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充满诗意的教师

2021-08-30徐艳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5期
关键词:张老师诗意美的

徐艳霞

做了25年的中小学教师,似乎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做教师应该是一种什么感觉。直到捧读张家海老师的《找到做教师的感觉》一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做教师的感觉还可以如诗一般淡泊、隽永。

在书中,张老师这样解说诗意:所谓诗意,就是始终保持新鲜、纯粹的姿态,泰然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挑战;所谓诗意,就是用心体味、细心观察,将那些美好或意义深刻的片段一一留存;所谓诗意,就是学会思考,让那些值得铭记的经历和故事变成人生的永恒;所谓诗意,就是把教育变成生活,让做教师变得如呼吸一般自在自得……简言之,教书、育人、成长、生活,就是做教师的全部。本书近70篇章,从张家海老师的诗意人生出发,奏响一首“教师感觉十部曲”,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张老师真挚动人的情感、诗意美好的生活、悠然自得的态度,给我一种很独特的心灵感受和启迪。

一、耐心等待,相信每一朵花儿都有春天

“每一朵花儿都有春天,要用心、用情去灌溉,倾听花开的声音。与其说是我们催放了花朵,不如说是花儿圆满了我们的生命。”或许有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话过于诗意,但事实和道理就是如此。我们都是世间的凡夫俗子,生命中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不足为奇。可就是那些纯真可爱的孩子们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愿意让我们陪着他们度过美好的青少年时代,是他们鲜活的生命“圆满了我们的生命”。

孩子们就是一朵朵小花,可能有的花期长,有的花期短;有的开花早,有的开花迟;或者有的本就不开花,但我们不能剥夺他拥有春天的权利。张老师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老师,带着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发现孩子们身上的生长点,也就是我们教育的唤醒点、推动点和摇动点。

面对一个科任老师放弃、同学们嫌弃甚至低年级孩子都欺负的学生,张老师主动走近他,和他交心谈心,与他一起定目标,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让他做自己的科代表,有事没事总找他,先从体力劳动开始“给他一份事情做”,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爱护他、保护他。慢慢地,孩子就有点点改变,可能这个改变的时间会比较漫长,但张老师依旧充满信心,他相信“每一朵花都有春天”。

张老师提醒我们认真领悟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一个课堂内外都“我行我素”的后进生,张老师相信提醒的力量,一次次在课堂上温馨地提醒他、鼓励他,后来偶尔发现《一本书的力量》——把书拿给他看,改变他原来的生活,一本接着一本。张老师认为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书籍,引导后进生观察周围的世界。

我们需要有张老师这样纯粹的心态,不掺杂任何东西。回想起班上的小熙,发现她的听写只对了两三个,我发火了;发现她上课不听讲,我发火了;发现她不讲卫生,我发火了。但是我不在教室时,她会主动倒垃圾;午休时会主动到我的身边来写作业。我明白小熙也想进步,也很努力,只是比别的同学慢一点。为什么我不能给予她更多的耐心呢?

其实,教育就是慢的艺术。慢一点,可能将一颗种子捂热;慢一点,可以等待一颗休眠的种子醒来;慢一点,可以聆聽花开的声音。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二、引领成长,笃信每一个脚步都有印痕

张老师说:“教育人生,需要我们保持一种自我体悟后的小小的、慢慢的、创新思想的成长自觉。”成长,对于我们来说,从来就是自己的事情。有一句话说得好:“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在张老师看来,只有自己认识到成长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才会自觉行动起来。这其中,阅读、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2017年的暑假,我参加了“楚天卓越班主任高端培训”,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在业余时间,不是阅读就是写作,有时候是阅读与写作兼顾。3年来,我读完了30本教育专著,写下将近40万字的阅读笔记和阅读感受。习惯了每天写点什么,比如我的学生、我的同事、我的课堂、我的新朋友等等,不知不觉中写了200多篇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班会设计。其中有50多篇发表在《中国德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博览》《德育报》等10多家报刊上。参与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都有获奖,一篇谢师恩主题征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19年8月,我有幸蝉联班主任类宜昌名师。

追寻梦想的成长路上,我遇到全国各地的教育大家、优秀的老师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徐永晨和张成全老师、江苏朱华忠老师、枝江张家海老师、安徽查达江老师、山东杨雪梅老师、麻城肖新见老师,还有宜昌杨胜利老师等,是他们的鼓励,才让我坚持下来。还有报刊等平台的好编辑,比如格格老师、丫丫老师、欣荣老师等等,是他们一路鼓励、信任和支持,才让我悟出了一点点思考和读写的门道。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我知晓了他人先进的理念,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其实,成长就是“拜师学艺”,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能够求“改”思“变”。每一个成功者必然是自内而外的突破,而那些使用外力强行打破的鸡蛋,永远孵不出鲜活的鸡仔。

三、用心体味,坚信每一个过往都值得回忆

张老师说:“生活,过往的、当下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只要你在生活中愿意向往美好、发现美好以及创造美好,就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张老师将教育教学和教师生活中的那些感动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发生在教室、办公室里的平凡事情,那些发生在学生、同行、家人和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他都能发现美妙之处。

在《父亲的“劳动观”》一文里,张老师读出了父辈们最朴实的观念“劳动不就是锻炼身体吗?”他把这句话作为人生箴言,告诫自己和学生。劳动既换来了收获,又锻炼了身体,劳动是人们生活中双赢的事情。就连散步,张老师也能发现乐趣,享受乐趣。和爱人一起散步,不仅仅是脚下的“享受”,还是思想上的“盛宴”。《走,散步去》一文让我们领悟到所有的疑团都可以在讲述、倾听、讨论中渐渐散开。

有样学样,我也学着去发现。一次升旗结束后回教室,学生队伍路过班级清洁区,我发现一位同学跑到班级清洁区的垃圾车旁,捡起一张白纸和一个花花绿绿的食品袋,扔进垃圾车,又快速跑回队伍,跟着队伍继续往前走着,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那一刻,我心里一热,不禁感慨:多么懂事的孩子!好有责任感的孩子!

那天放学铃声响了,我发现一位瘦小的同学在检查桌凳的摆放。只见他穿梭在一排排、一行行的桌椅间,时而帮同学们把椅子推到桌子下,时而捡起桌子下的小垃圾。一切完成后,他小跑来到电源开关处,准备关灯拉总闸,“老师,您先走出教室,我要关灯了。关灯后,教室里比较暗,不好进出。”我心里暖暖的,多贴心的孩子!

还有好多个“发现”,怎么我以前没有捕捉到这些教育中的“美丽”?这就是《找到做教师的感觉》给予我的力量。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除了发现美的眼睛,更应该有体味美的心灵、创造美的能力,让幸福触手可及。虽然这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一本好书就有这样的魅力。教育孩子时,自己要有一颗“长不大”的童心,让自己“慢”下来;自己要主动长、用力长、铆劲长,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会是快乐之源。

猜你喜欢

张老师诗意美的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