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探讨

2021-08-31吴丹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旅游

吴丹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乡村振兴体现在乡村的产业与文化及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振兴,而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在文化功能和生活功能及生产功能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同步展开,利于打造乡村生态景观化与乡村特色产业景观化及整体风貌景观化和文化景观化,能够快速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空心化或逐步走向消失等方面的问题,但在景观化设计工作复杂繁琐,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值得深入研究。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间的关联性

(一)方向契合

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以景点与饭店等要素构成的景点旅游模式,俨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旅游体验需求,发展全景观化的乡村旅游,加强旅游文化与产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整合,俨然成为了现代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全域旅游方面,将乡村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业的转变,利用产业经济取代传统的门票经济;通过“旅游+”的开放性旅游模式,逐步取代以往的封闭旅游自循环模式;企业的社会共建共享发展方式,逐步取代以往的单打独享;由综合目的地服务取代以往的单一景点景区建设,采取多措并举的改革方式,切实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实现发展成果的多维度转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需打破传统固化景区景点的局限,不仅需要将整个乡村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还需做好民俗文化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及乡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统筹推动,实现乡村空间的全面景观化建设,从而高度契合乡村振兴的方向。

(二)要求契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围绕生活富裕与乡风文明及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等总体要求,积极建立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发展全景观化设计的乡村旅游,更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旅游业拉动了多种关联产业的发展,利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利用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风俗文化等资源,积极推动生态宜居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等,更利于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机制,更利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三)影响因素契合

经济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条件,而影响乡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发展乡村旅游,还需加强对影响游客吸引力方面因素的研究。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然资源。景观等自然条件好的乡村,更适于发展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以尽快实现。二是区位条件。交通便利或靠近城市、位于重要风景区周边的村落,在发展旅游业与振兴发展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三是文化遗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及全景观设计,直接受民俗风情与民族文化及传统建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四是基础设施。水利与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是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共同支撑。

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固化的几何形态景观,会让大众逐渐产生视觉疲劳,更无法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而乡村独特的景观环境与空气质量与生活节奏,能够让旅游者放松身心,得到心灵上的净化与情感上的熏陶。随着小康社会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通过景观设计,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严重缺乏创新,政府出资包办,利用固化的样式与模板,整治修缮乡村的道路与房屋等,难免会给人留下人造自然景观与水塘过度硬化及配套设施城市化和模块化村庄等旅游的刻板印象。尤其是跟风与趋同性的乡村景观设计,不仅限制了独特乡村文化与产业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旅游与文化传承效果不尽理想,违背了建设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

三、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对策

(一)保留自然生态基底

保留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是营造乡村景观的重要前提。缓慢的生活节奏与清新的空气质量,是城乡发展最大的区别,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业最大的吸引力。因此,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需充分展现乡村独有的自然景观与田园风光,实现田间资源的高效利用,统一规划乡村的田间地头与闲置公共用地,摸索性的打造微菜园与微果园及微田园等生态景观,为游客打造自然和谐的田园旅游环境。围绕生态驳岸进行水体改造,强化水体的自然排蓄功能,积极营造山水相间的自然景观。如在成都市郫都区广福村九组的旅游景观设计中,在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中,从美观性与使用回收方面等角度出发,根据周围的环境景观,统一分类设置垃圾桶,并在垃圾桶的外观颜色与标识方面统一设计。沿道路与水渠及河边栈道及旅游主题区域内,新增设垃圾桶的放置位置,保持村庄内部的环境卫生干净。在垂钓休闲主题区与主题民宿康养中心及养身茶座主题区增设公厕,利用生态材料降解公厕内垃圾,达到标准后可用于农家肥。公厕外部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在休闲垂钓主题区,完善河道流域沿岸的标识指示设施与垂钓设施,增设垂钓平台与服务管理点。治理河内的垃圾与淤泥,逐步实现规范化经营。河边环河观光木栈道与河边休闲平台加强修葺和维护,定期修剪栈道与河道旁的植物绿化,达到休闲与垂钓等观景功能。

(二)保留地域建筑风格

在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需注重村庄肌理与地域建筑风格的保留。作为村庄独有的标志,村庄肌理与特色建筑都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具备较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历史性与地域性等特征,共同营造了各村庄独有的肌理。而建筑更是乡村文化的直接体现,包括宗祠建筑与居民建筑等,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与文化,是乡村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制定留拆规划,收集村民的意见想法,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保留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不破坏乡村休闲人居环境。在建筑的修缮中,建议就地取材与修旧如旧,维持其地域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损毁严重与无法居住的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可用于菜地与村庄绿化等乡土景观营造中。如在韶关梅花镇深塘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古子坑村以余氏宗祠为载体,建立粤北客家文化景观体验地,并在原有乡土景观与传统建筑的依托下,建立了明清传统村落度假休闲精品项目。针对于余氏宗祠为古子坑文史博物馆的改造,围绕保留村落原有肌理的原则,迎合粤北客家民居特征,利用全息影像与沙盘等现代科技修复余氏宗祠,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了古子坑盛期全貌。围绕八仙文化元素的主题,增设了通玄宅与葫芦岛和开悟堂、濠梁酒楼等特色鲜明的接待设施。砌筑材料以当地石材为主,恢复祠堂前广场内半月形风水塘,并采用石板铺设广场。广场周边利用庇荫乔木,设置人性化休闲游憩场所,更利于乡土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保留乡村文化

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需科学处理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间的关系,避免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属性消失。注重文化符号的适度使用,重新修建的文化展示载体,注重其勾起乡愁等作用价值的发挥,避免游客产生视觉疲劳,使其对景观设计有更多的感触。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的农耕文化更是根深蒂固与丰富多样,作为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在城市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与衬托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更能够呈现出浓厚的自然气息。城市游客通过体验农耕文化与乡村生活,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触动。农耕文化体现在特色民居与乡间美食及田间地头等方面,都是可以让游客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通过乡村景观,能够反映出当地居民的行为与生活状态,尤其是村庄空心化的发展阶段,村民的消失,促使农村的生活气息缺失,而寻找童年记忆成为了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真正目的。因此,需合理展开乡村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等方面,需留住乡愁与村民,才能实现历史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挖掘手工艺与曲艺等非遗,通过文化节与艺术节等活动,向游客呈现富有文化与艺术魅力的乡间故事,从而让游客印象深刻。

(四)打造产业景观化

首先,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结合乡村气候与环境及物种和资源等特色,推动中草药材与畜禽及水产和茶叶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专业村,营造浪漫花海与水果长廊及五彩梯田等美好风景。积极推进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建设工程,打造农事体验与创意农业及循环农业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农产品展售与乡土餐饮及放牧和森林游乐等旅游功能。培育农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模式多样化。其次,积极打造乡村农家乐。作为吃喝玩乐的旅游核心环节,通过仪式化与景观化的设计,为游客提供享农家乐与购农家物及吃农家饭和住农家屋等方面的良好体验。农家乐提供餐饮与会务及种植养殖和农产品采摘等一体化的旅游功能,在装饰等方面突显地方特色,更利于营造开放与轻松的旅游氛围。打造农家乐品牌形象,不断创新与丰富开办方式,走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改变以往农户单打独斗与无序竞争的发展格局。最后,加强扶持乡村特色加工。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产品与节日文化用品及传统工艺品和特色食品,实现观光与购物一体化。将美食节与购物节等旅游活动,实现线上下的宣传与销售等方面的整合,实现特色产品与休闲度假及体验需求等方面的有效对接。

四、结语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不能主观随意与一蹴而就,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在乡村文化与产业等建设方面突出当地特色及品牌形象,带给游客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实现乡村旅游中的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等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旅游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旅游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