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21-08-31石筠

理论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石筠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051 — 03

引言: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教育改革也随着不断的完善,高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大本营,其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对中国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除了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人才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即将大学生培养为品学兼优的人才,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不仅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还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而且还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认识到“工匠精神”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1〕。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以使培养的“工匠精神”人才有机会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并发挥自己的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工匠精神”的负面影响

(一)高校学生对社会发展环境缺乏适应性

当前的社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各个行业都在走创新道路,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支撑行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现代的高校不再是以往的“象牙塔”,一味只读圣贤书。大学生在学校读书的同时,也有机会接触社会。高校为大学生塑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专业方面以及观念意识方面都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对自己做出调整,以能够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保证努力的方向正确,对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2〕。学生在高校的传统教学环境中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形成开拓精神的因子,这就是“工匠精神”需要具备的素质。从当前的一些高校大学生培养情况来看,在課程中没有体现“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中不能持之以恒、缺乏拼搏精神,对自己不持有认同度,缺乏自信心,不能深入理解知识,没有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环境缺乏适应性,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也造就不了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

(二)高校学生的职业精神没有得到培养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依然以接受课堂教育为主,实践课程相对较少,所以,职业精神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我国鼓励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因为技术型人才还不能满足相应的岗位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培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目前中国的高校教育实践中,多数的高校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但是没有辅助开设实践课程,导致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在实践中有效应用,造成了学生职业能力不够。长此以往,学生的职业精神不能得到培养,基本素质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好的影响,社会也不需要这样的学生。

(三)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牢固性

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有机会接触岗位,提高技术能力,根据将来的就业需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质,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3〕。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帮助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避免产生专业与岗位不符合的问题。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企业也非常有利。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质量要求培养大学生,使其满足用人要求,大学生到企业工作,可以省去培训的环节。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现实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倾向于理论,缺乏实践教学,“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没有“工匠精神”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就会导致学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招工要求,这样的学校与企业合作缺乏牢固性,无法实现合作目标,大学生走上社会迅速适应岗位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四)高校“双师型”教师缺乏

“双师型”教师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经验丰富。高校“双师型”教师缺乏,没有注重这类教师的培养,也没有积极引进这类人才,在教师的日常培训中没有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对“工匠精神”缺乏认知,高校教学体系也因此缺乏全面性。高校没有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导致教学受到局限,不利于高校教师整体综合能力的提高〔4〕。没有了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老师,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得不到培养的。因为他们没有平台,没有可供体验学习提高的实践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更加丰富

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让学生通过深入领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而提高技术能力,高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制度的约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明确其内涵,提高自我克制能力,这对于即将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精神文化的培养,采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教育效果〔5〕。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这是核心内容,主要在校风、学风以及教风等方面体现出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更为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工匠”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人,在思想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则是让学生领会严谨专注的工作作风,能够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由此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充满了实践性,学生的精神层次得以提升。大学生对于新知识有很强的接受程度,对于“工匠精神”也有一定的认同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工匠精神”的教育指导作用。另外,大学校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的高校就要更加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高校需要承担的责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6〕。

(二)高校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中国的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为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开拓进取的观念意识。高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还要在时代发展环境中不断创新。“工匠精神”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确保人才培养方向正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踏实肯干,项目专研方面能够做到执着专一,让大学生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7〕。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大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都更加明确,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高校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论是将来的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够得到帮助。

(三)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要为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他们耳濡目染,吸收文化并逐渐形成观念意识,采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效果更好。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产生认知,更能够明确高校育人的宗旨,对于高校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由此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发展起到引导作用〔8〕。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在文化环境的感染下主动接受教育。

在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中融入“工匠精神”,展现工匠形象,更为直观形象地体现育人内容,可以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力,“工匠精神”的作用越来越强,校园文化越来越丰富了,“工匠精神”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四)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提升

高校设立校园文化平台,用以宣传“工匠精神”,同时在课堂上也对“工匠精神”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入认识。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工匠”是默默无闻做贡献的群体,他们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在本质工作上不断深入专研,是值得尊敬的。“工匠”的背景不够显赫,也没有过度地吹嘘,而是用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在校园文化平台上宣传“工匠精神”,让“工匠”成为大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精神文化层次得以提升,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人格魅力也被塑造出来〔9〕。

让“工匠”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榜样,使“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榜样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使“工匠精神”化成为强大的力量,在学生们的心中起到激励作用,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发展精益求精,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结语:

中国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大学生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道德素养,以满足将来的职业人才需求,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中国的高校教育承担重要的责任。长期以来,中国的高校不仅注重教书,更为注重育人,所以,专业教育重要,思想道德教育更加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校园中逐渐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育人的功效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会更加顺利。

〔参 考 文 献〕

〔1〕陈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領导科学,2020,(03):58-59.

〔2〕孙亮.探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科技风,2019,(03):75-76.

〔3〕谭璐.“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8,(07):70-73.

〔4〕王祖康.“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分析〔J〕.青春岁月,2019,(31):191-191.

〔5〕孙亮.浅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实现路径〔J〕.山西青年,2019,(06):181-181.

〔6〕王薇薇.“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J〕.当代旅游,2019,(04):213-213.

〔7〕李冬梅.试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03):39-42.

〔8〕施晓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02):71-74

〔9〕巩力溪.“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及培育研究〔J〕.卷宗,2018,(26):140-140.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