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研究
——以宿州市灵璧县皮影戏为例

2021-08-31刘小凤朱梦思王徽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宿州市灵璧皮影戏

刘小凤 朱梦思 王徽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皮影戏,是一种由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工作者们边用手操纵皮影人,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来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时配有打击乐器和弦乐。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同地方的皮影戏各具特色。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的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安徽皮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皮影戏在传承与保护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实施数字化保护,结合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皮影戏新的生命,使其受大众所欢迎。

一、非遗文化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一)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不仅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宿州市灵璧县的皮影戏结合周边的民间文化、口头文学等形式,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和特色。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尊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二)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皮影戏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想象力、精神价值及思维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宿州市灵璧县皮影戏是弥足珍贵且具有丰富价值的文化资源,记载着灵璧县人民的生活习俗。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文化认同感,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新文化的孕育提供动力支持

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创造新的文化,为新文化产生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基础和活力源泉。皮影戏灵巧而形象、夸张而诙谐、质朴而细致,是其它剧种所不具备的。例如在影视行业,运用现代科技将皮影元素融入到国漫中,催生新的文化产业,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中增强文化活力。

二、传统皮影戏的发展现状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皮影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已存在二百年之久,风格独特。在清道光年期间,创始人来兴宽从将皮影戏传入灵璧再到后来的“来门风格”,“来门”皮影以形成鲜明的灵璧地方色彩,并在苏、鲁、豫、皖等十多个省都留有灵璧皮影艺人的足迹,门徒遍及全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灵璧皮影戏的繁荣时期,全县有40 多个班社,皮影剧目达300 多个,皮影艺人达100 多人,到2011 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逐渐通过智能手机、电视、现场演唱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皮影戏发展陷入困境。

目前皮影戏也面临着缺乏传承人、老皮影戏艺人门下弟子甚少等现实的威胁。当年的皮影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自身精力不足,大多数老皮影艺人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后代进行传承,而且很多年轻人由于皮影技艺难度较高、前期投入周期长和收入不成正比等原因不愿意去学习和传承皮影戏。此外,在教育知识体系中,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度不高,有些年轻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皮影戏,而书中呼吁大家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也只是成为了一句口号,在实际生活中皮影戏对于大众来说还是很陌生。再加上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甚至没有观看过皮影戏团队表演,导致当地居民都没有听说过皮影戏,从而缺乏领略皮影戏的魅力的机会。

如今,皮影戏在现代高科技影视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皮影戏面临的市场越来越少,同时也面临着继承人逐步减少、大众普及率低等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对皮影戏的格外重视,国家针对这些问题开始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为抢救、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注入一股力量并有重大的意义。

三、传统皮影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不够新颖,内容缺乏创新

皮影戏的题材陈旧不够新颖,其内容无法更新,一些宣传的知识和道理如今也不再适用,使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随着时间的流逝,皮影戏旧有的内容与程式都是固定的,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创新皮影戏。那么就导致皮影戏很难融入现代文化,同时,观众的审美意识却在时刻变化,很难抓住当下观众的目光。

(二)缺乏传承人和高素质的皮影戏专业人员

皮影戏渐渐衰落,皮影艺人缺乏专业的表演舞台,再加上现代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观看和欣赏皮影戏的人们逐步减少,使得皮影戏演绎人员收入不稳定,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就造成皮影戏发展陷入困境。由于从业人员的稀缺,高素质皮影戏专业人员也变得更加稀缺,随之传承人也越来越少,有的地方的皮影戏流派甚至正在面临着无人继承,皮影技艺濒临消失的局面。

(三)皮影戏宣传力度不够,普及度较低

虽然皮影戏于2011 年被选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皮影戏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皮影戏了解甚少、局部地区的皮影戏面临着无人继承等现状。在许多地方,很少或几乎看不到与皮影戏相关的宣传活动,一些对皮影戏感兴趣的观众甚至都没有欣赏解皮影戏的途径,皮影艺人们也没有表演的机会,以至于在宣传过程中,没有搭建起观众和皮影艺人间的桥梁,最终宣传陷入了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安慰这种尴尬的境地。人们是对皮影戏的了解还是相当匮乏,从本质上来看,皮影戏只受到了保护而没有其发展,更没有发扬,这些情况阻碍了皮影戏的传承。

(四)皮影戏技艺难度大

皮影戏表演对皮影艺人有着极高的要求,能够灵活地展现皮影道具是皮影艺人的基本功。圆润浑厚、丰富多样的优秀唱腔,高超的皮影舞弄技术,精湛的皮影雕刻技艺都是皮影艺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这些从侧面突出了皮影戏技艺难度大,皮影艺人在制作某些皮影人物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拥有全面的技艺。皮影艺人只有达到基本标准,才能向大家展示一个完整的皮影表演。当然,这也是检验皮影艺人是否合格的准则。因此,过高的技艺难度也是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的原因之一。

四、非遗文化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现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皮影戏的宣传展示,创新皮影戏的制作方式和体验方式

随着近年来网上《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播,观众们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看见非遗文化、聆听非遗文化、欣赏非遗文化。宿州市灵璧县的皮影戏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传播形式,将皮影以动画的方式展示给观众,简化传统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艺术创造者们在使用二维动画的关键帧技术和Flash 动画技术设计动漫人物造型时,应该结合皮影中人物的特点,反映灵璧皮影戏的真实面貌。利用科技创新将皮影戏制作与VR 技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皮影戏也可与游戏相结合,将皮影元素融入到游戏之中,并在游戏剧情中设置有关皮影戏的内容,介绍有关皮影戏的知识,从而让人们接触皮影,喜爱皮影,做传承和保护皮影的践行者。

(二)政府应该为皮影戏提供一定的基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促进皮影戏的发展

皮影戏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缺乏物力、人力、财力的问题,皮影戏的传承更是没有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政府应该设立宿州市灵璧县皮影戏文化产业链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大力推动皮影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皮影戏的品牌塑造和市场宣传,推动皮影戏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皮影戏产品的形象,实现灵璧皮影戏的快速发展

扩大皮影戏文化产业的规模,开拓皮影戏的海外传播市场,从而实现艺术形式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转换。例如设计特色文化产品,将灵璧皮影戏与文化用品相联合,制作与灵璧皮影戏有关的胸针、钥匙扣、徽章或者具有旅游特色的伴手礼等,让人们在观赏或使用这些产品时会自动联想到灵璧皮影戏的样貌,从而潜移默化地加深人们对灵璧皮影戏的印象。这不仅对传播灵璧皮影戏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推动了灵璧区域经济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积极推进皮影戏与各高校开展合作

皮影戏文艺工作者应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皮影戏传承人,并促进皮影戏与外地皮影艺术之间的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皮影戏也可以和各高院校展开合作,将皮影戏引入课堂,开设类似“走进灵璧皮影戏”的选修课,增加大学生对皮影戏的了解。皮影戏进课堂燃起了学生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加入保护和传承皮影戏的队伍,做皮影戏传承的践行者。

五、结语

十九大以来,国家不断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为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创造良好环境。皮影戏创作者们也集聚了新的传承动能。宿州市灵璧县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皮影戏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藏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值得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护和传承,将其发扬光大。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推动当地皮影艺术的发展。国家、政府、人民群众要共同努力,促进皮影戏繁荣发展,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宿州市灵璧皮影戏
我们来演皮影戏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妙峰灵璧
山魂
文山
福延山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皮影戏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