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alance Chart模型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研究

2021-08-30陆婉月

关键词:投入产出进口贸易

陆婉月,李 晖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商品结构。从价值链角度看,贸易结构的优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中转变被动地位的重要契机,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促进贸易结构优化,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国贸易结构的优化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贸易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产品结构和贸易技术结构两个方面[1-3]。Marvasi(2012)借鉴了 Rodrik 与 Haus⁃mann等(2007)计算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方法,构建了进口技术复杂度指数。[4-5]Wong等(2013)研究发现中国的进口结构已经从以资源类和低技术商品为主转变为以中等技术和高技术商品进口为主。[6]杨军等(2012)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补偿指数分析了中非农产品贸易结构。[7]郑蕾等(2015)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8]贾净雪(2015)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中间品进口的商品结构及其分配结构。[9]魏浩等(2015)构建国际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分析框架,测算了中国进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趋势。[10]杨柳(2019)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建立了一套测量贸易结构优度的方法和指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11]

以上研究主要是通过各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对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不能直观地反映一国的贸易结构。基于投入产出表的Skyline分析法是用于分析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与贸易结构的有效方法。[12-13]这种方法最早由Leontief(1966)提出,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出各产业的进、出口率及自给率,考虑了产业波及效应,绘制Skyline Chart(天际线图)直观地反映一国的贸易结构。[14]近年来,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利用Skyline分析方法对产业及贸易结构进行分析[15-16],但仍存在不足:天际线图没有对进出口的贸易来源进行区分,不能反映中国与各国间的贸易关系。

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改进后的Skyline Chart分析模型——Balance Chart(均衡图)分析模型,对中国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具体边际贡献如下:(1)基于EORA数据库构建包含15个大区域、26个产业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EORA数据库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数据,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的生产联系,测算结果更加全面;(2)考虑各个国家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处理得到区分进出口贸易来源的中国投入产出表;(3)利用Balance Chart分析模型计算2000年、2015年中国各产业的进、出口率及自我供给率,分别绘制2000年、2015年的中国进出口Balance Chart,从产业和贸易来源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在丰富贸易结构分析方法的同时,扩充了中国贸易结构相关理论研究,也为中国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模型介绍、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其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假设一共有R个区域,包括A、B等国和ROW(其他国家)。其中,ZAA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本国各部门所生产中间产品的消耗矩阵;ZAB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B国各部门所生产中间产品的消耗矩阵;ZAR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ROW各部门所生产中间产品的消耗矩阵。YAA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本国各部门所生产最终产品的消耗矩阵;YAB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B国各部门所生产最终产品的消耗矩阵;YAR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ROW各部门所生产最终产品的消耗矩阵。XA、XB、XR分别表示A国、B国、ROW的各部门总产出向量;VA、VB、VR分别表示A国、B国、ROW的增加值。

表1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基本框架

基于表1,可以将多区域中间产品输入矩阵定义为Z:

将多区域最终需求矩阵定义为Y:

将多区域总产出列向量定义为X:

将多区域增加值行向量定义为V:

根据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特性,表格的每一行代表了各个地区相应部门的需求结构,每一列代表了各区域相应部门的输入结构。首先,任何地区每个部门的产出总是等于该部门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之和。用I表示单位列向量,则有均衡方程:

其次任何地区各部门的产出总是等于该部门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之和。用I′表示单位行向量,则有均衡方程:

(二)Balance Chart分析模型

均衡图(Balance Chart)是一种描绘特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可视化方法,Balance Chart分析模型是由天际线图(Skyline Chart)优化改进所得。两者都是基于投入产出表均衡模型推导而来,但Skyline Chart显示的是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包含具体的贸易来源。Uda(2019)对Skyline Chart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Balance Chart”模型,可以将每个部门的进出口贸易分解成几大贸易区域来显示。[17]下面将以A国为例说明如何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直接得到A国的Balance Chart。

通过计算A国对每个区域的中间使用之和,可以得到A国的中间投入矩阵;同样,通过计算A国对每个区域的最终使用之和,可以得到A国的最终需求列向量;根据多区域投入产出表还可以得到A国对B国的出口列向量eAB以及A国对B国的进口列向量mBA;即存在以下关系式:

A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列向量也有类似定义,此处不再列出。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特性,存在两组均衡方程。首先,A国每个部门的总产出总是等于该部门的国内外需求之和,则有均衡方程:

其次,A国每个部门的产出总是等于该部门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之和,有均衡方程:

其中XA'表示XA的转置。

绘制A国的Balance Chart需要以下数据:为满足国内需求所需要的总产出;为满足出口所需要的总产出;假定所有进口由国内生产,国内生产这些进口产品所需要的总生产额。将(13)式两端分别除以可以得到中国各产业的产业内部自我供给率s的表达式(14):

上式中s=1意味着国内生产完全可以满足最终需求,也表示由国内生产满足所有最终消费。E为出口诱发额占最终需求诱发额的比率,可以看作出口率,反映了以国内最终需求诱发额为基准的相对出口规模,体现该产业的出口能力。M为假设在国内生产进口产品的生产诱发额占最终需求诱发额的比率,可以看作进口率,表示相对进口规模。根据(14)式,生产部门的自给率s的值反映国内的生产满足国内最终需求的能力。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EORA数据库。EO⁃RA数据库是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开发建立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现发布的数据包括1990—2015年各国国内以及统一部门分类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6个部门的贸易与环境账户的相关数据,具体部门分类见表2。

表2 产业部门划分

本文利用EORA数据库中提供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26个产业的进出口相关数据,但EORA所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过于庞大,为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度,本文将对原有数据进行合并分类。从EORA数据库中获取包含189个国家(地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之后,将其划分为15个区域并对区域进行编码(具体区域划分见表3)。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向、列向平衡关系,将每一区域内所包含的各国家的数据进行合并,从而得到包含15个区域的大区域投入产出表。为绘制Balance Chart,利用中国与其余14个大区域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合并处理之后得到包含区分贸易来源进出口数据的中国投入产出表。

表3 区域编码及划分

三、基于Balance Chart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发展情况,本文将采用宇多贤治郎提出的Balance Chart方法,计算2000年和2015年中国26个产业部门的进、出口率及自我供给率,分别绘制2000年和2015年的Balance Chart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一)2000年Balance Chart分析

利用EORA数据库计算各区域间贸易流数据发现:2000年中国最大的贸易来源区域是美国,西欧是第二大贸易来源区域,其次分别是日韩及北美(除美国)地区。选取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量最大的前四个来源地区绘制2000年中国Balance Chart(如图1所示)。Balance Chart中各产业宽度的大小反映了各产业生产占比的大小;从纵向来看,-100%线到加粗线条的高度为自给率的大小;0%线为自给自足线;0%线以上柱状图部分的高度为各产业出口率的大小;0%线以下柱状图部分的高度为各产业进口率的大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贸易来源。

图1 2000年中国Balance Chart

首先观察各产业柱状图的宽度,从中不难看出2000年中国产业占比最大的部门是金融中介和商业活动,其中进口贸易主要来自美国和西欧地区;产业占比第二大的是石油、化工和非金属部门,该产业部门的主要进口来源依然是美国和西欧地区;食品饮料部门的产业占比居于第三,其第一大进口来源是西欧,其次是美国。此外,农业、电气与机械、零售业和运输业的产业占比也比较高。产业占比较低的主要是渔业、其他制造业、回收、私人家庭以及再出口和再进口部门。

观察图1中加粗线条可以发现,大部分产业的加粗线条都位于0%线以下,这说明2000年中国大部分产业的自我供给能力较差。下面按照三种类型对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的供需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第一类是自给率超过120%的产业,只有采掘业的自我供给率高于120%。采掘业

的自给率为141%,进口率为29%,出口率为70%,其出口率远高于进口率,2000年中国采掘业除了可以满足国内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外,还进行了大量的出口贸易,这也说明当时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

第二类是自给率高于100%但低于120%的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渔业、食品饮料、木材纸张、零售业等产业部门。这些产业的出口率高于进口率,说明它们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些产业的出口率基本上都在10%到20%之间,除了建筑业、公共行政和教育卫生这三个部门,它们的进、出口率比较低,都在10%之下,这可能与产业自身特点有关。

第三类是自给率低于100%的产业,这类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产及金属制品、电气机械、运输设备、其他制造业等。这些产业的进口率远高于出口率,说明它们并不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需要依赖进口贸易。此外,这些产业与2000年中国的支柱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进一步体现了进口贸易的重要性。

(二)2015年Balance Chart分析

从贸易流来看,2015年中国最大的贸易来源区域是西欧地区,日韩地区是中国第二大贸易来源区域,排在第三、第四的是美国和东南亚地区。绘制2015年中国Balance Chart,如图2所示。

图2 2015年中国Balance Chart

首先观察图2中各产业的产业占比,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产业占比最大的是电气和机械部门,其中来自西欧的进口贸易最多,其次是日韩和东南亚地区,中国对美国该产业的进口贸易与中国对剩下其他地区该产业总进口接近。产业占比第二大的是石油、化工和非金属部门,该产业最大的进口来源仍然是西欧,日韩紧随其后,来自其他地区的进口总量占第三。金属制品的产业占比居于第三,中国金属制品产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是日韩地区,进口占比约为西欧地区的1.3倍。此外,产业占比较高的还有金融中介和商业活动、运输设备、农业、教育卫生和其他服务、食品饮料等部门。产业占比较低的有渔业、其他制造业、回收、公共行政、私人家庭以及再出口和再进口等部门。

接下来分析各产业的自我供给情况,同样按照三种类型对相关产业进行详细分析:第一类是自给率超过120%的产业,包括纺织品和服装以及其他制造业,这两个产业的出口率分别为63%和76%,而进口率较低,分别为21%和15%。出口率远高于进口率,反映出中国纺织类产品和中国制造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类是自给率高于100%但低于120%的产业,包括木材纸张、维修和护理、批发贸易、零售、酒店餐饮、运输、邮电、金融及教育卫生等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的出口率和进口率都比较低,除教育卫生产业进、出口率为7%外,其它部门进、出口率基本在15%到25%之间。自给自足率仅仅超过自给自足线,国内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产业现有的供给虽然可以在总量上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人们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并不能仅靠国内的生产来满足。所以进口增长是必然的,这些产业的生产部门应当根据消费需求适当扩大进口。

第三类是自给率尚未达到100%的产业,这类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渔业、采掘业、食品饮料及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产、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再出口和再进口等部门。这些产业的进口率高于出口率,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整体上处于供给型约束状态。尤其是采掘业、金属制品、运输设备、电气和机械这几个产业,对进口的依赖性比较强,这几个产业的生产部门也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对象,需要进一步调整资源使用结构并提升相关技术。

(三)2000年与2015年中国贸易结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2000年和2015年的产业自给率和Balance Chart,可以看出中国的贸易结构发了巨大变化。从产业占比来看,产业占比前三的产业由金融中介和商业活动;石油、化工和非金属以及餐饮服务部门转变成了电气和机械;石油、化工和非金属以及金属制品部门。石油、化工和非金属部门的产业占比一直很高,说明石化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除此之外,产业的自给自足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从2000年小部分产业自给自足到2015年大部分产业自给自足。其中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0年其他制造业的进口率远大于出口率,而2015年该部门的出口率远大于其进口率。主要依赖于进口的产业也发生了变化,由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电气和机械;酒店餐饮等部门转变为采掘业。

2000年到2015年,中国贸易国别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区由美国、西欧、日韩以及北美(除美国)转变为西欧、日韩、东南亚、美国。西欧、日韩和美国依然是中国重要的进口贸易来源地,与东南亚地区贸易的增加可能与我国坚持“一带一路”政策有重要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EORA数据库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别绘制2000年及2015年中国Balance Chart,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从贸易来源来看,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区由美国、西欧、日韩以及北美转变为西欧、日韩、东南亚和美国。中国在与西欧和美国保持稳定贸易关系的同时,同日韩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在不断增加。此外,中国与中亚、北非及前苏联这三个区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较少,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次,从贸易相关产业来看,中国进口贸易额排在前三的产业分别是电气和机械;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产以及金属制品,贸易额排在第四的是采掘业。出口贸易最多的是纺织品和服装以及其他制造业,酒店餐饮、运输和邮电等服务业的出口贸易较2000年有所增加,但相较制造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后,从产业自给率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中国各产业自我供给情况有所改善,从小部分产业自给自足到大部分产业可以自给自足。2015年,大部分产业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整体进口率较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生产满足国内需求。但是采掘业、金属制品、运输设备以及私人家庭等部门的自我供给率低于100%,仅靠国内生产并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对进口的依赖比较大。

(二)建议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中国贸易结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密切关注中国贸易合作伙伴,优化国际经贸环境。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商议和签订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大力推动与重点市场国家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第二,优化进口结构,适时调整部分产品关税,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扩大先进技术装备进口。支持企业进口相关领域技术、设备及零部件,快速改善产品供给质量,增强有效供给能力,促使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到优势产业和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三,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加快形成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积极推动电力、运输设备等装备类大型成套设备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自给率较高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纺织、服装、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进口贸易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贸易统计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贸易统计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