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琵琶在京剧伴奏中的作用和魅力

2021-08-31黄聪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琵琶剧目乐队

黄聪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包含了表演、文学、歌唱、武术等多个部分,音乐为京剧进行舞台表演时的重要组成成分。琵琶为民乐代表,艺术特色鲜明,既能体现出抒情婉转,也能体现出奋进盎然。音色比较纯净,音高响亮,并且音域比较宽广。进行琵琶演奏时,通过运用丰富技法能够将多元情感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琵琶在京剧中的运用,能够使京剧在呈现时更具吸引力[1]。

一、琵琶在戏曲中的基本发展历史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中国戏曲的起源为说唱艺术,将琵琶作为伴奏乐器可以追溯的历史比较久远[2]。在元代时,戏曲家高明《琵琶记》中主要描述的就是主人公身上背着琵琶然后进行沿途卖唱寻夫的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琵琶伴奏早就在元代已经出现,一直到今天,琵琶依然是进行说唱时伴奏的主要乐曲,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苏州弹词,其为江南风格,使用的伴奏乐器便是琵琶。在北方曲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京韵大鼓。就当前戏曲艺术发展来讲,很多古老戏曲剧种中仍然会将琵琶作为伴奏时的主要乐器[3]。如在昆曲和秦腔中均会使用琵琶进行伴奏,这说明戏曲伴奏中琵琶运用历史比较久远。同时在一些新兴剧种中,也会使用琵琶进行伴奏,其中主要为黄梅戏、评剧等。

二、琵琶在京剧伴奏中的重要作用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4]。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京剧伴奏一般由文场三大件构成,也就是月琴、京胡、上京二胡以及三弦,传统模式下,京剧进行演出时,琵琶极少会出现,即使在京剧中出现,也主要是通过京剧当中人物进行独奏表演的形式呈现,如在《秦香莲》《琵琶记》中琵琶就作为剧中道具出现,同时部分艺人进行剧目演出时,为将个人技艺展示出来,会在现场中进行琵琶弹奏,但是上述两种情况并不属于琵琶伴奏在京剧中的体现,琵琶伴奏在京剧中的运用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一)适应戏曲变化唱腔

现代经济的发展为琵琶在京剧伴奏的运用提供了发展契机,现代题材具有一定特殊性,京剧表演中,传统伴奏乐队整体上比较单薄,适应性也比较差,一些原本不使用的乐器和西洋乐器运用在了京剧伴奏中[5]。在此情况下,琵琶便出现在了京剧乐队中。但是京剧伴奏中琵琶的运用并不偶然,也不是在强加状态下呈现,这主要得益于琵琶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其与戏曲表演形式之间具有较好适应性,其“品”、“相”以及“十二平均率”能够适应戏曲不断变化的唱腔,能够进行自如转调[6]。基于乐器特性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模式中的三大件在演奏时,仅能演奏单音,这主要是受到乐器自身性能影响,琵琶的运用能够使这一问题有效解决。由于其具有多个品位,因此能够将乐队中比较需要的音符比较自如地进行弹奏。进行弹奏过程中,右手指法比较多,演奏时可以结合唱段、剧目进行选择。

(二)呈现出旋律美

琵琶右手技法可以将其分为轮指类型以及弹挑类型,那么半轮、长轮、双弦轮以及满轮等都是建立在轮指基础上。就琵琶左手技法来讲,整体上比较丰富,推拉揉吟会结合情感需要进行适当处理[7]。并且弹拨乐特有“点”的组合特色性比较明显,通过点形成的“颗粒感”属于琵琶特有音乐特色,声音好像珠落玉盘,整体晶莹透亮。对于琵琶来讲,不仅具有“点”的特征,在旋律上也具有线条美。“点”进行发音时延音短,因此进行旋律较强内容的演奏时,需注重对技法的运用,技法运用时需体现出娴熟性,并且运用气息、音乐性等将“点”充分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线条美。对于琵琶来讲点与线怎样在京剧发挥作用,需注重相关经验总结,进行京剧伴奏过程中,点使用的比较多,一般会运用弹挑、滚奏对轮指进行取代,然后结合情绪对强弱进行合理处理。

三、琵琶在京剧伴奏中的魅力

(一)琵琶运用于现代戏伴奏当中

京剧伴奏中琵琶的运用最早在现代戏中,因此将革命样板戏作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戏属于琵琶在京剧伴奏中运用的探索阶段,这与传统模式下运用的京剧乐队对比,阵容上变得更为丰富,伴奏时整体感染力也获得了明显提升,在现代戏中,整体上琵琶的表现比较出色,由于它的发音清脆、明亮,富于颗粒性(颗粒性是指它在弹奏一个长音时,不是连绵的一个长音,而是由很多个小短音连成的),手法多样,技法复杂,能够实现以声传情感,因此在样板戏这种题材中发挥的优势比较明显[8]。如在现代京剧剧目《智取威虎山》当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主人公在假扮土匪以后进入到敌人内部的故事,打虎上山戏的一段可以将其视为序曲,主要表达了主人公在进入到匪窟之前在林海雪原进行驰骋的情况,借此将主人公的豪情壮志抒发了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必胜的决心进行了烘托。此段音乐节拍自由,具有较大起伏,通过使用琵琶,音符整体颗粒感更为强烈,部分地方还将琵琶扫弦运用在了其中,和声效果比较明显,也体现出了这段情境中的激情与豪迈。

在现代京剧剧目《杜鹃山》当中,有“家住安源”唱段,主要表现内容为柯湘同阶级弟兄倾诉身世的唱,从感情层面进行分析,从原本娓娓道来到愤慨澎湃,同时音乐逐渐伴随人物感情变化发生了变化,由原本亲悲伤缓向着激越锐利发展。运用琵琶扫弦的方式增强此段唱腔整体音乐性,也将柯湘一家人比较悲惨命运和反动派实施的残忍暴行比较清晰地呈现了出来[9]。其中“秋收暴动风雷骤”表达了主人公置于黑暗当中看到光明的心情,这时的心情比较复杂,琵琶伴奏中运用“双弹”以及“小扫”将这一句需体现出的张力充分表达了出来。

琵琶不仅能够表现奋进昂扬思想感情,运用于现代戏曲也能体现出“以柔克刚”明显特性,其在演奏技法上比较独特,因此在呈现舒缓音乐时也会得心应手,如京剧剧目《红灯记》当中,“说红灯”这一部分李奶奶以及李铁梅深情念白,此段进行配乐时,体现出了舒缓平实,体现了奶奶对于孙女无限疼爱,也体现了李铁梅对于自己父亲的深深敬重,同时对革命也十分神往。在这部分中使用了琵琶独奏,其中中高音属于琵琶音色中比较圆润的位置,音乐呈现出的和谐饱满和演员流露的感情之间高度交融,进而使观众观看了一幅生动的革命画卷。

(二)琵琶运用于新编剧目伴奏当中

新时期,新编剧目逐渐增多,观众对于剧目的要求更高,这也需要高水平的乐队与之相配合,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剧目的高水平。在背景下,京剧的乐队需进行革新、扩充、改良,结合剧目、演员、观众的不同,针对乐队整体音乐走向和乐队内部构成进行合理调整,进而获得让人满意的演出效果,在此情况下琵琶魅力得到了体现。

大型京剧《赤壁》在开场时,让人感觉惊艳之处便是琵琶。开场时,运用了琵琶声声、舞韵翩翩拉开了序幕,开场设计从整体上来讲极为精彩。大幕未启,琵琶一声先声夺人,该段运用的故事为楚汉之争《十面埋伏》,琵琶体现出的张力使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当时激烈的情景得以生动呈现。鼓声渐起以后大幕被拉开,观众观看时会发现舞台的不同,京剧“上场门”在乐声中会“动”起来,在琵琶与交响乐队之间完美融合情况下,身着汉服的舞者,随门依次而出。琵琶在音色上干净透明,并且旋律温婉,在整齐的鼓点中,舞女逐渐走出。实际上,琵琶和汉代特有的折腰舞本身存在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并且琵琶音色比较特殊,因此在表现古典舞时,应将其作为首选,舞台中视觉美,以及舞台下听觉美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

《碾玉观音》属于近些年新编剧目中把琵琶地位进一步提升到和三大件基本齐平的一部作品。这个戏无论在配器还是作曲方面,均进行了创新,琵琶在戏中的表演十分出色。故事发生于南宋时期的临安,如今为杭州,《碾玉观音》在音乐风格上主要是江南风格,体现的是小桥流水,展示了江南的浪漫多情。主题曲选自于南宋姜夔创作的《杏花天影》,曲子风格浪漫,受到大众喜爱程度比较高,近几年的多部电视剧都对其有所应用,其中主要为《甄嬛传》《大明宫词》等。可以通过琵琶展现江南风格,表现小家碧玉逐渐向我们姗姗行来的情境。

(三)琵琶伴奏对于传统剧目的影响

返璞归真属于艺术门类中追求的高境界,琵琶运用于京剧中最高境界也是如此,琵琶当前已经成为传统京剧进行伴奏时的重要乐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琵琶与京剧古典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使观众产生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这是对琵琶的肯定。当前很多传统剧目中逐渐加入了琵琶,进而使乐队整体上更加精彩。如程砚秋《锁麟囊》,“春秋亭”戏中表现为贫富存在差异两位姑娘出嫁过程中遇雨,花轿一同在春秋亭进行避雨,此时,富姑娘听到了贫姑娘发出的哭声,其中有猜测内心情感的唱腔,在此过程中,琵琶的运用使这场戏在音乐上变得更为丰富,整体颗粒感十分强,观众听时会感觉如同小雨般鲜活灵动。张君秋《秦香莲》剧目中,其中“琵琶词”唱腔伴奏展现了琵琶在发挥的妙处,风格上体现出了以点带线,以及将秦香莲有冤无处诉说心境刻画得十分清晰。其中人物进行琵琶弹奏时并未发出真实声音,伴奏的琵琶恰好能够弥补此缺憾,进而通过虚实相生形式使观众产生艺术享受。

四、结语

总之,京剧艺术底蕴比较深厚,其他艺术门类在发展中可以对其进行学习和借鉴,京剧创作的过程中需重视学习和探索传统艺术。将琵琶运用于京剧伴奏中,能够使京剧剧目呈现出更完美效果,京剧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多将琵琶运用在其伴奏中,并对演奏技巧进行不断挖掘,实现对演奏意境的有效捕捉,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与统一,进而推动京剧的繁荣和琵琶艺术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琵琶剧目乐队
舞台剧目
花的乐队
琵琶老店琵琶声
梦想乐队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花的乐队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乐队指挥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