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价值点,融合读与写

2021-08-30陈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升华文本融合

陈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39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以文本为载体,立足文本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打破读写之间的隔阂,以读促写,以读助写。“读写结合”古今有之,中外亦有之,如朱熹的“自然纯熟”说与程端礼的“销铜铸器”说,他们认为读是源,写是流,读是发生点,写是生成点;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2004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也认同读写结合,在读写结合的实践操作中将课文区分为三种使用形态:用件、例文以及定篇。

“读写结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读”“写”结合滞后脱节的现象,教者常将读写结合训练放在课末进行,学生练习的时间紧张。读写结合训练的滞后,必然导致读写训练的脱节;其次,读写结合易出现低效化的情况,其具体表现是:读写内容无序化,读写结合方法指导泛化。总之,在课堂实践中,读写训练结合缺乏科学有效的系统整合。

在读写结合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读”与“写”紧密结合,从阅读文本中努力挖掘蕴藏着的写作教学价值点,引导学生关注剖析文本“寫什么”,洞察作者“怎么写”,以此作为“读”与“写”的联系点和结合点,迁移和转化写作教学价值点,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融合”。这些写作教学价值点,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写作支架,阅读与写作的知识移化、能力移化、情感移化、价值观移化便由此实现紧密与高效的结合,最终达成了读写的融合。

接下来,笔者便以教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完成写作《成长》为例,简述如何寻找读写结合的有效价值点,构建两者紧密联系的桥梁,从而实现读写结合的共融。

【微课程导学案】

作文标题是《成长》,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成长的经历,成长使人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成长”的关键是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

初写问题症结:平于叙述,“成长”过程过于平淡。

写作支架一:细腻描写,对比凸显。

借鉴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围绕“我”从悬崖脱险的过程,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并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来展现个体心理成长的过程。如起初“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这些都体现出“我”起初的胆怯、恐惧、犹豫不决;到后来“我往后移动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我”开始放下恐惧,勇于尝试;最后“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我”收获了自信和成就感。

第一次作业:自己阅读搜集相关文章,推荐一篇好文,进行第一次修改,关注描写的手法以及主人公内心前后的心理对比,补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第二次写作问题症结:环境描写过于单薄,不能很好地突出所刻画的人物,不足以彰显主题。

写作支架二:环境描写鲜活人物,丰满文本。

借鉴点:在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的,它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性格、品质等,推动情节发展。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如“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段环境描写出了时间变化,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情感心理的外化。时间本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慢下了脚步,显得在“慢慢地”过去,太阳的光影也是“慢慢”拉长,更突出了等待的漫长和“我”心理上的无助感。

第二次作业:自己阅读搜集相关文章,推荐一篇好文,进行第二次修改,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文章开篇与高潮部分各加入一处环境描写,鲜活人物,丰满文本。

第三次写作问题症结:结尾局限于事件总结,缺乏由实到虚的普遍性升华。

写作支架三:结尾升华,由实到虚。

借鉴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这样写道:“我还惊讶地意识到,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令人害怕的情境,并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应付——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己上过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回头看时,不禁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文本将一般经验升华为人生经验,由实到虚,由一般到普遍,由感性到理性。

第三次作业:自己阅读搜集相关文章,推荐一篇好文,进行第三次修改,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结尾升华,由实到虚。

“读写结合”是将阅读介入写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教师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要避免陷入方法指导泛化的误区,需善于做好减法,一切从学生和文本实际出发,基于阅读文本的写作教学价值点,开展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突出重点,从宽泛走向聚焦,让写作指导有“迹”可循,将“读”与“写”紧密联系,真正实现读写融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散文阅读与入格作文衍生写作有效融合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2018/02/60)

猜你喜欢

升华文本融合
贪吃蛇升华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