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批判性思维润泽小学数学课堂

2021-08-28杨桂花

江西教育C 2021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

杨桂花

摘要:数学教学究其本质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对思维进行监控、调整、反思、优化的行为,包括四个方面:问题引领,启迪批判;对话互动,生成批判;合作探究,创生批判;自由争辩,孕育批判。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批判性思维

思维的批判性是极为重要的思维品质。数学是发散思維的学科,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教学最根本且最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究其本质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对思维进行监控、调整、反思、优化的批判性思维,无疑应成为数学教师优先关注的教学起点。

一、问题引领,激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

一位名师曾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枚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好的问题情境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真实的认知需求,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以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的乘法口诀”为例,在学习完1~4的乘法口诀后,笔者对学生抛出问题:“观察这些口诀,说一说哪些口诀是不同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顿时脑洞大开,从乘法口诀的结构、意义与算式之间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有的学生发现有些口诀可以写两道乘法算式,有的口诀只能写一道。有的学生发现口诀中有“得”字,但是当积满十或超过十,就不写“得”字,直接说积。有的学生发现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很特别,乘数和积都一样……

整个教学过程,氛围是宽松的,时空是开放的,角度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对话互动,碰撞出批判性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挑战彼此的观点,能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理表达、理性反驳的能力。精彩的对话,能彰显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以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为例,在出示了“抓花片”的情境图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并且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两个人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再抓多少个红花片就和蓝花片同样多?再抓多少个蓝花片就能超过红花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即时生成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似乎在进行一场比赛,比谁的问题跟别人不同,比谁的问题更具挑战性。他们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补充与有效评价。笔者也不断赞赏鼓励,给他们增添信心,教会他们认真倾听,学会表达。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互动对话,相互启发,使得问题难度一步步递增,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课堂因此而灵动,充满活力。

三、合作探究,创造出批判性思维的动力

数学不仅是一门思维性学科,更是一门探究性学科。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历研究、发现、质疑、理解的过程,从而逐渐形成批判性意识和创新性精神。

以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页第4题第2小题为例:“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各自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有一个学生从中间挖去一个三角形,说剩下一个七边形。这道练习题操作性、开放性极强,学生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个个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互相启迪,能生出很多的创意。学生在获得图形变化、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在“火热的思考”中,数学不再是“冰冷而美丽”的,反而给他们带来无限的魅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各种真实的体验参与合作交流,互相启迪,催生更高质量的思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四、 自由争辩,营造批判性思维的氛围

在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创造性地探求新问题。当学生各自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让学生在争辩中辨明概念,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而是通过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辩。争辩过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课堂上“自由争辩”的学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唯书是信,唯师是从”,是限制创新发展的精神障碍,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失去判断力,形成盲目认同的惰性。为克服学生思维的盲从性,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淡化课本的权威性,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标准答案、设定多维的解题过程,引发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当课堂上有了“自由争辩”“热烈讨论”的氛围,就能促进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消除盲从的心理,形成自己鲜明的观点。试想,如果平时没有自由争辩的氛围,学生就会懒于思考,有口无心,盲目应答。可以说,自由争辩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僵化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在应试压力下,学生往往陷入“一题一解”、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惯性,缺乏“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发散思维,往往绝对相信所学过的书本知识,缺少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因此 ,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解放思维就是解放思想,把学生从应试的禁锢中、从标准答案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意识和眼光,只有教师自己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教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编号:B–a/2020/02/3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