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1-08-31余琼许衍军

锦绣·中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琼 许衍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思想来源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在传承、保护、创新中推动国家发展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支撑力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象征与文化自信的基础。因此,在世界文化开放交融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应当突破民族与国界的限制,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获得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跨文化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引言: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我国传统文化遭受巨大冲击,由此侵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环境与条件;二是在世界文化开放的格局下,采取何种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融入世界文化融合发展的进程之中,并以此促进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由此可见,研究跨文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追求文化自信,实现开放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概述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祖先以智慧和劳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距今至少有100年前形成,并且传承至今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形的遗产,其对于记录历史,记录文化,记录祖先的精神,记录民族的繁荣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并组成了国家与民族的深文化内涵,在丰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同时,有力地推动着国家与民族向前发展。

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其中对促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教育,由此标志着我国将非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世界开放发展的格局之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由此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开放属性,即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范围内,而是可以在跨民族、跨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传播、传承、弘扬与发展。在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合理地开发、更高效地传播、更全面地与外部文化融合对接,并且审视外来文化,排除腐化文化与糟粕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上的影响力,从而实现文化自信。

二、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1.开展非物质遗产传承保护与传承的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是指对特定的人群开展不同文化之间跨越式的教育活动,即以不同的国家、民族及区域之差异文化环境下的教育。跨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广度,以平等、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展开文化交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本身就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间,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跨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联系与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如果只拘泥于傳统,“闭门造车”,则无异于与世隔绝,缺乏于外界的交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投资与支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跨文化教育体系,对非遗的传承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教育,为他们创造走向世界的机会,从而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化中大放异彩,获得更多传承、发展的机会,并让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爱好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

2.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性,但其传承与保护不能只拘泥于民族范围之内,也不能保守不变,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文化进行创新,并且实现跨文化发展,才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有力的传承与保护。例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就是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与现代通俗歌曲结合的一种创新,这首独特且富含中华民族传统元素的歌曲在国内乃至国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京剧及戏曲在国内甚至国外的传唱。

由此可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又可以推动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例如,在影视剧、歌曲、音乐及其他文化艺术中有机地融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元素,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尚潮流跨文化渗透,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3.进一步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发展形式是让其“走出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则是让其利用资源优势则是以“请进来”的形式促进其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开放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吸引国外游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其对于国外游客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自然资源的旅游。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因此,我国要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及其他合理方式的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进一步的跨文化传播,从而实现更全面的传承与保护。

三、结语

在当今世界,文化是开放、交融且互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实力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展开对外文化交流的信心与底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的开放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教育、创新传播形式及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主要途径,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李修远,马知遥.跨文化教育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107-112.

[2]李牧.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J].民俗研究,2019(02):57-69+158-159.

[3]董仁杰,金石柱,刘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动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2):99-102.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