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法”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探析

2021-08-31王婷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极限运动心理学考试

王婷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高校的心理学教学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重视,教师不断革新心理学课堂所用的教学方法,探寻更适合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强化心理学教学效果。可在心理学的课程中运用“发现法”辅助教学工作,现全面剖析“发现法”,并研究其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建议。

一、“发现法”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最早提出发现法这种教学法,该方法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探索,来了解事物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而后获取原理,掌握概念。在“发现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发现与获取知识时能够因自主行为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兴奋感,同时还能增强学习自信心,进而对内在学习动机进行有效激发。教师将发现法应用到心理学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列举一些问题或者案例,学生以此进行独立地探究与思考,这一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强调自主学习。通过运用“发现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教学对象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受到“发现法”的影响后,能够学会将知识进行结构化与系统化处理,在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便于日后有效利用知识。

二、“发现法”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心理学教学效率,强化教学结果

“发现法”与心理学教学内容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学生在初步学习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概念与理论,形成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在这一教学前提下,运用“发现法”,可充分改善教学条件,使心理学的开展更为便利,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学的意识,课堂空间与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地投入心理学学习中,才能更为深入地掌握心理学理论,而学生改变原本被动的学习态度后,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往往需要通过心理现象来为学生揭示某一种心理规则或者原理,“发现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心理学可用的教学素材极为丰富。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主动性

“发现法”要求心理学教师不直接向学生展示心理学理论或者原理,而是通过设置问题或者列举案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不过多地依赖教师,这种学习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有的。“发现法”也使心理学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只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来传播学科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惰性心理,不愿自主思考,形成错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传递心理学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发现法”在学习习惯养成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三)有利于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学生的生活,其实用价值极高。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学科的理论,来了解心理问题,掌握影响性格的因素,正确发泄不良情绪,更为深刻地认识自我,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态与正常的三观,教师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心理学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发现法”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利用知识,以此拉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距离。

三、应用“发现法”开展心理学教学的建议

(一)设置启发性问题

在“发现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全面且深入地认识,尤其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在技能培训的环节,要明确具体需要发展的能力,如适应环境的能力、交往能力、感受能力与创造力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后,精准地选择问题,并围绕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心理学理论之处,教师可以围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提出一些问题“我们是因为高兴才笑,还是因为笑才高兴”“错觉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可以避免的吗”“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并尝试做极限运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问题,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却被学生忽略,利用这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其对于心理学的学习兴趣,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探索理论,寻求心理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心理学理论知识。

以极限运动为什么会深受一些人的喜欢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学生可以组成心理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结合近期的新闻可知,有不少热爱极限运动的人因这一爱好而丧命,然而即使知道这项运动存在危险,仍旧有很多人愿意参与其中,学生通过教材与其他相关资料,发现有心理学家将攀岩这种极限运动称之为心流活动,虽然很难借助极限运动获得外在激励,但是很多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心流”的精神状态,获得成就感,在强化行动力与创造力后能够更好地摆脱焦虑与厌倦等负面情绪;有小组学生提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极限运动带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内啡肽与肾上腺素,这类神经递质是由人体自然产生的,能够增强情绪,通过恐惧感来强化增益效果,并形成快感,同时增强对危机的实际应对能力;还有小组搜集到了多巴胺也与极限运动带来的快感有关,通过释放出大量多巴胺,来克服恐惧,缓解压力;有学生找到与这种现象相似的现象,如有人爱看恐怖片或者热爱坐过山车等刺激性较强的娱乐项目。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种心理学现象产生好奇心,根据问题进行探索,发现规律,发现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对于这部分心理学知识也将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建设教学情境,引入现实案例

“发现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兴趣点,以兴趣为指引,以更为轻松且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完成心理学的学习任务,当学生产生对心理学现象以及理论的兴趣后,才会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始终保持好奇心。除了提出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选择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

比如在学习詹森效应时,可以先展示一个案例: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表现良好,基础扎实,并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却总是在大型考试中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有学生表示自己就有这种情况,明明已经牢固记忆知识,但是进入考场后,却突然遗忘知识,导致最后成绩不好,对于这种情况也非常苦恼,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假设,有学生认为是复习不到位,有学生认为是紧张情绪导致的,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后了解到詹森效应,发现与这种情况十分相符,虽然平时表现极佳,但是因为心理素质较差,运动员詹森在比赛时会形成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失败;学生结合自身真实感受,总结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对于考试存在过高的期望,但是自信心不足,导致压力增大,教师可对学生发现的答案进行补充,大脑皮层的抑制与兴奋过程之间产生失衡的情况,植物神经功能产生紊乱的现象,最终导致记忆力下降,无法在考场上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对这种现象有所了解后,教师可继续让学生结合自己应对考试的经验分析如何摆脱詹森效应的影响。有小组提出应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有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考试结果淡化,享受考试的过程,避免将过多的精力都放在考试结果上,应专注地解答问题,以更为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还有学生选择给自己施加心理暗示,以此督促自己保持冷静。

考试是每名学生都要面对的场景,结合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詹森效应,同时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信心的重要性,能够在考试与生活,乃至于未来的工作中也能够相信自己,而不是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应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局面。心理学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效应,都可以采用这种“发现法”,使学生既掌握心理学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生活上的指导。

(三)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重要事项

通过两个教学案例分析了“发现法”在心理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确定了具体的应用方式,由于心理学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素质,因此知识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发现法”的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教师在运用“发现法”时,可以充分运用该方法的优势之处,但同时也要将其与其他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此来放大这一教学法的使用效果。另外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能过度使用“发现法”,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同时具备知识经验,是比较适合选择“发现法”的教学对象;教师本身要对所教内容有深刻了解,确保设置的情境与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课程本身展开的,否则学生实际的探讨与交流可能会过多地脱离课堂,无法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还会降低效率,浪费课堂时间。虽然学生处于心理学课堂的主体位置,但是教师仍旧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握,预先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尤其是在总结环节,应放慢节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给学生的思考环节保留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

四、结语

心理学已经被更多的教育者关注,高校的心理学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心理学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认识自我,强化心理素质。“发现法”在心理学课堂中有良好的使用效果,教师还可继续开发其他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资源,提升心理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实效性,打造优质心理学课堂。

猜你喜欢

极限运动心理学考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挑战极限运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跑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