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为例
2021-08-31鲍都娇
鲍都娇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建设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必不可少。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有大国工匠和大国重器;只有弘扬工匠精神,国家才能实现“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让劳动者懂得钻研技艺磨炼技能的意义。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责任,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前期课题组以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其他高职院校已发表文章为基础,分析研究目前的培育现状。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各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比较一致的是“精益求精”“敬业”“专注”,除此之外各有重点。根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徐宏伟的研究,工匠精神的感性表达应该包括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意志,理性维度包括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和创新理性。考虑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地方企业发展的办学要求,课题组又对60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了工匠精神相关的调查问卷,掌握了企业对工匠精神方面的理解。现阶段对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以“专家定义+企业需求”的方式对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明确。
通过分析研究还可以发现,各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也大相径庭,有侧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政德育、党建团建层面入手;有侧重双创技能大赛,在备赛参赛中磨炼专业精神;也有主要从产教融合角度,聘请技能大师进行相关培育。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借鉴其他学校培育方式,结合学校实际,从顶层设计开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完善现代学徒制,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重视人文素养教育,以机电类专业设置的现代学徒制班为试点,共同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做好育人顶层设计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和未来大国工匠培养,以“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为育人路径,致力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四有”新人。学校成立校企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校企合作和学生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联盟平台的合力,不断引进优质大国工匠资源,共建工匠工坊工作室,用党建创新理论培养产业工人后备军,联合进行工匠培育。学校重视产教融合工作,挖掘规模实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产业教授,共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训计划。学校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为学生的必修课,致力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重视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方面教育;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做好全校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模式革新方面大胆尝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中心
学校和M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校企面向机电和模具大类的学生,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立“现代学徒制M班”,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逐步建立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课程建设,组织实习实训,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组建实验室、参与教材开发、积极引导“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共同弘扬工匠精神。校企双方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友好合作,已经建立了感情稳固、互动常态、领域全面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人才培养有质量、校企合作全方位、组合双方同发展”的校企合作特色。
三、以工匠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贯穿于育人全过程。课堂教学是主体,同时也要通过专家讲座、课余活动、企业实习等全方位培育,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对“现代学徒制M班”的学生培养为例,首先为了确保学生技术技能方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M公司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团队一起,共同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内容。以岗位所需知识点为横坐标,以学校课程为纵坐标,逐一对照并厘清所有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点梳理
一般而言岗位需要的知识点都包括于学校课程之中,但碰到企业有新技术新需求,或者有某些内容需要学生着重掌握的,就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或进行新的授课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内容调整
通过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保证学校的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求,能够跟上行业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来自企业的师傅和技术人员们与学校的教师一起可以就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技术操作问题、技术创新问题和技术美学问题等,开展合作讨论,共同提高学生在技术理性、创新理性等方面的培育成效。
除了专业技能,M公司向学校提出了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育要求。M公司认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应该秉承“生产第三、质量第二、安全第一”的理念。首先应该重视安全,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其次是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就是要不断的进行现场改善,让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理念在员工意识里牢牢生根;第三才是生产,其中包括对数量、成本、交货期等要素的严格把控。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相关理念,企业建议在现代学徒制M班,以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的名义成立学习项目组。学习项目组覆盖整个班级,学生在自主平等的基础上,选出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面成立安全小组、质量小组和生产小组,相关内容由企业讲师基于生产实际编写成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小组探讨、交流、分享和合作。此外公司要求的职业素养还包括:要有学习能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提高相互间沟通交流能力、要贯彻5S方针等。所有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具体化内容,学校以讲座、团队活动等形式编入了现代学徒制M班的教育内容中。
工匠精神培育安排与学生课程安排紧密联系。一年级的培育内容中以讲座、现场参观为主,二年级以案例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为主,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了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之前扎实的基础上进入企业车间,继续在顶岗过程中学习各种软、硬技能。
四、建设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先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师傅),后有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内部师资队伍建设,出台实施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开办职业教育博士核心课程培训班,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在外部师资方面,学校请来行业企业先进标兵、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来担任产业教授、职场导师等,为学生开设讲座,讲述劳动故事,分享成长经历,弘扬工匠精神。学校邀请了博世汽车柴油机公司、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等著名企业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最美共产党员等荣誉获得者,对学生进行“理论+文艺、大咖+劳模、线上+线下”的授课工作。M公司的副总经理是江苏省劳动模范,每年例行对现代学徒制班级一年级学生进行“我的职业生涯”讲座,大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能亲眼看到大国工匠的工作状态,观察大国工匠的言行举止,感受他们在社会上是如何受人尊敬并获得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就更容易把工匠精神的理论理解转化成具体的感性认识,激发起内在的追随心理。行业大师和身边优秀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有时候会超过书本、宣传和各类活动对他们的影响。
五、结语
围绕工匠精神进行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的好评,M公司赞扬他们“综合素质高,工作上手快,能更快融入企业文化,更快得到企业认可”,截止2020年底得到职位升迁的毕业生超过总数的40%。优秀学生的育成也提高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校在资金、人员方面的投入。
工匠精神是工作的基础,每一个大国工匠的背后都是闪闪发光的工匠精神在支撑。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只是学生能够成为大国工匠的第一步,学校的培育只能说是在学生心里埋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走向社会后能否最终让工匠精神的种子结出茂盛果实,依赖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层面要引导制造业回归主业,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夯实工匠精神的产业基础;社会层面要加强宣传、营造“尊匠重匠”的氛围,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建设工匠精神激励机制,给予个人相应的荣誉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