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信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09-01白丽英李梓英

关键词:人际图谱信任

白丽英 李梓英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一、引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安。信任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价值观之一,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古时有孔子将朋友对自己的信任看作是人生的三大志向之一。如“子路问孔子之志。子曰:老者安,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现代社会,人际信任不仅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础,而且成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行与进步的基石。

自20世纪70年代起,“信任”问题开始被广泛研究。人际信任被定义为一种个体基于对他人行为或意图的积极预期,自愿将自己置于弱势地位的心理状态[1],既强调个体期待互惠的预期,也强调信任包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诸多研究结果与直接经验都在提醒我们:信任的风险越发突出,面对利益的诱惑,人际间的信任,或者整个社会的信任在衰落。[3]《2016中国社会信任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人们之间的信任岌岌可危。当前社会已经不再是原有的熟人信任模式,熟人之间也需要签订相应的契约来保证承诺,而陌生人群体间的信任更是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信任的核心。如此“信任赤字”不禁让人唏嘘“社会文明在发展,人们之间却一边欺生,一边杀熟”。信任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效粘合资源,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社会各界也逐渐认识到信任对于不确定环境下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三联生活周刊》中表示:“如果疫情带来的是人类之间更严重的不团结和不信任,那才是病毒最大的胜利。”越是在危难时期,越是要求更高水平的人际信任、政府信任与国际信任。

当前国内外关于人际信任的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变量与人际信任水平之间的相关,多采用调查测量法;另一类是以博弈论为分析基础,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博弈实验进行假设和验证。[4]目前关于信任的研究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近五年,国内外学者对信任主题的研究呈井喷之势,但目前研究仍过于零散。因此,为更好识别和跟踪学科研究领域前沿,实现对人际信任领域现状的解释功能和未来前景的预测功能,不少基于引文和被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系统支持研究者对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由Drexel大学的华人学者陈超美开发的JAVA程序CiteSpace就是其中之一[5],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对特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使得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成为可能。在科学图谱中,除了“搜索”,还包括“解读”,寻找可视化图谱中不同寻常的点并分析这些点的关联是极具意义的。该软件目前已被国内学者用于心理健康、儿童心理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心理测量学、积极心理学等多领域的可视化信息检索分析,其科学性得到了有利证明。[6][7][8][9][10]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时间、作者和机构、关键词聚类等角度,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五年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描述近五年来人际信任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献数据分析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interpersonal trust”为主题词,来源类别为“WOS核心数据库”,时间为“2015-2019”(截至2020年1月3日),限制语言为“ENGLISH”,最终得到有效期刊文献343篇,将数据下载为全纪录纯文本格式。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提供对施引文献的合作图谱(作者、国家和机构)和共现图谱(特征词、关键词、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的功能,通过图谱中的关键节点、聚类及色彩对某个研究主题的演变进行分析,节点图谱分析可代表国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连接线数、密度代表节点之间的联系。

三、研究发现

(一)发文量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近五年的时间里,人际信任的研究发文量趋势如下:2015-2016论文发布量相对稳定,停留在52-57范围;在2016-2017期间有较大的上升,增加了50%,呈迅速发展态势;2017-2019发展相对稳定,同时维持较大的发文量,在2019年人际信任研究年度发文量达到80篇。

图1 2015-2019论文年度分布图

(二)论文载刊分布

经统计,343篇文献来源于142种期刊,限于篇幅,此处仅列出发文量在8篇及以上的期刊,见表1。从文章出版来源看,目前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来源期刊主要是《FRONTIERS IN PSYCHOLOGY》(23篇)、《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7篇)、《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1篇)、《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0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8篇)、《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8篇)、《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篇)、《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8篇),这些期刊发文量的占比总和为27.112%,为人际信任研究的主要发文期刊,多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

表1 人际信任研究论文期刊载文分布(Freq>8)

(三)国家地区分布

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国家(Country),topN设置为50,得到国家共现图谱,见图2。该图谱中节点数(Nodel)为27,连接线数(Links)为(65),密度(Density)为0.185,即国家间合作相对紧密,彼此联系较多。在27个国家中,高产国家为美国、英国、中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发文频次>20),其中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163)、英国(46)、中国(38),中心度排名前三位为美国(0.64)、英国(0.33)、澳大利亚(0.16)。

图2 国家合作关系图谱

(四)作者分布

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作者(Author),topN设置为50,得到作者合作关系图谱,见图3。同时也看到图谱中节点数(Nodel)为25,连接线数(Links)为12,密度(Density)为0.04,即作者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作者发文量分布均匀,范围均在2~4之间,频次前三位的作者为MAURICE SCHWEITZER(4篇)、BERNHARD HOMMEL(3篇)、LORENZA S COLZATO(3篇),其余作者均为2篇,其中中国学者辛自强、张志学、姚晶晶也在其列。

图3 人际信任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五)研究机构分析

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institution),topN设置为50,得到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见图4。可以看到该图谱中节点数(Nodel)为57,连接线数(Links)为30,密度(Density)为0.0188,即研究机构之间彼此联系较少,合作不够紧密。从图中可以看到研究发文量相对分布均匀,范围在2~7之间,中国的北京大学也在其列。

图4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

四、研究热点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分析

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topN设置为50,得到节点数为182,连线数为555,密度为0.0337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关键词分析基础原理是通过统计一组词的共现频率推测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疏密性。[11]其中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为信任(trust)(169)、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83)、行为(behavior)(53)、模型(model)(53)、表现(performance)(40)。中心度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为健康(health)(0.18)、表现(performance)(0.15)、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ptsd)(0.15)、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0.14)、互惠(reciprocity)(0.11)。

图5 人际信任关键词共现图谱

(二)聚类分析

为探明人际信任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LLR聚类方式命名,可得到10个关键词聚类标签,见图6。在聚类图谱中,网络的模块度(Modularity Q)表示节点联系的紧密程度,取值范围为0~1,当取值越接近1时认为聚类结果越好。[12]本文人际信任研究中关键词共现网络的Modularity Q为0.5421,一般认为Q>0.3则表示网络模块结构较为显著,聚类效果良好。聚类图谱中轮廓值(Silhouette)表示聚类网络的同质性,取值范围为-1~1,当取值越接近1时,认为网络的同质性越高,聚类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聚类结果的可信度越高。[13]人际信任研究中关键词共现网络的Sihouette为0.8178>0.5,表明聚类间同质性较好。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以下选取人际信任研究中前五大类聚类研究热点进行详述。

#0标签“主管可信度”(supervisor trustworthiness),由32篇文章构成,Silhouette值为0.688,包括“主管可信度”(supervisor trustworthiness)、“员工依附”(employee attachment)、“信任行为预测”(predicting behavioral trust)、“普遍信任”(general trust)、“信任态度”(attitudinal trust)等关键词,主要研究内容为领导信任对员工话语权、绩效的影响[14],时间观念对信任水平的影响[15],员工信任对工作激励的影响[16]等。

#1标签为“催产素增加信任”(oxytocin increase trust),由32篇文章构成,Silhouette值为0.72,包括“催产素增加信任”(oxytocin increase trust)、“背叛性创伤”(betrayal trauma)、“信任行为”(trust behavior)、“社会信息”(social information)、“社区卷入”(community engagement)等关键词,主要研究内容为催产素对信任的影响[17],遭遇人际暴力的青少年信任度[18]等。

#2标签为“同行能力”(counterparts competence),由24篇文章构成,Silhouette值为0.736,包括“同行能力”(counterparts competence)、“个人信任降低”(own reduced trust)、“谈判情境”(negotiation context)、“消极感知”(negative perception)、“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等关键词,主要研究内容为信任游戏中策略性带来的内疚感对信任的影响[19],情绪对最初信任的人际影响[20],信任文化见解对谈判的影响[21]等。

#3标签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由24篇文章构成,Silhouette值为0.757,包括“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公民参与”(civic engagement)、“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patient)、“团体心理治疗”(mental group therapy)等关键词,主要研究内容为信任背后的行为认知机制[22],经济地位及面部特征对信任的影响[23],诚实和谦逊带来的信任[24]等。

#4标签为“人际宽恕”(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由20篇文章构成,Silhouette值为0.885,包括“人际宽恕”(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失调归因”(dissonance attribution)、“合作决策”(cooperation decision)、“信任修复”(trust repair)等关键词,主要研究内容为道歉对宽恕的影响[25],宽恕在领导-成员关系中的作用机制[26],道歉对孩童信任问题的修复[27]等。

由聚类分析结果可得,#0和#2涉及组织情境中的信任,如对主管、上级、同事的信任,组织中的信任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及谈判的结果,#1涉及信任的生理基础、信任与精神卫生疾病等关系,#3、#4涉及行为信任、信任的修复问题,是行为研究领域信任的研究重点。以上聚类分析结果说明,近五年的人际信任研究主要从组织管理、生理基础、精神卫生、亲社会行为、信任修复等方面展开。

(三)动态前沿

1.突现性阶段研究前沿领域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因研究成果骤然增加或使用频率突然提高的术语,表明在该时间段内该研究领域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可作为判断研究领域前沿和趋势的依据。对人际信任研究的突现性阶段分析得到5个突现词,见图7。

图7 人际信任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序

突现词承诺(commitment)、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于2015年骤增,热度持续至2016年,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于2016年骤增,动机(motivation)、青春期(adolescent)于2017年突现至今热度不减,由此可判断,近年来人际信任研究逐渐关注信任的内在动机,在研究对象方面逐渐关注到青少年群体。

2.时序共现

以时区视图(Time zone view)显示研究热点与动态前沿,见图8。2015年关键词为健康(health)、谈判(negotiation)、投资模型(investment model)、依恋(attachment)、表现(performance)等。2016年关键词为成人(adult)、合作(cooperation)、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组织(organization)等;2017年关键词为愤怒(anger)、青少年(adolescent)、儿童(children)等;2018年关键词为工作表现(job performance)、抑制(rejection)、不信任(distrust)等;2019年关键词为工作满意度(satisfaction)、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儿童虐待(childhood maltreatment)、定量(quantitative)等。

图8 人际信任关键词动态前沿演化图谱

因此结合突现词分析与时序共现图可知,过去五年中人际信任研究热点从普遍信任、谈判、自我等主题向组织、合作、边缘性人格障碍靠拢,在研究对象上由成人逐渐向青少年、儿童靠拢;在管理学领域上,关注点逐渐由工作表现至员工工作满意度及内在动机迁移;同时,也有一些关键词自其出现以来一直保持热度,如健康、行为、承诺、情绪、整合模型等话题。由图中可以看到,人际信任研究热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侧重于社会信任问题,关注到社会资本、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儿童虐待等领域,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会更侧重定量等实证研究。由于信任博弈范式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近几年信任博弈因实验目的的不同延伸和发展出多种变形,被用于许多实地研究,其有效性也得到充分证实。[28]

五、结语

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人际信任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的分析,展现了近年来人际信任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路径。从发文量上不难看出,人际信任作为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际交往基础,反映着人民对人性美好一面的期待,近年来研究热点不减,发文量逐年上升,得到心理学、管理学、临床学各领域的广泛关注。

从作者所属国家发文数量分布及合作关系图谱来看,国家之间关于人际信任研究的合作较为紧密,彼此之间联系较多,可见信任问题也得到国家间的共同关注。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方式趋于多样化,人际互动也趋于复杂,导致信任危机潜伏暗藏,而人际信任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共同的话题,也是影响与他人社会互动和合作的重要因素。对待人际信任问题,国家间应整合资源,着重跨学科、跨专业的高质量合作,共同推进世界人际信任研究的进程。

从研究热点及动态前沿上看,人际信任的研究热点在近年来有所变化,但一些主题诸如心理健康、组织工作、情绪行为等依旧热度不减。在研究主题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推进的同时,也关注到更多特殊现象与特殊群体,如人际信任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大量实证研究关注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社会认知与决策机制,其行为模式与更低的信任、意图推断能力、面部线索觉察能力有关,人际信任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关系可见一斑。[29]同时,信任作为组织学领域中的促进组织关系的润滑剂,近年来在组织领域依旧占据重要的地位,研究热点逐渐从工作绩效向工作满意度、工作氛围等靠拢。关注员工内心愿景与感受,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效粘合剂,工作时人际间的信任不仅有利于减少运行的成本,也能促进人的积极情绪。该趋势也与各国的共同追求如出一辙,很多国家从一味追求国内生产总值转变为注重寻求幸福和健康快乐的更全面评估。在研究群体上,信任研究逐渐关注到青少年与儿童被试,青少年时期与儿童时期作为人际信任成长的重要阶段,其社会认知与行为发展关系未来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建构,该转变同样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人际信任问题的重视。

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转型,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的普及也开启了对经济中信任问题的讨论[30],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已经被技术所替代或改进[31],电子交易中的信任问题及信任建立的途径还有待探讨。在后信息时代(Post-information Age),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带来了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32],推动着人类的进步。然而,网络实体之间信任关系的普遍缺失,传统信任关系的难以为继和新型数字信任关系的持续缺位,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进一步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33]信息安全决定了个人、组织和国家如何有效利用全新的数字化技术,因此,在信息安全领域构建信任是数字化经济进程中持续进步的必要条件。[34]鉴于此,未来很有必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对信任的影响。

综上,研究概述了人际信任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热点趋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问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软件设计以及为了确保文献质量等问题,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仅选取了单个数据库,无法同时对多个数据库进行分析,因此对该领域的概述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考虑到近五年来的信任研究成果丰硕,因此选取了2015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突现词处无法保证2015年的突现词是否在之前也出现骤增的趋势,需进一步完善,以期为人际信任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注释:

[1]Rousseau D.M.,S.B.Sitkin,R.S.Burt,etal.,“Notso different after all: A cross-disciplinary view of trust”,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vol.23,no.3(1998),pp.1-12.

[2]Evans A.M.,J.I.Krueger,“The Psychology(and Economics)of Trust”,Social&PersonalityPsychologyCompass,vol.3,no.6(2009),pp.1003-1017.

[3]辛自强:《市场化与人际信任变迁》,《心理科学进展》2019年第12期。

[4][28]陈 欣、叶浩生:《行为博弈视野下信任研究的回顾》,《心理科学》2009年第3期。

[5]陈超美、陈 悦、侯剑华,等:《Cite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情报学报》2009年第31期。

[6]王东华、张晓丹、陈付丽,等:《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7]张明华、雷二庆:《基于知识图谱的认知神经科学前沿与演化研究》,《军事医学》2010年第1期。

[8]李 峰、朱彬钰、辛 涛:《十五年来心理测量学研究领域可视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第7期。

[9]罗良针、余正台:《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演进路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第2期。

[10]廖友国、林木明、何 伟:《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V的可视化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1][12]陈 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

[13]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0期。

[14]Holley E.C.,K.K.Wu,J.B.Avey,“The Impact of Leader Trustworthiness on Employee Voice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JournalofLeadership&OrganizationalStudies,vol.26,no.2(2019),pp.179-189.

[15]Gupta R.,D.A.Hershey,“Time perspective as an antecedent of trust in a manager and its impact on employee attitudes”,Time&Society,vol.28,no.1(2019),pp.124-152.

[16]Reinders J.G.,Z.Barghouti,“The value of trust in employees: discovering its effects on participation and motivation”,UcjcBusinessandSocietyReview,vol.63(2019),pp.108-125.

[17]Nave G.,C.Camerer,M.McCullough,“Does Oxytocin Increase Trust in Humans?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Science,vol.10,no.6(2015),pp.772-789.

[18]Sellnow K.,K.Esbensen,J.M.Cisler,“Social Trust and Reciprocity Among Adolescent Girls Exposed to Interpersonal Violence”,JournalofInterpersonalViolence,2019.

[19]Shore D.M.,B.Parkinson,“Interpersonal effects of strategic and spontaneous guilt communication in trust games”,Cognition&Emotion,vol.32,no.6(2018),pp.1382-1390.

[20]Belkin L.Y.,N.B.Rothman,“DoI Trust You? Depends on What You Feel: Interpersonal Effects of Emotions on Initial Trust at Zero-Acquaintance”,NegotiationandConflictManagementResearch,vol.10,no.1(2017),pp.3-27.

[21]Kong D.T.,J.J.Yao,“Advancing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rust and Culture in Negotiations”,NegotiationandConflictManagementResearch,vol.12,no.2(2019),pp.117-130.

[22]Dunning D.,D.Fetchenhauer,T.Schlosser,“Why People Trust: Solved Puzzles and Open Mysteries”,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vol.28,no.4(2019),pp.366-371.

[23]Qi Y.,Q.Li,F.Du,“Are Rich People Perceived as More Trustworthy? Perceived Socioeconomic Status Modulates Judgments of Trustworthiness and Trust Behavior Based on Facial Appearance”,FrontiersinPsychology,vol.9(2018),pp.1-9.

[24]Pfattheicher S.,R.Bohm,“Honesty-Humility Under Threat: Self-Uncertainty Destroys Trust Among the Nice Guy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vol.114,no.1(2018),pp.179-194.

[25]Nudelman G.,A.Nadler,“The effect of apology on forgiveness: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s a moderator”,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vol.116(2017),pp.191-200.

[26]Radulovic A.B.,G.Thomas,O.Epitropaki,et al.,“Forgiveness in leader-member exchange relationships: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mechanisms”,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vol.92,no.3(2019),pp.498-534.

[27]Ma F.L.,B.E.Wylie,X.M.Luo,et al.,“Apologies repair children's tru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s”,JournalofExperimentalChildPsychology,vol.176(2018),pp.1-12.

[29]Franzen N.,M.Hagenhoff,N.Baer,et al.,“Superior 'theory of mind'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behavior in a virtual trust game”,PsychiatryResearch,vol.187,no.1(2010),pp.224-233.

[30]Mcknight D.H.,N.L.Chervany,“Conceptualizing trust: a typology and e-commerce customer relationships model”,Hawaii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ystemSciences,2001.

[31]Barbalet J.,“Book Review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JournalofSociology,1993.

[32][33]崔久强、郑 宁、石英村:《数字经济时代新型数字信任体系构建》,《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年第10期。

[34]吴新慧:《数字信任与数字社会信任重构》,《学习与实践》2020第10期。

猜你喜欢

人际图谱信任
绘一张成长图谱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信任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