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统领“点燃”社会治理“红色引擎”

2021-08-28冉开梅

当代党员 2021年12期
关键词:点燃农贸市场老李

冉开梅

激活220支社区老杨服务队、全域划分120个网格、建立居民议事厅39个、疫情防控期间组织2000余名“老杨群工员”开展排查工作、街道群众满意度达98.5%……

难以想象,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一个常住人口多、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的街道。

近年来,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拓展“老杨群工”为抓手,通过有机融合“五长制+网格化”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创新推出“居民议事厅”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老杨群工+五长制+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让这个昔日的“行政末端”摇身一变成了“治理枢纽”。

固本:下好一盘棋,终结碎片化

天生农贸市场是杨家坪街道最大的农贸市场,也是街道大部分居民日常买菜首选地。

每天清晨,居民们穿梭在农贸市场干净整齐的生鲜蔬菜摊位之间,在一阵阵讨价还价的叫卖声中,“生机”涌入眼帘。

“之前这里环境很差,基本上是踩着污水进出,但现在不一样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更喜欢来这里买东西。”居民们表示。

居民们的评价,是天生农贸市场蝶变的佐证。而对杨家坪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西郊支队组长杨白俊来说,这是一份莫大的肯定和鼓舞。

“过去,这个上下共五层的大型农贸市场,有大小几百家商户,其中大部分还是祖祖辈辈扎根于此的,要想规范秩序,取缔一些游走摊贩谈何容易。”杨白俊说,那段时间,居民们的埋怨声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原来,天生农贸市场一直存在基础设施差、规划不合理、占道经营严重的问题,而且产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众多,整治工作障碍重重。

2010年以来,杨家坪街道在参与天生农贸市场的治理中,逐渐认识到:在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管理执法衔接不紧、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最忌力量分散、各自为战。

随后,街道党工委开始牵头组织力量,对市场及周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同时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更新了信息公示平台、市场布局、环卫设施和排水设施等,规范了市场蔬菜、熟食、水产等多个功能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天生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天生农贸市场转型升级所经历的阵痛,在杨家坪街道并非个例。作为重庆城市化较早的城区之一,杨家坪街道面临着老旧小区多、市场主体多、矛盾纠纷多等现实情况。旧有的社会治理理念、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难以精准把握基层情况,及时处置矛盾纠纷,已成为制约区域稳定和发展的桎梏。

如何改善这一局面?

对此,杨家坪街道党工委打破思维定式,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聚心:打好一张牌,锻造“顶梁柱”

在西郊二村社区会议室,有一面“五月彩”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公示墙。墙上记录了劳模志愿服務队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等情况。

“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当好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情报员、信息员、宣传员。”“暖杨”志愿者协会会长毛铁说。

之前,为了推进社区治安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杨家坪街道的做法是,将辖区内的公安、消防等单位拉进社区的“大群”参与治理。如此一来,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和功能联动,但实际存在的条块分割问题并未得到充分解决。

后来,为解决这一“闭门造车”的问题,杨家坪街道决定找一批合适的人,通过建一个好的团队,来为群众服好务。

于是,在杨家坪街道“暖杨”志愿者协会的协助下,“五月彩”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应运而生。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一定随叫随到。”毛铁说。

让毛铁印象最深的,便是杨家坪新华一村都市桃园小区业主与业委会的矛盾纠纷。

都市桃园小区业委会成立近10年,但到期后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改选,100多位业主成立了维权小组,出现维权小组和原业委会相互对立的局面。后来,双方关于停车场公共收益分配问题又产生了分歧,承包公司因双方互不相让,无奈将承包费用暂时留存,事态矛盾逐步上升,差点造成不可控局面的出现。

后来,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毛铁等人开始搭建调解协商平台,组织王素芳等劳模志愿者入户走访,了解矛盾双方诉求。工作站还牵头联系相关区级部门现场办公,组织矛盾双方进行多次沟通,历时1个多月终于圆满解决了此事,防止了群体事件的发生。

实际上,成立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为辖区发展出力献策的做法,只是杨家坪街道创新工作方法,让基层治理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的一个缩影。

目前,杨家坪街道正着力构建“1个协会整体统筹+10支总队全面覆盖+100支分队深化拓展+1000家单位参与入驻+10000名志愿者注册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志愿者队伍,统筹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凝力:选好排头兵,夯实“压舱石”

“网格员”三个字,对于天宝路96号小区的居民来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小区的网格员是谁呀?”初到小区,记者向居民询问道。

“村长老杨啊,你看我还有他的电话和微信!”居民回答,老杨人很好,大家跟他都挺熟。

居民口中的“村长老杨”,就是老党员杨再文。

杨再文为何会被称为“村长老杨”?这一切还得从天宝路96号小区的改造说起。

几年前,天宝路96号小区还是位居街道投诉榜首的“三无”老旧小区。没有物管公司,脏乱差是它的写照。

“那时我正好接任街道党工委政法书记,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投诉信。”杨家坪街道党工委政法书记陈贵国说,老旧小区毛病多,但解决病症的人没有,导致小病灶成了大顽疾。

基层的问题还要靠基层的办法来解决!陈贵国想到,找一位具有正义感并且德高望重的带头人来协调矛盾,或许更有效果。

于是,杨再文走进了陈贵国的视线,并被发展成了网格员。

一上任,杨再文便立马进入角色,他发动了几名退休党员、热心业主在小区门房组建老杨群工点,开展清洗路面、修复地砖、更换路灯、夜巡喊话等工作。随着一系列整治工作初显成效,其余的小区居民也主动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

如今,小区道路干净了,治安形势扭转了,結束了无人管理的脏乱差混乱状态,整个环境焕然一新。

“在老杨的带领下,很多群众都开始主动参与小区基层治理。”陈贵国很感动。

其实,像发动杨再文这种热心骨干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在共驻共建过程中,通过基层实践和体制机制保障,引导群众践行自治、法治、德治,最终发挥出“三治融合”力量的生动实践。

目前,杨家坪街道培育了像杨再文这样的热心骨干200余名,建立居民议事厅39个,覆盖辖区90%以上的住宅小区。同时,杨家坪街道还按照“五长制+网格化”的架构,规范化建设各类群工点,并按照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的原则,将11个社区划分为120个管理网格,探索出多网合一、全域覆盖的经验做法,让“人人参与社区自治、个个都是自治能人”。

热心:解好一个结,吹响“监管哨”

老李曾经是个让人头疼的“老上访户”,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群工员”。

老李身份转变的背后,是杨家坪街道基层工作做到人心坎上的生动写照。

当初,老李因私自搭建的书报亭被依法取缔拆除,对另安置摊位和帮助就业的安排不满意,他一气之下便走上了长达14年的上访之路。

“这件事该如何解决?一直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街道工作人员对此头痛不已。

最终,老李每天的“蹲守”行为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突破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一群老杨群工员主动上前跟老李聊天,给他分析摊位所在地的地理优势,讨论经营方向,展望未来生活,老李的思想慢慢有了转变。

“看着老李和大家相处得越来越和谐,性格也越来越开朗,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从法律的角度对他的诉求逐项进行分析。”陈贵国说,在老杨群工员的集体努力下,老李的心结解开了,爽快地签订了安置协议。

除此之外,老李还主动申请成为负责车站清洁、秩序维护的老杨群工员。

“我们希望以情动人,在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上能有所延伸。”陈贵国介绍,他们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中探索形成“人、法、德、理、事”五字工作法,即围绕着“人”,以“法”的思维、借助“德”的力量、用“理”的方式,合力办“事”。

如今,杨家坪街道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追求,积极延伸拓展服务功能,把工作领域拓展至政策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民生服务等方面。同时,街道还成立“老杨帮帮团”,组建民情收集、民纷调处、民事办理、民风涵养等5支服务队伍,开展送学、送药、送项目、送温暖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准帮扶困难群众1.4万余名。

猜你喜欢

点燃农贸市场老李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百变“老李”
给老李过生日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狡猾”的老李
《花乱开》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基辅骚乱再次“点燃”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