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理论视角探索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信任协同机制的建立
2021-08-31韦英琴李盛福
韦英琴 李盛福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贵港 537100)
1 农产品供应链基本运行模式
1.1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组织核心形成的供应链,是我国非常典型的传统农产品生产交易模式。长期以来,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模式在农产品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该模式的主要成员包括农产品生产者、中介组织和广大零售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广大村镇地区形成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可以具体分为销地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2种类型。其中,前者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的新发地、大钟寺、岳各庄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后者具有代表性的有山东寿光、深圳布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
1.2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
近年来,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逐渐开始兴起,该模式在结合传统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引入“企业+农户”的思路和经验所形成的新型产业链设计成果。目前,该模式不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运作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是我国农业进行现代化探索的重要成果。在该模式中,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在产业链的运行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和关键地位,可以作为凝聚更多资源的平台来有力吸引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积极参入,也吸引了更多的产品分销渠道资源,为农产品的交易活动省去了不必要的环节,有效提升了农产品交易的效率和效益。
1.3 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品流通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产品供应链领域所发生的一大显著变化,零售商逐渐代替生产商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在此过程中,供应链中的商品生产商的核心地位也发生动摇,其地位被大型零售商所逐渐取代。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种更加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在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体系中,由处于分散状态的小农户通过合同签订的方式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将产品批发给产品加工商,以此来完成产品的销售,这便是围绕着大型零售商所建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体系。在该产业链的运行过程中,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地位主要是通过建立大型连锁超市为载体来进行体现的,如在国内比较知名的丹尼斯、华润万家,世界著名连锁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等,便是大型零售商的代表。其所销售的农产品多以半成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这些大型零售商主要是通过合同的方式将产业链的中上游组织紧密联系起来。
1.4 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逐渐成熟,一批具有现代化经营功能和特点的农产品物流基地也纷纷建立起来。农产品物流基地是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生产基地建立起来的,双方属于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关系,但是物流基地与批发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所形成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中心,以广大农户、农村经济合作者组成的农产品生产者、农资供应商、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分销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终端消费者等。
2 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信任博弈
2.1 一次博弈
如,博弈效应仅存在于农产品供应链成员A和B 2个主体(产品产生资料供应方和产品生产方)之间,并且双方之前没有合作的经历,也不知道未来是否还有合作的机会。两者所形成的交易关系就可以理解成一次博弈。在这个博弈关系中,双方只能采用2种策略,即守信或违约。一次博弈的得益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一次博弈的得益矩阵
2.2 有限次重复博弈
如,将重复博弈的次数设定为N,将第一次静态博弈理解为原博弈,按照博弈理论来分析,如果原博弈G有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那么就能够对任何正整数N,重复博弈G(N)有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这也就是说,获益的各方在每个博弈的每个环节都会采用G的纳什均衡策略,并且其在G(N)中的总获益为G中获益水平的N倍。由此可以得出,如果重复博弈的次数是有限的,纳什均衡策略必然会存在着违约的结果。
2.3 无限次重复博弈
由于在信息完全情况下所存在的无限次重复博弈问题,如果产品供应链中的A方和B方存在着多次博弈关系,发生一次违约或欺诈行为,那么后者必然会做出报复或还击的决策,从而导致违约方在长期的合作中不得不做出逆向选择来增加合作的成本,这便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核心观点。无限次重复博弈能够有效防止双方在交易中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3 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信任协同机制的建立
农产品供应链构建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风险,其中包括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如图1所示,风险的存在给农产品的供应链构建造成隐患。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风险的规避,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信任协同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3.1 收益风险合理分配
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如价格寻找费用、合同签订费用、激励奖惩费用等,都属于交易成本的一种。交易成本之所以会存在,既有来自于人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于客观上的因素。前者主要指的是由于人存在着机会主义认知等所做出的有损道德的行为,后者主要指的是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传统的经济学思想观点中认为,在特定的利益限制下,经济主体所做出的决策应当是理性的,但是在实践中,经济主体所具有的理性思考和认知往往会受到信息传播内容、速度以及个人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如果想要确保决策具有良好的理性,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信息成本、激励奖惩成本。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机会主义是不考虑其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私逻辑。为了杜绝机会主义造成的干扰,应当对合同内容进行完善,让交易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支付更高的交易成本。与此同时,供应链在运行中必然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或未知的因素,从而导致供应链运行中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加。与避免机会主义相似,合同内容的完善需要设计更加完整细致的条款,以增加签约成功的难度,这样便增加了交易成本。竞争是市场经济秩序中非常重要的调节器,市场竞争越充分,相关经济主体的合作的选择空间就越大,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交易成本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该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合作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市场议价来获得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在合同的洽谈、签订和激励、奖惩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会以线性的方式进行增加。在供应链的管理运行过程中,会让组织边界的扩张目标变得清晰明确,各个参与主体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这样一来,在各个层级交易中所产生的费用成本可以在供应链内部实现消化,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让供应链上的利益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3.2 构建共同信任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户均未有效参与到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中来,以家庭承包为主要方式的生产模式导致其生产能力较为薄弱,不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如果遭到市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农户将面临着非常惨重的利益损失。在市场经济体系机制的构建中,农户增收、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仅依靠农户或企业、商家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需要一个整体的供应链发挥应用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信任协同机制建设中,应当将广大农户和各个农联有效组织起来,参与到供应链运行管理中来,不断培育和增强各个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这样才能确保供应链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提升,让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充分实现农民增收。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畅通运行,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让其贡献发展成果,共担经营风险。另外,信任在供应链中还发挥着“粘合剂”、“润滑剂”的作用,让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得到有效的协调,从而让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过程变得更加灵活。供应链上的成员之间开展的交易活动,均会受到信任的支配,为维护成员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保证,有了信任作为基础,交易成本就能够得到明显降低,让各个成员都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利益。
3.3 实现信息共享
供应链是核心企业将农户、经销商、零售商等参与主体有效整合起来的、具有商业交易功能的链条体系。在这个链条中,各个参与主体的目标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其在利益上也有着一定的独立性,所受到的资源约束等条件也各异。针对此情况,如何将这些即统一又独立的各个参与主体实现畅通高效的信息共享,是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益的关键所在。从理论角度来看,通过合同的签订来满足参与主体在供应链上的利益需求,应该大于不参与供应链的主体所获得的利益回报;另外,还需要保证参与主体在参与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上的利益最大化。从技术角度来看,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必须以先进畅通的交流技术为保障,如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和信息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互联网技术,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等。另外,供应链所运用的信息共享技术,应当与自身的运行特点和方式相适应,由于不同的供应链内部具有不同的系统结构、经营目标和技术条件等,所选择的信息共享模式也应当有着明显的不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产品供应链运行实践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会存在着配合不密切、信任程度不高等矛盾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通过合同的完善、建立规范严密的运行制度流程以及构建稳定适用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巩固和增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为供应链运行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