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有效结合
2021-08-30李惠芳
李惠芳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且教学难度较大。不同于小学阶段,初中生所要閱读的文本更加复杂,内涵更加丰富,假如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其热爱阅读。群文阅读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本,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其阅读能力。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在群文阅读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2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仅仅依靠课文和练习册中的阅读题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没有与课内阅读进行结合,导致学生理解不足,阅读成了一种形式,没有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群文阅读概述
1.群文阅读的定义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师生根据兴趣或实际需要选定一个或多个议题,并围绕议题选取一组相互关联的文本,而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文章特点、主题和内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观点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选取的文章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课外搜集到的。这样,学生阅读到的内容更集中,阅读效果也更好。
2.群文阅读的特点
首先,群文阅读的任务具有情境性,即学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阅读或合作探究,而后完成阅读任务。其次,群文阅读的议题具有引领性,这是因为学生所阅读到的文章具有共同的议题,能够促使学生有效讨论,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此外,群文阅读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学生阅读的文本来源广泛、体裁多变,故事情节各不相同。最后,群文阅读的方法具有思辨性,群文阅读是通过使用比对、辨识、拼读等方法来进行的,强调学生的思辨过程。
3.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群文阅读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阅读兴趣。在群文阅读中,文章间的关联性强,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系统的阅读框架,提升整体阅读的能力。此外,群文阅读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集众人之所长,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群文阅读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制定议题
兴趣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的第一动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学目标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因而制定群文阅读的议题也离不开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来制定议题,不仅可以提高议题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还兼顾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来制定多个议题,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议题并分组阅读讨论。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前四课都是描写四季美景的美文,教师可以据此制定“感悟四季之美”的议题。以此类推,教师还可以制定“亲近自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寓言中的启发”等多个议题。这些积极健康的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奋发向上。具体的议题数量根据学生人数决定,每个小组控制在6至8人左右。教师应当将所有议题公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抽签决定选择顺序,所有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一个议题,进入相应的小组。分组完毕,由学生搜集阅读素材,然后交由教师把关。教师应当严格把控群文阅读中的文章质量,避免学生接触不良信息。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方可仔细阅读文章并展开讨论。
2.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群文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形式,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本,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因此,群文阅读虽说更加贴合学生的兴趣,却提升了阅读难度。教师应当将多种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选择性地泛读、精读,提升阅读效率。这样,学生能够快速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讨论,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专项阅读课,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以八年级上册的《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致浏览课文,再将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有的时候不需要逐字逐句去推敲文本中的所有内容,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无法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在通读文本后,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中心句,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文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最重要的,文章的第一段为第一部分,表明写作动机,第十四段至末尾为第三部分,这些内容泛读即可。而二至十三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用平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部分的写作方法和重点事件,明确时间线索,将有关母亲的描写用铅笔划出来,并在一旁批注,仔细阅读。
3.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明辨是非,提高感悟能力。而群文阅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学生要就阅读到的内容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能了解其他人对于同一文章的不同看法,促使学生加深思考,不断感悟。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节阅读讨论课,鼓励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节课最好只分析讨论一两个小组提出的观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小组讨论,整合组员的观点。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议题,阅读到的文章题目书写在黑板上,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某个小组的群文阅读议题为上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可以先将本组的文章分发给其他学生传阅,在此期间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提出观点,再用一些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之后,认为人类极大程度破坏了自然环境,应当为此负责,便可以用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北极熊流离失所,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这个事实来证明,促使其他同学进行反思。
4.应题写作,巩固阅读收获
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二者互相成就。群文阅读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了解各种文章的体裁,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议题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巩固从阅读中收获的知识,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中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进行写作,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用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后精心点评。以上文中提到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议题为例,学生可以自由确定角度和题材展开写作,然后将模仿的范文与自己的作文上交,由教师进行对比审阅。有的学生擅长摆事实、讲道理,便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有的学生则不喜欢写太多空泛的理论,便可以在作文中塑造一个模范人物的形象,或是客观描述一件事情,写一篇记叙文。在考试的时候,不允许写诗歌,但诗歌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诗歌。而教师在评阅的时候,应当仔细对比原文与学生作文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客观评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制定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写作能力,巩固阅读收获,组织并开展各类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顾燕燕《浅析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2期。
[2] 杜正红《初中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有效结合研究》,《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13期。
[3] 冯蓓《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分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