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素养下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究

2021-08-31李粤锋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教材素养

李粤锋

广东省乐昌市第一中学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投资也越来越大,音乐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课程,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但是,教师在教学期间发现,音乐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水平不大,针对这些教学现状,教师要革新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善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并且积极为学生创设李玉培养学生的人文环境,树立人文观念。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一、人文素养教学视野下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符合我国教育改革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向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音乐知识的学习较为简单,只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即可,然后勤加练习,即可达到精通的地步,但是学生的自身素养却没有办法通过这些知识提升。音乐可以很好地舒缓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与我国的制定的教育方针一致,完全符合我国的教育要求[1]。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每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一样,一些教师对音乐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全面,但是在教学时,却还是存在一些瑕疵。在人文素养教学的要求下,进行音乐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多重教学模式,在进行音乐课堂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提高学生的涵养[2]。

(三)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学习知识,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有一定的倾斜的,二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门技巧,满足学生对精神世界的文化需求,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完全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的。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如何在人文素养视野下进行高中音乐教学

(一)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一些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是否适宜。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注重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之外,还要关注学生之外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过更好地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想要在上课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为学生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讲授“音乐与人生”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讲述音乐对人生的影响,这节课的内容不一音乐教学为主,教师在带着学生对这节课学习时,首先带着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音乐有着怎样的魔力,他是怎样影响人的,比如,教师问学生:“你们放假时喜欢听音乐吗?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便开始进行音乐环境的构建,这样学生在后续的音乐课堂学习中便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了解音乐的发展史,品世间百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熏陶。

(二)创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环境的构建之外,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学生。一些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解课堂知识之外,便再没有讲解其他内容,因此,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教材上,更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在教学时,结合相应的教学课程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渗透人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的掌握情况,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

例如,在讲授“高亢地西北腔”这节课时,中国地大物博。国土辽阔,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这节课主要是讲述关于中国西北西北腔的音乐文化,教师在讲这节课时,先不向学生介绍西北文化,先将自己准备的一首西北歌曲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倾听,待学生听过两遍之后,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接着教师再带着学生了解西北腔音乐态势,有助于学生了解这方便的知识素养,了解西北的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想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教授学生的教师文化素养就首先得达到一定的水平。很多教师对乐理知识精通,但是对学生自身的素养提升不是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自身的阴雨素养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在上课期间对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备课之外,在课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这样不仅在教授学生时 变得容易,也为学生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独特的民族风”这节课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数居多,少数民族人口数较少,但是这并不影响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专属文化。教师在讲这节课时,先不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先带着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中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比如,葫芦丝、羌笛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去整理一些资料,充实自己,然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

(四)调整教学方式,突出课程人文性

音乐课堂的教学不应该以课为主,更应该以人为主。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注重音乐课程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感受,这是非常不对的,教师在教学期间,利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突出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性,加强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想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之前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课程的人文性,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导[4]。

例如,在讲授“醇厚的中原韵”这节课时,这节课涉及中原文化的乐理知识,教师在讲这节课时,首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讲出自己对中原乐器文化的了解,试了解学生对这些文化的知晓程度,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进行补充讲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体现音乐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调整自己不一样的教学风格,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量,还能对扩充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充学生的精神世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更容易接受这节课的知识,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使用多重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五)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容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也来源于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而结合课本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课本教材的内容。充分挖掘课本教材,根据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渗透人文教育,这样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有着极佳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例如,在讲授“飘逸的南国风”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涉及南方的某一些文化,讲这节课之前,教师西安搜寻一些课本教材上是否还有一些与这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将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来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减缓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高中教师的教学还是以课本教材为主,因此,教师在上音乐课时,要立足于课本教材,充分挖掘课本教材内与人文素养相关的素养,紧扣时代的主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立足于课本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紧密结合相关人文学科

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与学科的属性还是有着极大的联系的,而音乐是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一堂课,非常符合人文教育,根据教学要求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与人文素养的联系。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依靠教师带着学生学习,然后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现如今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课堂。加强音乐课堂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自身素养[5]。

例如,在讲授“鼓乐铿锵”这节课时,这节主要是讲述中国的鼓文化,虽然只是涉及一小部分,但是教师在讲这节课时,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寻找相应的音乐历史文化,向学生传授一些知识,接着教师再带着学生学习鼓相关的音乐知识。将音乐与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音乐层次的提升。将课堂内容与相关的文人素养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将音乐文化与相关的人文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绩的提升。

总而言之,音乐课堂的学习,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负责人,要善于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善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加强音乐课堂和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同时,结合自己所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人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人文教材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