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重要性的评判及分析

2021-08-31胡春燕陈蓬来陈予宁俞鸿雁陈韶华

当代医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胜任医学生医师

胡春燕,陈蓬来,陈予宁,俞鸿雁,陈韶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03)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lelland DC[1]首次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1998 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提出临床医师应具备的6 大核心能力:患者照顾、医学知识、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专业素养、以系统为基础的实践[2-3];2005 年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RCPSC)提出专科医师胜任力的7 大要素:医疗专家、交流者、协作者、管理者、健康促进者、研究者、专业者[4];2006 年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GMC)提出医师的胜任力包含知识和技能的维持更新、医患及人际关系的良好维系、诚实诚信、行为公正[5]。

2018 协和住院医师培训国际论坛召开,此次会议发布了“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主要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生学习6 个方面。框架共识对每项胜任力列出3~4项子要求。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系统改进能力;知识技能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患者照护包括临床决策、患者管理和患者教育;沟通合作包括医患沟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包括临床带教、医学科普和跨专业教育;终生学习包括自我提高、循证医学、审辩性思维和学术研究。框架解答了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的根本问题,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指出了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本研究旨在分析医学院校学生与已于卫生医疗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力重要性的评价,为全过程不同阶段人员的医学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3—4 月全国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1 467名(包括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及临床医师630 名(已经获得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査法,问卷内容借鉴“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的每项胜任力的子要求,涉及临床医师对岗位胜任力重要性的评分,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评分量表的形式,包括很不重要(1 分)、不重要(2 分)、一般(3分)、重要(4分)、很重要(5分)5个等级。

1.3 观察指标 ①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年龄、身份。②所有研究对象对岗位胜任力6 个方面的重要性评分。③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性别、政治面貌)对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④比较不同身份研究对象(医学生、临床医师)对岗位胜任力6个方面重要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医学生与临床医师共2 097 名,其中男789 名,女1 308 名;平均年龄(26.63±6.09)岁;医学生1 467 名(含本科生466 名、研究生1 001 名),临床医师630 名。研究对象的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2 097)

2.2 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 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中,知识技能最高,教学能力最低。具体评分,见表2。

表2 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分)

表2 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分)

项目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评分4.25±1.12 4.45±1.08 4.43±1.06 4.36±1.09 4.22±1.11 4.35±1.06

2.3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 不同政治面貌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分)

表3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分)

项目性别t值-2.02 P值0.04政治面貌男(n=789)女(n=1 308)中共党员(n=567)共青团员(n=1 001)群众及其他(n=529)评分4.22±1.12 4.32±1.08 4.29±1.05 4.28±1.07 4.19±1.18 2.310.10

2.4 不同身份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 不同身份研究对象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终生学习模块的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临床带教、跨专业教学及自我提高评分均低于临床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身份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分)

表4 不同身份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比较(,分)

项目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胜任力要素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系统改进能力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临床决策患者管理患者教育医患沟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临床带教医学科普跨专业教学自我提高循证医学审辩性思维学术研究医学生(n=1 467)4.27±1.03 4.27±1.07 4.26±1.07 4.23±1.08 4.47±1.03 4.48±1.05 4.49±1.04 4.45±1.05 4.34±1.02 4.38±1.02 4.45±1.02 4.47±1.02 4.10±1.11 4.13±1.13 3.94±1.10 4.40±1.01 3.77±1.10 4.10±1.05 4.33±1.02 4.37±1.02 4.19±1.05临床医师(n=630)4.20±1.29 4.21±1.28 4.18±1.27 4.16±1.27 4.38±1.17 4.39±1.17 4.40±1.17 4.41±1.18 4.40±1.12 4.40±1.11 4.45±1.11 4.46±1.12 4.31±1.11 4.33±1.12 4.31±1.14 4.33±1.10 4.12±1.07 4.43±1.07 4.35±1.08 4.38±1.07 4.17±1.11 t值1.15 1.01 1.40 1.13 1.67 0.85 1.60 0.41-0.65-0.27 0.43 0.20-3.98-3.80-4.17-0.65-3.58-6.56-0.50-0.24 0.39 P值0.25 0.31 0.14 0.26 0.10 0.40 0.12 0.81 0.52 0.78 0.97 0.84 0.00 0.00 0.00 0.52 0.00 0.00 0.62 0.81 0.70

3 讨论

3.1 研究对象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排名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与临床医师对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排名从高至低依次为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终生学习、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其重要性评分结果均>4.2分,说明研究对象对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认知,与刘壮等[6-7]研究结果一致。

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等的掌握能力,医师要胜任临床工作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在一定条件下,专业知识越丰富、临床技能越精湛,就能更快更好地解决各种临床问题,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本研究中该项能力评分均值最高,分析原因为,一方面医学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临床工作中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临床实践技能,才能担当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任;另一方面在现行的各类医学生和临床医师考试中,主要考核评价知识技能,因此,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此高度重视。

患者照护主要反映医师是否能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给予患者优质的治疗与护理[8],超越了传统所强调的患者信息采集、制订诊疗计划、病历资料书写和管理患者疾病。本研究中该项能力评分居第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患者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在中国不断被深化落实。医护人员在制定照护方案时既要考虑患者对康复的高期望值,又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

终生学习能力主要反映临床医师是否有持续学习的动机、需求、决心和能力,以达成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各阶段角色的发展和提升。医师需不断的学习与接受再教育,这是由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疗的特殊性决定的[9]。国家出台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继续教育管理政策就是为保障临床医师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职业素养主要反映临床医师的职业精神及个人能力。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医学职业精神,体现了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10]。但在调查中发现,两种身份的研究对象均对职业素养能力的重视有所不足,提示在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过程中需增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自我调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能力主要反映临床医师对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情况。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医学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促进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11]。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所有研究对象对教学能力的重视均排在6 大核心能力最末,分析原因为,日益繁重的临床工作和不断提高的科研要求,客观上限制了临床医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而医学生还处于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阶段,尚未形成教学意识,对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力与认知:①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师均需转变理念,摒弃唯知识技能最重要的认知,需认识到岗位胜任力各项能力同等重要,无法相互替代,必须均衡发展,才能从内心激发临床医师全面提升各项能力的意识和积极性。②“以考促改”,制订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6 大核心能力要求细化为考核指标,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向多元化考核的转变。③创新培养的方式方法,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和教育科学帮助繁忙的医疗机构高效地实现各项能力的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使各项能力的学习个性化、便捷化和常态化,同时,也促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3.2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对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差异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研究对象对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高于男性(P<0.05),与张娟等[12]研究结果一致。一方面可能与当今社会依然受很多传统观念影响,女性依然属于弱势群体,虽然女性与男性在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各项考核考试难度等方面相同,但社会对女性医师能力的认可度低于男性医师;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因此,女性医师只有注重各项能力的培养才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3.3 医学生和临床医师对岗位胜任力重要性评分差异分析沟通合作能力包括医患沟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主要反映医师是否具备医患、医护、医医的沟通、协作等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医学生对于沟通合作模块中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评分均低于临床医师,这可能因医学生尚处于被领导与被管理的角色有关。但必须认识到,领导和管理存在于每个由医师与患者、医师与其他医护人员构成的非正式组织中,医师能迅速地与患方建立信赖关系,清晰地介绍病情,良好地沟通治疗方案,取得理解和配合对获得良好的诊治效果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尤为重要。医学院校可开设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参与辅助的医患沟通技能课程,组织各项团建活动,积极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采用同伴学习、团队协作学习等潜移默化,促进沟通合作整体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在教学能力模块中的临床带教与跨专业教学评分均低于临床医师,该结果可能与医学生正式执业前,仍处于接受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阶段,仍以学习、掌握和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为首要目标,无临床带教和跨专业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无教学意识有关,自然对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学院校需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13],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防止过度专业化,为后续执业阶段的跨专业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翻转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团队的学习(TBL)”“基于案例的学习(CBL)”等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医学生在参与上述教学活动中,领会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体验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带来的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储备未来的教学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终身学习模块中的自我提高项目评分也低于临床医师(P<0.05)。分析原因为,医学生尚处于院校学习阶段,首要目标是完成各项学业任务,对临床医师能力的要求需与时俱进的现状认识不足。临床老师要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做好表率,充分展示努力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状态,言传身教,让医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牢固树立不断自我提高的意识。

4 小结

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的提出,将解决中国对于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不够明确、缺乏一致性等问题。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均应进行有计划、以问题为导向、连贯的胜任力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健康需求,输出技术精湛、具有仁爱仁心、求是创新的优秀医师人才。

猜你喜欢

胜任医学生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