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原则及要求

2021-08-31于春梅潘贺男刘琦邵奇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片区思想政治理论课

于春梅 潘贺男 刘琦 邵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片区;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41 — 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因此,为充分发挥片区间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功效,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要把握好校际间、实践基地间、社会之间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區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原则及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主要方式,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的主要手段,更是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在探索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中就要以实践教学资源全面、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促进片区内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社会之间的合作,有效节约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优质教学资源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发挥最大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原则

1.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目标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实现是与时间和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在空间上的一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之间呈正比例”。〔2〕这就要充分发挥片区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实现时间空间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是实现时间空间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高校要以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增强育人功能作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实践教学资源使用效率为手段,积极推进实践教学资源边建设边享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要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明确在片区内,这些实践教学资源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等。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要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和需要,这是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资源的实际效果是检验资源建设质量的标准,同时也是片区内各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参照。在片区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要根据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目标原则,着力构建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合理开发整合运用实践教学资源,在最大范围内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保障。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就近原则

片区间合作也要遵循位置就近原则,就近原则是从地理位置而言的,主要是指具有地理优势的高校和实践教学基地更容易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探索片区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就要根据就近原则,充分发挥片区的空间优势。因此,各高校应该尽量就近寻找实践教学资源,这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实践教学成本,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一些不确定影响因素。地理空间的远近是制约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学校之间因空间距离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等,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外出行车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这就会无形之中增加很多成本,无法实现校际间的共建共享或者共建共享效果不佳。因此,就近原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校际共建共享应以区域或者片区为主,建立一个地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或平台,形成校际间联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能够更大化发挥作用。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效能原则

要想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共建共享的实践教学资源应当具有高效能特征。效能原则反映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最大限度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最有效的帮助他们完成实践教学要求,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能够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有效节省人财物力投入,最大可能的发挥各种资源优势,能够最充分的体现出效能原则。同时,在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中,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创造性的建设开放、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用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主体地位原则

主体地位原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充分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同时结合学生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让学生充分享有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资源共享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就要努力创设各种途径和方式,搭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能够真正实现优化整合和共建共享”〔3〕,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间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综合考量和利用,片区间的实践教学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构建思路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核心功能、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有助于教师从思想认识上增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提高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实效性,在探索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时要秉承以下构建思路。

1.树立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包括与实践教学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库、教师师资力量、课程建设、硬件条件等各项資源。探索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首先就需要转换传统教学理念,树立起先进的共建共享教学意识,有意识的在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各高校现状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更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教学旨归,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建设中,要满足思政课教学需要和师生需要,创设组织严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标准规范、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资源能够真正实现优化整合,发挥共建共享作用。因此,只有高校实现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才能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有助于实现高校片区间、校际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办学效力和办学水平。

2.构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内容

片区间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要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此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一致性要求,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基本内容的共享,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片区内各高校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新进展情况和相关信息,可以相互之间参考借鉴,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教学方案,这样就使片区间、校际间实践教学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还可以协调各个高校间的关系,对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做出统一部署和指导,为片区间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构建共建共享的相应配套机制

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有序开展,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就需要构建起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健全完善和稳定持久的方案、程序、标准和规则,形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共建共享配套机制。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能够按照规范有序进行;二是要建立健全动态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片区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兴趣;三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评机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科学评价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效开展。

4.构建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

片区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涉及到的主体众多,为有序推进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就有必要在片区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积极引导、协调校际间、实践基地间及社会间的共建共享工作。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规范化的教学方案、组织方案、考核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学校要在师资、物质、经费方面提供充分保障,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有序进行;二是要体现多元化合作的运行机制,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积极有效的联动。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各方面资源,采取更多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更好的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路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立德树人”是其教学目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育人功能,将学生的终身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原则和思路确立后,还需要考虑共建共享建构的基本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要求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印发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载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其中第一课堂、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生社团、班级、网络等都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育人功能。2020年教育部又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开展实践教学中积极构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机制,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壁垒和边界,最大化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各自优势和各方资源,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共建共享建设中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时代新人,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适应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要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成才意识、自立自强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对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逐渐弱化,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理论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求,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青年学生成才为主要任务,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训练紧密结合,而且逐步形成自主性、协作性、探索性的长效协同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具有协同一致性,即都具有育人功能,都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任课教师具有同质性,即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和研究者。这样,高校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成了统一的“思政课程”体系,其中每门课程是整体中的一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思政课程。尽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又是思政课程体系的组成要素,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体系中每门课程的功能和定位不同,实现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也不同。因此,为更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性,更需要几门课程形成功能互补之势,这就需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创新机制,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根植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参与者的内心深处。这就使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成为可能,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就适应了这一需要。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关联性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不同,但几门课程都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又存在紧密的关联,共同构成了统一整体,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根据每门课程特点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同时又要考虑到几门课程之间内容的关联性,将几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形成系列一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对实践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更有利于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建立起统一的应遵循创新机制导向,更有利于发挥片区校际间、实践教学基地间共建共享的功能和作用,更有利于形成校际间实践教学联盟。这样就需要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建设为基本要求,以资源利用的系统性与资源搜集的广泛性为关键要素,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与诉求,为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的主阵地,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课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旨归。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就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思政课教师按照“六个要”教师素养和“八个相统一”课程改革创新原则,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上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求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旨归。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中,要深刻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不仅能使学生接受自我、欣赏自我,而且能更准确地把握与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能力培养和自我发展,更能科学地判断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才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的要求

近些年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建设和充分利用逐渐受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其功能最大化,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就应体现在“共”上,而不仅仅是在“建”与“享”上,这就要求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充分调动高校、基地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共同合力,在共同搭建優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建设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教学资源,共同享有使用开发建设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更加有效的推动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实践教学资源功能实现最大化效能。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08).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爽,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与实践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5).

〔4〕韩忠全.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片区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