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一个“高big”的文题
2021-08-30郑可菜
大家都知道作文的题目,犹如龙的眼睛,有画龙点睛之大用。都说“题好一半文”,但在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同学往往对取题急就而成,不以为意,不甚上心。本课我们学习拟“高big”(意为“大大的、給人印象深的”)题要“get”的大招。
开讲之前,请大家做个选择题:
一般来说,你怎么取题?(可多选)
A. 拿话题作文题
B. 关键词前后加几个字
C. 写完作文随便安个题
D. 偶尔有“无题”
E. 谈××/×× 浅谈 、浅议、刍议、浅析/×× 之我见
显然,这五个选项,大家或兼而有之或偶有其一。而这样的取题方式恰恰是取题的大忌,往往会直接拉低文章水准。如D 项忘记取题,其分数实际上远不是阅卷标准里的“未写题目扣2 分”这样量化精确减分。实际上它关乎阅卷老师所给的印象分,而印象分是不可估算的。而像E 项“谈××”“×× 浅谈、浅析”之类的文题,比如“谈律己”“论平凡与伟大”“论机遇”“谈理想与立志”“论感谢对手”,因其“空”“大”“泛”,因其所有文题均可套此题,只见思维惰性不见创造性,更要命的是,此类题无法一窥写作者的思考深度、立意角度,因而此类文题也是“面目可憎”,极容易减分。
如何取题大有讲究。我们取好题的大前提是审好题,立好意。本课假设已经解决审题、立意上的问题,我们单探讨取题技法上每个同学要“get”的“大招”。
一、取题底线:加“动词”呈出自己的观点
我们先来判定以下两个话题作文的文题:
以“人生的屈与伸”为主题: A.《屈与伸》 B.《能屈方能伸》
以“诚信”为主题:A.《诚信》 B.《诚信为本》
显然,大家都会选择B项。因为A项中的“屈与伸”“诚信”是话题内容,是要求同学们阐明观点、生发议论的“论题”“话题”“主题”,这些不宜直接用来做文题。一般来说,若是名词性质的词语,都不宜做为议论文的题目,因为议论文的要义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取题的最低要求就是要明晰地呈出自己的观点,而有观点的表达最直接的方法是添加“动词”。比如,几则有关“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时评的文题:《以平凡人生诠释初心》《让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的高度》。
二、取题常识:从“是什么”到“怎么办”
我们在取题中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其原因在于没有厘清一个基本认知:议论文的文题往往就是明示自己的基本观点,议论文的标题即文章的中心论点。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我们来看看,以下四个文题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也可以思考如何改进使之更合适(试着在横线上写下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贴士】
在给“A与B”这类关系型话题取题时,如面对“坚守与放弃”“道德与法律”“自由与规则”“失去与获得”等两个矛盾或相近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借用以下拟题模型:
与其……,毋宁……
××之上,××之下
××至善,××至上
××诚可贵,××价更高
①《“榨干式”标语》→《__________》
②《现代版“范进中举”》→《__________》
③《励志不立志》→《__________》
④《竭泽而渔式教育》→《__________》
显然这四个文题已经切中这个文题的审题要义,即批判标语折射的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价值观。但其缺点在于只是揭出“现象”的“是什么”而没有给出自己对这类现象有态度、看法的“怎么办”。
其实,有了“文题是用以揭出自己的基本观点”这样的基本理念,将上述四个文题稍加词语,就完成了“是什么”到“怎么办”的转变:
①《“榨干式”标语》→《“榨干式”教育不可取》
②《现代版“范进中举”》→《“中举”莫学“范进”》
③《励志不立志》→《励志不如立志》《励志更要立志》
④《竭泽而渔式教育》→《“竭泽而渔”教育可以休矣》
【小贴士】
这里,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发现,要是文题呈现的是负面现象,我们可以用“××可以休矣”“××不可取”“切莫××”这个“否定型”的模型来又快又好地取题。比如媒体对“奖孝金”一事(为了让子女更好地孝敬老人而设置的一个奖励基金)的几则时评的文题:《“奖孝金”不可取》《切莫用金钱承担孝心之重》《切莫让奖孝金寒了老人心》。
三、取题进阶:化用名句,妙藏典故
考场写作中,我们追求字字如珠玑,句句有箴言。在保证文题能够直揭观点的同时,还要所追求的“有文采”“书卷气”。下面是对上文所提有关高考标语类作文素材取的题目,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①《教育应如水》
②《“千教万教教做真人”》
③《“中举”莫学“范进”》
这三个文题看似寻常,实则都各有“来头”:
①泰戈尔:“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小贴士】
这种化用名句、潜藏典故的高阶取题会让题目含蓄凝练;但必须要明确,观点隐在题目里,妙在不说破却让人一看即知。简而言之,题目里有个让人一看即知的“梗”,但不能藏得太深。切忌取成把“我爱你”说成是“今晚的月色很美”类不知所云的文题。
②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③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如果能在文题中直接引用简短的名言自然是最妙不过。但大家知道,拟写文题时,一般搜肠刮肚也难以寻到一个精准而又契合的名言作为文题。故而,我们提倡“化用名句,妙藏典故”是指化用与主题契合的名句,包括诗词、名言警句、成语、谚语等等,借用它们的结构,修改其中的若干个词,补上作文的关键词、核心词,颇能彰显写作者的阅读量和思考深度。像例③这样的题目中潜藏典故,以典故来切中命题的要义,让阅读者一看会心。这样的文题充满文采,是我们要孜孜以求的“高Big”的文题样式。
四、取题形式:对句、押韵、谐音、对比
以下两个文题有何特点?你认为它是针对什么话题而拟的文题?
题1 :《莫让“女权”成“女拳”》
题2 :《让“无G 的祖辈”跟上“5G 的我们”》
这两个文题很有特点,用了当下盛行的“谐音梗”,用一个文题就明示了全文的核心观点。题1 的观点是莫将追求女性与男性真正的平等与自由演变成女性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极端女权主义。题2 的观点是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要靠子辈“数字反哺”。
前文所述“奖孝金”的另两则时评的文题《“奖孝金”不如“尽孝心”》《让“奖孝金”唤醒“孝心”》运用押韵,形式上朗朗上口,内容上做到观点明确。
除了谐音、押韵之外,在取题上最容易上手的其他形式还有对句、对比等。我们一起来看看就以下作文题所拟文题:
【小贴士】
这种方法启示取题有捷径:紧扣材料,拆解关键词。“抠”出命题材料中的关键词后,在其前后添加词语,再在形式上去下功夫, 使之齐整化、对比化或妙用谐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高考前后,各地高三学生的撕书照片频现各大媒体。学生在教学楼前将废旧试卷和书页撒下,随着一声狂欢,瞬间碎纸如雪,飞了教室走廊一地。“撕书”仿佛演变成为一场肆无忌惮的毕业礼。
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题如果用由现象→策略可以拟为:《切莫“撕书”狂欢》《“撕书”可以休矣》,或者化名句藏典故取为《生有涯,知无涯》(化用庄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无所息》(直接用《论语》中孔子答子贡“愿生有所息”的名句)自然也是令人叹绝的文题。但若是考场写作,由于时间所限,同学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到恰好文题。基于此,我们不妨取如下文题:
《放松自我,岂能放飞自我》
《撕去的是书,留下的是输》
《撕书不如“思书”》
《撕的是书,输的是人生》
以上四个文题或用对句,或用谐音,或用对比,文题简短但明晰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又能紧扣材料;在对句的运用上,用“四字+ 四字”式或者“五字+ 五字”式,使文题符合议论文语言要求的严谨、规范。
【敲黑板】
1. 切忌将话题直接用作文题。“使文题像个文题”就要在文题中明确观点。文题不宜太冗长,最好不要超过12 字。
2. 精准切题。对命题思考要深入,做到“在别人止步的地方再进一步”。
3. 取题讲艺术。艺术地取题,不妨在形式上多做努力。
五、读写实践
1. 分析文题,察其特点,写其出处。
请分析以下针对“直播和短视频流行的娱乐化现象”所拟的作文题加以分析,看看它们化用了哪句名句,潜藏什么典故。
短视频分享平台“抖音”“快手”火得一塌糊涂,甚至有人总结道:“南抖音,北快手,王者农药遍地走。”面对这种情况,有人认为这些视频、直播能够克服无聊,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得到消遣,有人认为这些视频“营养不高”,沉于此容易导致年轻一代陷入“浅文化”“思考”,你对直播和短视频流行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娱乐喧哗,文化沉默》→①
《娱兮娱兮奈若何》→②
《娱乐“致”死》→③
【读写提示】
① [ 英] 雪莱:“浅水喧哗,深水沉默。”(化用名句)
②《史记·项羽本纪》“虞兮虞兮奈若何。”(化用名句)
③ [ 美]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此题妙藏著作名,将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动一字,用“娱乐‘致死”揭出来。)
2. 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高阶取题技巧,选择下面一个作文题来确定立意,试拟三个文题并说明自己所拟文题的出处。
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
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提示】
题一:
①《愿你忠于学习,不舍昼夜》(化用莎士比亚名言:“愿你忠于你自己,不舍昼夜。”)
②《“撕书”莫“坑儒”》(妙藏典故“焚书坑儒”)
③《书必存在,知识才有所附丽》(化用鲁迅名言:“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题二:
①《人是一根会判断的芦苇》(化用帕斯卡尔名言:“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
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直接引用《资治通鉴》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③《信任还是怀疑?这是个问题》(化用莎士比亚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④《尽信人,不如无信》(化用《孟子·尽心下》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本文作者郑可菜系温州中学语文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