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草编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1-09-01王钰材张万昆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草编手工艺编织

王钰材 张万昆

河北科技大学

一、草编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草编技艺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技艺。草编技艺有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它把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融自然、实用、工艺于一体,具有传统的特色魅力,较高的审美和鉴赏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工艺,还是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一种重要体现。

草编工艺属于我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并且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与认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最早的草编遗物距今已经有7000年之久,是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人制作的。

据《礼记》载:周代已出现由“莞”制的莞席,有专业的“草工”“作苇之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民间的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广泛出现。汉代至盛唐,草编使用更加普遍,甚至出现了用蒲草编制的蒲衣、蒲鞋以及蒲帆。此外,最常见的草编草帽,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随处可见头戴草编帽子的百姓。

二、大名草编起源

大名县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时是著名的“五鹿城”;唐德宗建中三年称“大名府”;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陪都,史称“北京”。现今,大名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民间草编工艺的主要发祥地,大名草编是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手工技艺在大名流传久远,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清朝雍正年间(约1730年左右)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境内,起初流传于西付集乡朱家村一带,后辐射到卫东地区,掐编手工艺传至千家万户。

大名草编的原料来自于当地的麦田,在麦田种植的麦子,经过处理后柔韧性好,适合进行编织工艺。由于经济落后、制作复杂等原因,手工艺人编织的产品大部分供自家使用,只有部分手工草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在二十世纪80年代,草编厂建立后,推进了草编的发展,不仅可以对工艺品进行深加工,还设计出数量不少的新产品。草编产品因实用美观,造型简约朴素被销至海外市场和多个国家,所销之处都抢购一空,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草编产品在大名及周边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为大名县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大名县农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三、大名草编传承现状

(一)大名草编的传承优势

当地许多百姓都会草编工艺,传承者人数较充足,草编产品种类繁多,传承面较广。其中,大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在传承草编工艺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她开始研究传统草编的创新设计,利用当地的麦秆作为原料,将草编与我国历史文化、工艺美术、以及油画相结合进行手工编织,创造出一种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身的全新艺术品。2008年,大名草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王群英便成立了大名县群英草编艺术品有限公司和草编工作室,更加专业的研究和发展大名草编技艺,2012年大名县群英草编艺术品有限公司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2017年,王群英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二)大名草编的传承困境

草编制作所需的原材料为手工收割的麦秸秆,而我国农业处于现代机械化发展,采用机器进行原材料收割,然而使用机器收割在制作草编时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使用机器进行收割的原材料会留下锯齿切面,编织时不好处理;机器收割的原料整齐划一,缺少了手工制作的感觉,工艺效果不佳,偏离了纯手工制作的主题,成为现代机械化生产下的低情感设计产物,缺失人的情感因素,丢失了原始手工艺人编织产品时所蕴含的对自然相融相生的情感,缺乏草编艺术原有的味道,缺失了自然材质纯粹的表现;此外,老手艺人的人数有限,并且草编的制作工艺要依靠老手艺人手把手教学和传承,而学习草编的新人数量少,并且在手工熟练度上远不及老手艺人,从而阻碍了草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大名草编的价值

(一)大名草编的文化价值

大名草编有着我国浓厚的文化价值及底蕴,草编技艺的展现,充分表达出人们对自然材质的崇拜和敬畏,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草编技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解放人性,回归自然,并且草编采用环保材料即麦秸秆为原料来进行创造,这一主张契合了我国传统的观念,也体现出了我国手工艺人们的独特的追求。

(二)大名草编的工艺价值

大名草编有着独特的工艺制作方法,原料是最淳朴简单的麦秸秆和玉米皮,但用它编织出的作品肌理清晰,细密匀称,极具民族特色。因其本身的材质的不同(例如长度、密度等)编制的效果也会不同,秸秆越多编织的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此外,草编编织工艺复杂多样,编织手法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有平编、串编、缠编、拧编、堆砌编、绞编等,其中最为有名的编织技法为“立体编织”法,也是大名草编最独特的编织方法。

(三)大名草编的艺术价值

首先,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大名草编最突出的艺术价值,它是当地民间艺人纯手工制作的,地方特色显著,并反映出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这种使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的方法,体现出了自然的淳朴之美,以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次,大名草摒弃了繁琐的装饰,编织造型简练,主张实用造物的原则,生活产品的制作更是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最后,草编的题材丰富多样,手工艺人在原始的题材样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将国画和油画融入到草编的制作中,使得草编工艺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促使了草编的样式、编织技法以及色彩方面的创造,使草编工艺品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并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身。

五、大名草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

原材料问题,草编所需的原料为麦秸,机械化收集麦秆对草编来说是原料上的一种破坏,使用机器收割麦秆存在锯齿一样的切面,在接下来的编织过程中影响编织效果,因此,麦秸必须手工进行收割以保证麦秸的完整性,采集耽误工时且费力。草编工艺的原料采集与现代的大工业化生产完全不符合,因此很难实现机械化发展,导致很多手工艺人因经济因素而放弃草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市场需求问题,大名草编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民间艺人纯手工编织出来的,而草编工艺品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深加工草编产品的企业多为私营小企业,加工草编工艺品的生产成本高,周期长,私营企业经济受限,无法大量生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审美意识上升,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草编产品样式古板,无法紧跟时尚创新的步伐,不能满足消费者审美的需求,导致草编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

传承问题,草编技艺目前只能通过手艺人来进行编织,无法使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制作,手工制作周期长,获利少,农村青年劳动力为获得更高的收入,放弃学习草编技艺,外出到城市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对大名草编的传承带来了很大影响。目前,中老年农村妇女是大名草编工艺品的主要传承人,因其文化水平不高,只注重草编工艺品带来的经济价值,却对技艺的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意识薄弱,从而影响了草编技艺的传承。此外,少量的青年传承者,在短时间的学习中无法达到老手工艺人的熟练程度,以及技艺上无法超越前辈,草编工艺传承面临濒危。

政府责任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传承过程中更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置办学习场地、工具以及原料,大名县政府如果只依靠中央专项财政的支持,不去寻求其他渠道筹取资金,微薄的数额用来传承草编技艺是远远不够的,很难支撑大名草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影响草编技艺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大名草编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对策

(1)采用“三联合”的模式即企业、合作社和工艺人三者结合的模式,来推进草编产业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大名草编面临原料短缺、销售市场匮乏等问题以及能更好传承大名草编的传统技艺,可以采用“三联合”的生产模式。“三联合”的生产模式是将分散的手工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专业的技术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来与企业沟通联系,完成原料收购、产品销售等工作,这样减少了在原料采购以及产品销售上的时间,手工艺人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来制作更多的产品,同时也减少了中间商赚取差价的机会。

(2)借助互联网平台,培养草编传承人。在二十一世纪“互联网 +”的模式已经广泛普及,网络传播是目前较快的方式,大名草编技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草编技艺,激发对草编学习的兴趣。对于初学者可以利用微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对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学者来说,缺少实践经历,书本上的知识有限,一些细节问题书本上是无法阐述清楚,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与手工艺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得到专业的指导,来提升草编制作的能力,掌握更全面的工艺技能,最终达到传承的目的。此外,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提高草编的知名度,还可以扩展传承者的人数。最后,通过互联网还可以给不同地区的手工艺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手工艺人可以进行技术切磋、文化交流,甚至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的作品。

(3)数字化技术保护,我国主要通过拍照收集、采访记录、物品收藏的方式来进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保存方法会随着时间的变迁,产生书本残缺、图像褪色、录像失真的问题,从而影响文化遗产的保存。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保存方式,通过拍摄传承人示范、技法讲解以及编织练习方法的视频,之后进行整理、收集和记录,最后通过大数据云存储手段来进行存储,这种方式保存不会轻易受损和丢失。此外,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草编产品制作成可视化虚拟产品,利用3D动画技术,还原大名草编的制作的场景,人们可通过虚拟场景近距离体验制作大名草编的过程,让更多的人认识、熟悉大名草编的艺术魅力,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从而激发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

(4)借助政府扶持,拓宽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大名草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帮助保护与传承草编技艺义不容辞,应当给予一定的保护资金进行扶持以及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倡导工艺传承。如每年拨放定额的资金进行宣传大名草编的工艺文化价值,资助草编传承人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鼓励支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并对有意愿成为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资金、技术和场地上的帮助和资金支持以及鼓励。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并定期举办大名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得到企业、社会机构或者慈善家的资金赞助,扩大传承资金渠道。

七、结语

大名草编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实用性、艺术性强烈,因此发展和传承是必然的。但大名草编要想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和发展传承,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技术创新、宣传方式创新、传承模式创新,提高知名度,使大名草编更好的传承发展,重现大众的生活中。

猜你喜欢

草编手工艺编织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体验编织的乐趣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一针一线编织爱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