竞争力、促进其创新发展正是广州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不少学者已针对广州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广州已处于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重要节点,逐步向“服务经济时代”转变。[2]服务业发展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还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更优配置,使国民经济效益更大化。[3]然而有学者认为,广州服务业主要部分仍是传统服务业,第三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无明显优势,而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因其总规模尚不够大,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强。[4][5]也有学者认为,广州高端生产服务业有待加强,传统生产服务业规模较大;聂淑花通过实证研究从传统服务业优势与新兴服务业发展、开放程度、服务创新推动力、金融国际化及总部效应等五个方面指出了制约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并给出了对策建议;[6]一些学者则运用实证分析、文献研究进行理论探索,认为现代服务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利润率水平低、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总部企业集群效应和辐射效应弱、国际化水平不高,外贸依存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仍亟待解决。[7][8][9]以上研究均对理解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有重要参考意义,但目前针对广州细分服务业结构问题以及广州与国内直辖市及副省级市服务业竞争力的对比研究则较为鲜有。当前,广州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而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深刻影响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尝试从服务业整体以及细分行业两个层面入手,对广州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产业竞争力进行多角度分析,并通过市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深入剖析广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广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服务业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其增速持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根据“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10],服务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互调适,彼此促进。2000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刚破2500亿元,到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关口达到10859亿元,是2000年的4倍。2011年以后GDP总额上升态势稳定,到2013年已经是2010年的1.5倍,达15663亿元。尔后,201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至21503亿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而在增长率上,2011年前GDP增速势头迅猛,到2010年达到顶峰为17.52%,随后放缓。2010年广州服务业增加值约为2000年的5倍,且持续发展到2013年超过万亿,至2018年已达到16401亿元。并且其增速与GDP增速类似,于2010年后逐渐放慢,广州服务业发展增速持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见图1)。

图1 2009年至2018年广州GDP及服务业增加值数据变化图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高于六成

2004年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为50.5%,且占比上升态势明显,稳定高于第二产业,成为影响广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产业,这也意味着广州经济结构从“工业化”转向“服务化”的不断深入。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在2009年至2018年间一直缓慢上升,并于2017年占比首次突破了70%,2018年达16401.8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1.75%。纵观数据,第三产业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正稳定上升,“三二一”式产业结构持续巩固发展(见图2)。

图2 2009年至2018年广州各产业所占GDP比重图

(三)各细分服务行业发展步伐不一致

在2009—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在九年间一直维持在20%左右,在广州各服务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地区GDP比重中占比最高,远超其他细分服务行业。房地产业年均比重12.32%超过了金融业年均11.86%的占比,稳稳占据第二的位置,这体现了广州房地产业整体处于良性发展状态,热度持续不减。金融业虽年均比重稍低排在第三,但自2009年起一直有稳定上升的势头,虽然2017年略有下降,但作为我国现代金融的发祥地之一且结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广州金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前景光明。住宿和餐饮业与另外两个占比较大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且降幅较大,分别为1.89%,1.41%,1.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教育业所占比重则都呈现稳定上升的势头,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了0.95%,教育业增加了1.07%。物质生活的充裕、精神世界的富足使得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即使国家对培训办学机构的监管更加严格,各类儿童早教、兴趣培养机构及K12行业整体热度不降反升。广州不断探索创新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的增加值占比也有小幅增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在2009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持续下降,至2014年到达其十年内的最低点4.59%后又逐渐恢复至7.34%,未来发展态势乐观,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其他服务行业所占比重在2009—2017年期间相对稳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保持在2%—2.5%上下浮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维持在1.5%—2%低位。在统计期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一直占比在1%以下,是广州各细分服务行业生产总值占地区服务增加值比重中占比最低的(见表1)。

表1 广州各服务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2009—2017)(单位:%)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乐观

虽然各细分服务行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广州服务业增加值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脚步不断。较之2009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乐观,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年增长率均超过17%,教育业(16.36%)、卫生和社会工作(16.28%),信息传输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也都大于13%。服务业逐渐转变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服务对象不再以个人服务类为主,转而生产服务类成为主要部分。

(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稳定,但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广州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2009年的332.47万人到2018年已增加至546.51万人,在绝对数量上保持了稳定的增加,年均增长率为5.68%。同时,在2009—2018年这十年间广州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持续降低,说明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在逐渐流向服务业。以2018年为例,广州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已超60%,远高于当年全国总体的占比数据46.32%,但与其他一线城市如北京(81.6%)、上海(65.54%)相比差距仍较大(见图3)。服务业的发展、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两者共同加快了社会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但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仍任重道远。

图3 2009年至2018年广州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占比图

2009—2018年间,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虽在2013年到达一个小高峰后略有下滑,但总体占比仍是提升了3.9%且一直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第一,这与广州长期位列国内消费力最强城市榜密不可分。广州居民消费欲望强盛且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大,支撑起本地批发零售行业的繁荣发展,从而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同为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的住宿和餐饮业位列第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则排在第三,两个行业2018年与各自2009年的数据相比均有1%以上的增幅,并且其从业人员占比都整体呈上升趋势。常年容纳可观数量从业人员的还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其从业人数占比稳定保持在4%—4.5%之间。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也逐年上涨,虽2018年略有回落但其求职就业人数的上升显而易见是与楼市多年热度持续不减、房地产业利润可观有关。同样,由于IT行业发展迅猛、需要吸收大量的技术人才且整体的薪酬较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从业人员占比也稳步上升且有加速的趋势。由于岗位不多,容纳的劳动力较少,导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占比一直都是最低的,十年间都低于1%。剩余其他服务行业人数占比波动一直较为平缓(见表2)。

表2 广州细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比重(2009—2018) 单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广州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仍较低。

三、广州服务业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11]及吴士元构建的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2],本文构建了三个方面共十个三级指标的市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运用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21.0,对选取的1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市的服务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得出的主成分得分对其产业整体竞争力进行排名。考虑到样本容量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18年各市统计年鉴,其中人均主要服务业增加值及人均主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由作者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出。人均主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包含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信息传输、金融及租赁和商务服务六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由于部分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不够详尽,因此人均主要服务业增加值包含的数据为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以及金融等四个行业。

表3 市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市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的KMO统计量为0.699,近似卡方值为139.320,sig值小于0.001(见表4)。综上,此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方法。

表4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及特征值大于1,降维后提取出三个公因子F1、F2、F3,其累计贡献率为83.765%,说明这三个公因子代表了原来10个指标83%以上的信息量,可视为原体系的转换体系来评价各市服务业产业竞争综合实力(见表5)。

表5 解释的总方差

表6 旋转成份矩阵a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出一市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F1=0.227*X1-0.072*X2-0.137*X3+0.240*X4+0.348*X5+0.102*X6+0.099*X7+0.026*X8-0.148*X9+0.312*X10

F2=0.016*X1+0.328*X2+0.376*X3-0.042*X4-0.209*X5+0.090*X6+0.027*X7+0.090*X8+0.376*X9-0.160*X10

F3=-0.140*X1-0.158*X2-0.060*X3+0.026*X4-0.090*X5+0.219*X6-0.617*X7+0.482*X8+0.233*X9-0.264*X10

加权得出各市服务业竞争力模型为Z=0.661*F1+0.218*F2+0.121*F3,并根据SPSS21.0处理结果可得表7。

表7 我国15个副省级市及直辖市服务业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得分(排名)及综合得分(排名)

(二)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基于本文设定的市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广州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为0.922,排名第二,说明广州服务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见表7)。

第一主因子得分为1.471,在人均服务业增加值(X1)、人均主要服务业增加值(X4)、人均GDP(X5)、城镇化率(X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X10)上载荷较大,这表示广州在服务业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及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这几个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衡量服务业总量水平的首选指标是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它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服务业的产出规模。与第一主因子得分第一的深圳相比,广州在这一指标上表现略优,但差别不大。而在人均GDP上,根据2017年数据深圳比广州高约33000元。人均GDP与人均消费支出有关,人均GDP上升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消费支出增加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服务消费,又会积极影响人们对更高层次的服务消费的追求,这两者均能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同样,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广深两城的城镇化率差距明显,数据分别为86.14%、99.74%。有学者认为,对服务业发展走向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如下两个:工业化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城市化。城市化占比上升将有力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壮大还将促使部分新兴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13]但从服务业增加值总值及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这两项数据上看,较之于深圳,广州的表现较优,广州服务业增加值为15271.69亿元,人均城市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达5417元,远高于同年深圳的13152.39亿元及3559.81元。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高,一方面能促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州城市居民对更高层次的服务消费的明确需求,利于服务业提质增效,刺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此外,广州高校众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居全国首位。高校持续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尤其利于以法律、咨询、金融、精算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主因子得分为0.255,排名第六,处于15个城市的中游,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第二主因子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2)、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从业人员比重(X3)、R&D经费支出(X9)三项上有很大的解释能力。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高于80%,参照2017年数据,北京这一占比已高达80.56%,而广州仅为71.02%,全国范围看广州在这一指标上虽排名已较高,但与北京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至于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从业人员比重,广州与北京、上海的差距亦同样较大,分别为59.57%、80.62%及65.54%,结合各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反映出服务业劳动力资本越丰富,服务业越发展,地区服务业竞争力也就越高。但根据前文数据分析,广州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自2009年以来整体处于稳定上升态势并于2018年突破60%,这表明在本项上广州的发展态势看好。2017年广州R&D经费支出仅为533.28亿元,不到上海的1/2,约为北京的1/3,而深圳该项支出也高达976.94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少,会直接影响到科技转化能力,进而减缓了广州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其竞争力。

第三主因子得分为-0.875,处于倒数位置。第三主因子在人均主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X7)、人口密度(X8)上有较大载荷。2017年广州人均主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30133.88元,在十五个城市中单项排名第八,第一名的杭州则已突破四万元。反映出广州服务业虽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提速及规模扩张,而杭州、西安、青岛等城市在主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上不可小觑。人口稠密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正向作用,一方面利于社会精细化分工,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减少经济交易成本,同时还能促进全社会投资、竞争与创新,但广州人口密度远低于上海及深圳,导致其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在第三主因子上处于弱势。

四、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其增速可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远超第二产业且从业人员数量连年增多。总体来讲,广州服务业在国内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结合现状分析及实证分析可知,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提升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各细分行业发展参差不齐,服务业内部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以2017年为例,占地区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0.75%,远超第二位(金融业)、第三位(房地产业),而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业、教育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则更低,依次仅为7.34%、5.77%、3.93%。虽然在年平均增长率上信息传输(14.07%)、教育(16.26%)、金融(17.14%)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17.4%)等现代服务业表现突出,但其增加值体量占比较小,这反映出广州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虽有发展但不充分,导致服务业内部结构竞争力薄弱,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服务业从业人员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较少

广州服务业人员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而在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小。一方面,这与广州服务业内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占主体有关;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远高于其他类型服务业。至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这会导致服务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不平衡、基础设施不足两者都会阻碍服务业发展提速及规模扩张。

(三)服务业R&D投入少

近年来,广州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的占比呈现持续下行态势,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并无大幅提升,行业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可以推断,造成广州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的客观原因之一是R&D投入不足导致的科技含量低。

(四)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较低

根据近年广州统计年鉴数据,广州各细分服务业FDI主要集中在五个行业。其中,信息传输、批发零售及金融业的占比各自一直较为稳定,而占比起伏较大的则有房地产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中批发零售及房地产等传统服务行业占比仍较高,反映出服务业整体存在利用外资行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

五、促进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针对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提升中存在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平衡、从业人员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少、R&D投入不足及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现代服务业直接地影响着经济增长,对其有正向作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各地服务业发展的共同规律正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广州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的重点应落在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抓住机遇,加大对金融业、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商务等行业的投入支持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利用安全高速交通工具和先进的科学理论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巩固广州华南物流中心及贸易枢纽地位的同时,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提升服务业整体层次。同时,要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及其延伸服务链,改良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竞争力。

(二)扩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拓展融资渠道,吸引各行业人才

只有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才能在知识、资本密集型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从业人员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这些行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协助有需要的企业拓展其融资渠道,并鼓励地方银行及投资机构等对有较好经济前景而规模较小的服务业进行风险投资,帮助其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全社会创新发展能力,利用创业、创新基金,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此外,这些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政府可以发挥高校众多的优势,从政策资金两方面共同促进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并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各地人才。

(三)增大R&D支出规模,迎头赶上其他一线城市

R&D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更是一种劳动力资本投资活动[14],是广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表明,R&D经费内部支出对服务业的发展有正向影响。[15]增加R&D经费的投入总量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创新发展,这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吸纳就业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又有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此,政府要充分认识R&D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对R&D战略意义的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R&D活动的发展,优化R&D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基础研究投入[16],同时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调动R&D人才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科研潜力,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广州众多高校带来的研发优势,使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水平。

(四)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

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增长效应、资本补缺和技术溢出等都是服务业FDI促进当地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17]因此,要增强广州服务业竞争力,政府就要通过合理引导外资在服务业内部的流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其规模、增加从业人员数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增强服务业吸纳外资的能力,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

猜你喜欢

增加值竞争力服务业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