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艺术特色辨析

2021-08-31韩舒臣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木版浮世绘年画

韩舒臣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木版年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典范,体现出了中国民间独特的美好愿望及审美意识。而浮世绘作为日本绘画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对日本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总体来说,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存在的巨大差异。以下便是对二者艺术特色的具体辨析。

一、中国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题材文化比较

中国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在题材的选择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木版年画以世俗社会生活为题材,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历史、艺术、民俗等多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神仙题材。这类题材作为年画的源起,是年画早期的表现内容,主要取材于佛、道、儒神和民间的俗神,主要包括玉皇、门神、财神、观音、钟馗和龙王等等。长期以来,人们将其张贴在家中是为了达到驱恶求福、保平安的作用,另外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理想与向往;二是小说戏文故事题材。这类题材主要是对一些历史人物、戏剧、传说故事等进行描写和评价,例如“红楼梦”、“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等,这类题材一方面可以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得人们在欣赏故事获得娱乐的同时受到知识的教育,可谓两全其美;三是风俗画题材,这类题材除了一些节令风俗画,还包括许多再现生活场景、社会风俗场景的木板年画,例如“中秋赏月”、“五谷丰登”、“同庆丰年”等,极具生活气息;四是喜庆祥瑞题材。这类题材主要包括一些动植物、人物以及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它们大多数都是采用以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人们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例如花象征富贵吉祥,鱼象征年年有余等。

日本浮世绘主要服务于崇尚金钱和享乐主义倾向的富商和普通民众。在题材的选择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人像画。包括美人画,就像我们中国的仕女图,但浮世绘是一种市井画,所以画的美人大部分都是妓女、茶屋的招牌女郎,后来又出现了街头美女的题材。也包括役者绘,一般是指以比较出名的的歌舞伎演员为主要题材的浮世绘版画。还包括武者绘,它刻画的是一些历史传奇小说中的武士形象,这一点与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有关,所以在浮世绘中还包括残忍打斗的艺术场面;二是风景山水画,这类题材以自然风光为主要表现对象,例如比较出名的的《富岳三十六景》就是很好的代表,它出自葛饰北斋之手;三是春宫图。多指以性交为题材的绘画,色情是其象征特征。

综上所述,二者虽然在题材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然而,中国木版年画反映的是下层阶级具有的浪漫情怀,再加上中国人自古讲究“和”、“德”,向往和平与美好。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吉祥幸福生活的期待,中国传统木板年画大多以祈福吉祥为主题,或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节;浮世绘是日本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物衰”情节的日本式审美思维通常会贯穿其中。因此,在浮世绘中,我们很少看到幸福的画面,多是充满悲伤的画面。

二、中国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构图形式比较

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在构图形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美和满是紧密相连的,满意味着“多”、“全”、“美美满满”即为“圆满”。所以构图饱满是中国木版年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年画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的,这与自古以来阴阳理论对中国人的影响密不可分。此外,在中国木板年画中,人物的各个部分追求完整,这是由于受到中国下层阶级的求全意识和欣赏习惯的影响。所以不论是门神、娃娃题材都喜爱采用饱满对称的构图。叙事形态的展开式构图也是中国劳动人民又一高超的表现手发。它表现为画面的物体形象从左至右或者从上到下,依次一一排列,诉述不同时间,地点的故事情节,所以特别注重故事的整体性。例如著名的传统木板年画《女十忙》,描绘的是农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要经过十个步骤的画面。它就是采用这种叙述式构图来表现人们在劳动中各种不同的状态,环环相扣,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

日本浮世绘版画在构图上更加灵活自由,很少出现对称的画面。这种不对称的形式主要是源于自然界,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整个画面。浮世绘的画面通常把人物的脸藏在扇子后面,或者把身体的一部分藏在屏风和窗帘后面,达到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作用。并且他们在主题性绘画中,通常不会把故事表现在一个画面中,而是选择某一个局部、动作、瞬间等来暗示故事的发展情节,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例如非常有名的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他创作的浮世绘作品就不太注重画面的完整性,而是善于利用局部描写来刻画物体,这也是日本“物哀文化”的体现。例如他的作品《东海道五十三次》,描绘的就是他从江户至京都路途中经过的53 个驿站,东海道是江连接了江户与京都的一条交通要道。

综上所述,在构图形式上,中国木版年画追求完整、饱满、对称、装饰性的构图,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这与中国人的求潜意识和自古以来受到阴阳学说的影响有关。而在浮世绘中,很少出现对称画面,画面形象追求更加灵活自由或局部的构图,这与“物哀文化”影响下,日本人的自然观念以及生命意识有着极大的关联。

三、中国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色彩搭配比较

中国木板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着不同的区别。民间存在一句口诀;“年画要新鲜,才能中人意”。所以中国木版年画大都喜爱使用视觉冲击力较大的纯色或者对比强烈的颜色来表现画面,例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等颜色,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使画面既火红热烈,又和谐统一,极具祥和、喜悦之气。例如木板年画作品《连年有余》,它是采用中心构图法,将主体物胖娃娃放置于画面中间,其肤色白哲,有着红扑扑的脸蛋,衣服蓝绿相间,与怀中鲤鱼的红黄相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

日本浮世绘在色彩上很少会出现纯色或者是对比强烈的颜色,整体给人一种高雅脱俗的感觉。并且很多浮世绘作品的配色都非常清淡,蓝是淡蓝,绿是淡绿,总之颜色的饱和度都不高,看着特别悦目,并且同一颜色往往深深浅浅有不同层次,虽不浓烈,但统一又明媚。这与日本人在潮湿气候中巧妙地把湿气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有关,使之成为了一种审美情趣。比起耀眼的东西,日本人似乎更偏爱于青苔下的荫荫绿意。

综上所述,在色彩比较上,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追求火红热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是促成传统色彩知觉的思想基础,使年画紧密联系民生,形成色彩语言的情感关照,延续着民族地域色彩的朴真;而日本浮世绘版画趋于平和与淡雅,在色彩上很少用纯色也正是日本自身悲情的一种真实写照。

四、中国木板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线条运用比较

中国木板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在线条运用上更是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木版年画的线条比较单纯明快、黑白对比强烈。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阳刻为主,并施以阴刻,运用对比的手法,呈现出古朴、刚柔并济的自然效果,另一种是以较为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画面,同白描类似。整体上来说,中国木版年画线条粗细相间,粗中带细,细中有粗,这在年画中也被称为阴阳相符,符合中国传统观念。

相对来说日本浮世绘一般是采用纤细且流畅的圆滑线条来表现画面,整体简练概括,带有一定的写意性。例如鸟居清信的“蚯蚓描”,就被称作是日本线描艺术的高峰,可见于其作品《演剧常盘御前图》《美人少女图》等中。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因此在日本文化中多崇尚孤寂美、悲伤美。并且在“物哀文化”的影响下,不管是画面物体线条的笔触的粗细,还是疏密的程度,也能从侧面体现出画家的真实情感以及画面的表现意义,从而更好地激发观赏者的想象。

综上所述,在线条运用上,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具有粗健奔放,阴阳兼施的特征;而受到“物哀文化”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版画比较纤细流畅,并且线条的疏密、粗细、笔触都体现了画家自身的情绪及画面的意义。

五、结语

本文重点对中国木板年画和日本浮世绘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差异与两国不同的社会背景、民族特点以及两国人民不同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得出:在题材选择上,中国人讲究“和”、“德”,向往和平美好,日本人受“物哀文化”的影响,自古悲情。因此,木板年画多为祈福吉祥,而浮世绘多为阴郁悲伤的表现形式;在构图形式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受到“阴阳学说”和求全意识的影响,追求饱满对称的构图,而在浮世绘中,则更多地追求灵活自由的构图,这与“物哀文化”下日本人的自然观念以及生命意识有着极大的关联;在色彩搭配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是促成传统色彩知觉的思想基础,所以在色彩上追求火红热烈。而浮世绘版画追求的是平和与淡雅,少用纯色就是该民族自身悲情的真实写照;在线条运用上,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具有粗健奔放,阴阳兼施的特征。受物哀文化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版画的线条更加趋于纤细流畅。总而言之,通过对中国木板年画和日本浮世绘的艺术特色辨析,希望能够更好地挖掘两国文明深处极富魅力的民族艺术,让二者得到更好的交流与发展。

猜你喜欢

木版浮世绘年画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侯琪版画作品选
浮世绘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浮世绘
浮世绘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