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文创产业提升甘肃红色文化软实力方法探究

2021-08-30王茜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甘肃红色精神

王茜

(西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那么,如何坚定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发展文化事业才能讲好、传承“中国的故事”。这其中,红色文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中国的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符合中国人民需求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实现自我的文化产物,这其中即包含着革命的精神,也包含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积淀文化。

甘肃省是中国早期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地之一,因此,发展甘肃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而且对于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甘肃的总体文化软实力、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肃红色文化情况概述

文化抽象的概念,它既包含物质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红色文化所孕育的红色精神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试从红色文化的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两方面分析甘肃省红色文化的软实力现状。

(一)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具象形态

甘肃省是中国早期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地之一,长征、西路军、解放战争根据地的建立等红色印记为甘肃的红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且悲壮的痕迹。据笔者统计(表一),在甘肃有不少于15 处战役遗址;红色会议、根据地遗址不少于20处,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痕迹,也正是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迸发让今天的甘肃文化迸发出蓬勃的生机。这些红色看得到、摸得着的红色文化实体,也是甘肃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是甘肃省提升旅游经济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具象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得到推广,本文也将继续探究符合甘肃具象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推广载体。

表一

(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抽象形态

红色文化对内需要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对外需要具有影响力、发展力,内外合力才能体现文化促发展、文化促和谐、文化促进步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红色精神以及红色价值观正是这四种力量的凝练与体现,更被视为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其中,红色精神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其中许多内容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和鱼水深情2。革命精神是中华儿女在追求自由、民主和美好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所在。在甘肃广袤的土地上,有坚忍不拔的会宁会师精神,有坚守信念的南梁精神,还有忠于理想、不畏牺牲的西路军精神……这都是甘肃红色文化的内在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红色文化不是实体存在,却刻在经历过苦难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血里、信念中。今天,红色精神仍然在延续,在升华,也成为了助力甘肃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自信的巨大内推理与支撑力。

二、甘肃省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方法

红色文化抽象资源具象化和具象资源传播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建立红色文化纪念馆、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建立红色文化知识服务平台等。但是,如何发挥甘肃地域红色文化的区位优势,文化特色与发展路径,避免与其他地区千篇一律的重复是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甘肃红色文化如何“走出去”

红色文化跨地域传播的载体在传统形式上主要依托书籍、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等实物,或者是红色网站平台,而这些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目标人群固定化,接受方式被动化。当下,是互联网占据主要发声平台的时代,我国近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截至2020 年12 月,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如图二)。手机网络平台的普及使中国的网民数量激增,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9.86亿,较2020 年3 月新增手机网民8885 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手机APP、小程序、公众号、微博等成为新型的主流文化传播方式,简短且信息量丰富、图文化、快速化成为新的文化传播特点,且易于被人群接受。

图二

图三

那么,如何利用如此庞大的网络人群福利做好甘肃地域的红色文化传播,并且形成人群主动接受、主动求索的红色文化传播呢?首先,依托实物传播建立网络知识服务平台,使接受人群由差异化人群逐渐过渡至无差异化人群,扩大甘肃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其次,知识服务平台的内容应当对应传播载体,比如会宁会师文创系列产品所附加的网络知识服务平台,内容就应该紧扣长征精神,形成长征代表文化网络IP,传播文化形式以民众接受度高的小动画、漫画等,避免枯燥文字传播,达到短时间讲述清楚“甘肃红色故事”的目的即可,以借助网络时代的“快餐文化”传播方式,使甘肃红色文化的覆盖面扩大。助力红色文化这“土特产”搭乘网络高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成就的,文化是经济的地基,经济是文化的燃油。经济提升的实现、社会进步的发展,都需要夯实文化的基础,因此深入推进甘肃红色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甘肃红色文化知名度,才能最终产出实际的经济效益。

(二)红色文化需求者如何“走进来”

提升甘肃红色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增强甘肃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牢牢把握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的发展潜力与经济价值。

体验式、沉浸式感受是目前文化类创意产业的一种新兴模式,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另一类是场景复原式体验。红色精神的传播是抽象的,是感知的,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而沉浸式体验式最能够激发人类情感共鸣的一种手段,前期调研统计,甘肃地域红色文化的类型主要有战役遗址、会议政权遗址这两大类。无可否认,战争带给人的精神冲击文字和图片的传达都是有限的,目前,对于战争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还是勇敢图片、文字、器具展览,无法让参观者、学习者体会到坚韧不不屈革命精神和忠贞不渝的革命信念,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时间、空间的交叠,建立真正的情感共鸣,这是红色精神最直接的传播手段。目前,甘肃境内的红色文化展馆对这一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建议可以将甘肃地域的红色文化精神进行分类,如长征精神、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再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建立虚拟现实体验馆,实现红色精神最直接也是最深入人心的传播形式。甘肃有革命历史长河遗留下的血色文化,寻求有效的传播途径,吸引不同人群主动来了解文化,仅仅依靠文创产品、纪念馆的建立是不够的,只有精神上的共鸣才能达到文化的链条式传播效应。体验式红色旅游把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与甘肃的红色历史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更是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如何把甘肃红色文化“传下去”

00 后、10 后新生代是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革命先辈们为他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懵懂的孩子们、少年们如何能够铭记那段血染的历史。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折射了我国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以及未来社会的责任感。青少年群体对于文化的社会认同具有趋同性,因此加强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也是红色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重要环节。只有了解了红色历史才能体会,才能传承,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应该以认知为主,拓展为辅。开发甘肃红色文化相关的衍生品,如革命人物形象魔盒,革命场景拼插玩具,以红色故事为背景的关卡式益智玩具等,并辅以知识服务平台的搭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红色文化传播。

三、结语

红色文化软实力是基于红色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力3。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甘肃省进行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应充分加以利用。

红色文化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积极正面力量,将红色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为甘肃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红色文化带动地域经济协调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甘肃人去实现、去努力,并结合时代特征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甘肃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甘肃卷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