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GDF-15、GP73、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08-3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肝炎肝细胞标志物

田 霞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鹤壁 458000

众所周知,肝细胞癌和肝硬化与全球的高病死率相关,由于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较多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1]。因此,尽早确诊疾病、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对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细胞癌检测的标准血清标志物,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不令人满意,肝细胞癌的最佳诊断标志物依然缺乏[2]。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诊断各类癌症的重要肿瘤标志物,近年来研究显示,GDF-15、GP73水平改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重大,但有关3项联合检测能否提高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目前仍未完全明确[3]。为此,本文就AFP、GDF-15、GP73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1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B超、MRI证实及病理学确诊[4];(2)采血前未开展放疗和化疗;(3)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2)开展检查前应用过有关药物者;(3)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者;(4)拒绝或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5)无完整临床资料者。研究组140例患者中男95例,女45例,年龄28~64岁,平均(41.65±3.68)岁;疾病分期:极早期(0期)35例,早期(A期)56例,中期(B期)28例,进展期(C期)17例,终末期(D期)4例。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患者,排除肝占位性病变。其中肝硬化120例(肝硬化组),男89例,女31例;年龄26~65岁,平均(41.35±3.26)岁。慢性肝炎150例(慢性肝炎组),男98例,女52例,年龄26~62岁,平均(40.98±3.75)岁。选取100例体检肝功能、肝炎标志物检查、腹部 B 超、查体等均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5~65岁,平均(41.82±3.46)岁。研究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于血清标本采集前1 d,由检查者指导受检者于晚上8:00之后禁食,于第2天抽取3~4 mL的空腹静脉血,30~40 min静置后放入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低温离心15 min后放入冰箱中备用。采取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对所有标本的GP73和AF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美国R&D Systems公司生产的人GDF-15血清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严格依据说明书中规定执行各项操作。AFP参考区间0.0~8.0 ng/mL,GDF-15参考区间0.0~0.5 ng/mL,GP73参考区间<100 ng/L[5]。

1.3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比较研究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AFP、GDF-15、GP73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分期的AFP、GDF-15、GP73水平。

2 结 果

2.1研究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AFP、GDF-15、GP73水平比较 研究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的AFP、GDF-15、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FP、GDF-15、GP73水平较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健康对照组更高,肝硬化、慢性肝炎组的AFP、GDF-15、GP7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AFP、GDF-15、GP73水平比较

2.2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AFP、GDF-15、GP73水平比较 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期及D期患者的AFP、GDF-1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期患者(P<0.05),但B期以下AFP、GDF-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AFP、GDF-15、GP73水平比较

2.3AFP、GDF-15、GP73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GP73、GDF-15和 AFP 3项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项或2项联合检测(P<0.05),但特异度未见明显增加。见表3。

表3 AFP、GDF-15、GP73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3 讨 论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据调查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多万例新发肝癌,其中绝大部分为肝细胞癌,我国的肝细胞癌位居世界之首,近年来患病人数不断升高,同时发病呈日渐年轻化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6]。由于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导致检出率不高,但进展迅速,使得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棘手,预后较差[7]。为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需采取合适手段对疾病开展早期筛查。

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的成员之一,通常在胎盘和前列腺中有所表达,不会出现在其他器官中,但若体内出现炎症、肿瘤等病理状态时,病灶区域的血液中GDF-15水平将会异常升高[8]。MOHAMED等[9]研究显示,GDF-15能促进HepG2细胞的生长、繁殖与迁移,并认为其可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由0期至D期,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其GDF-15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肝细胞癌患者病程和GDF-15水平之间呈正相关。AFP属于胎儿期合成的一类胚胎蛋白,已被广泛应用到肝癌诊断中,是目前唯一推荐用于早期诊断筛查肝癌的血清标志物,但其单项诊断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够理想。有关研究表明,血清AFP上升的肝癌者占80%左右,但在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患者中均存在AFP水平升高的情况,且在部分肝细胞癌早期患者中AFP呈低水平或阴性[10],主要由于这类肝细胞分化程度接近正常或变形坏死程度严重,大量结缔组织存在于癌组织中,因此,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特异度不高,临床还需与其他诊断方式相结合[11-12]。本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患者的AFP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但其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仅为63.51%、86.92%,单靠AFP诊断早期肝细胞癌并不适合。GD73作为一类Ⅱ型跨膜蛋白,主要存在于高尔基体表面,在健康者肝脏中,大部分肝细胞不表达GP73,即GP73正常的表达量较低[13],但随着临床对GD73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GP73表达虽与肝脏肿瘤组织大小、分期、分化程度等无关,但在肝癌组织中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正相关,临床常将AFP与GP73联合检测。于艳华等[14]研究证实,GP73与AFP联合检测为肝癌诊断的可靠肿瘤标志物。本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患者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伴随肿瘤分期的增加,GP73无异常变化,提示GP73可作为肝细胞癌诊断的可靠肿瘤标志物,但有关肿瘤不同分期与GP73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探讨。

综上所述,血清GDF-15、GP73与AFP联合检测能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肝炎肝细胞标志物
《世界肝炎日》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