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展望中国汽车制造2025

2021-08-28张政张弛

汽车工艺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有量智能网汽车产业

张政,张弛

1.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7 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7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2009年至今,中国连续12年蝉联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消费大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交通、能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国家相关规划中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十年国家重点突破的十大产业领域之一,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发展,汽车与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汽车产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改变。我国2017年汽车产销达到历史最高后,已连续三年下滑。在中国汽车行业的诸多政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以及“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2025年都是关键节点。本文分析影响汽车行业的各种因素,展望2025前后的汽车制造业。

政策影响分析

这里主要探讨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从排放标准、双积分政策、补贴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全国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通知,轻型汽车“国六a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的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

我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采用欧洲模式,从“国一”到“国六”,每提高一次标准,单车污染就大幅降低,国家实施强制性技术标准,促使企业不断技术进步。排放标准会越来越严,“国六”之后还会有“国七”。据报道,”欧Ⅶ标准”预计将于2025年实施,而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故 “国七”标准亦可能在2025年实施。

2.双积分政策

为提升乘用车节能水平,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2017年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设立“油耗”和“新能源”两种积分。促使传统燃油车将平均燃油消耗量降到达标值内获取正积分,或使新能源车积分值高于达标值获取正积分,或通过积分交易机制购买新能源车正积分,抵消超标产生的负积分,达到节能降耗、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的。积分不达标未抵偿负积分,将面临暂停申报产品目录、停止部分燃油车型生产或进口等处罚。

2020年工信部等部门对双积分政策进行了修改,明确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在政策约束和激励下,企业加大了节能与新能源产品研发投入,平均油耗持续下降,新能源车产量、质量不断提升,传统车企加快向电动化转型。

3.补贴政策

从2009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见表1),地方财政也安排一定资金,重点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电池回购等给予支持。从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单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应分别达到10 000辆、1000辆,数量门槛促使企业提高产销量;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含)以下,价格门槛促使企业降低成本;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不低于300km,技术门槛促使企业技术进步。

表1 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贴政策(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补贴政策使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成本逐步下降。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面对补贴退坡,车企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赢得市场竞争。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这里主要从城市化进程、收入与人口分布、汽车保有量等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城市化进程

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2030年规划目标为70%。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城市购车需求和能力都强,随着城市人口、车辆的增长,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拥堵、污染、交通事故及停车难等问题,加上较高的房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购车需求。

城镇化增加民众出行需求,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但环保的压力、拥堵的现状,使得政府限购、限号、限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更多的人选择汽车共享服务,将减少新车购买需求。

2.收入与人口分布

目前,中国的分配结构仍然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2020年私人汽车保有量24 393万辆,表明约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中2.44亿人已经有车了,剩下的潜在购车人口数量有限。

据中科院2016遥感监测报告显示,94.39%的人口居住在“黑河-腾冲线”东南43.71%的国土面积上,5.61%的人口居住在“黑河-腾冲线”西北56.29%的国土面积上。“黑河-腾冲线”西北人口少,对车市影响小,而“黑河-腾冲线”东南人口密度超“每平方千米300人”,与英、意、德人口密度相当,千人保有量还有上升空间。

3.汽车保有量

2020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2.81亿辆,在保有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于中国汽车销量峰值和保有量峰值的预测不时出现,多位行业专家预测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峰值在280~450辆,保有量峰值在3~6.5亿辆,时间在2025—2030年,销量峰值在3000万~5000万辆。

我国原油产量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低于2亿t,2020年原油产量1.95亿t,进口石油5.4239亿t,对外依存度73.6%。如果汽车保有量6亿辆,按目前能耗水平,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90%,仅能源安全一项,中国汽车保有量恐难达到6亿辆。

资源约束等因素使我国千人保有量无法达到发达国家同等水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青估计,中国新车年产销峰值3300万辆,千人保有量300~350辆。预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峰值将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千人保有量约300辆。

2001—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均增速为24%,2011—2020年为3.6%,2021—2025年有望达到3%。随着环保标准不断趋严,老旧车型将加快淘汰,今后的产销量主要取决于报废更新及出口量,汽车一般8~15年报废,以15年报废计,2006年以来快速增长积累的车辆将陆续进入报废期。预测我国在2025年达到销量峰值3000万,汽车保有量达到3.6亿辆,之后,汽车产销量将基本稳定,2030年左右新车销量与淘汰量基本相当,保有量有望超过4亿辆。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包括众多因素,这里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出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未来汽车市场决定要素之一,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出生人口不断下降,死亡人口逐年增加。“80后”即将退出最佳生育年龄,“90后”“00后”的人数较“80后”大幅减少,纵观“双独”“单独”到“全面二胎”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均有限,随着养育成本的增高及生育观念的改变,即使全面放开生育,出生率亦难有大的改变。

多位人口学家预测我国人口峰值在14.13亿到14.5亿之间,时间点在2023—2027年之间,这些预测值相差不大。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1.3,或已达人口峰值,根据近年出生及死亡人口趋势预测,如2021年达到人口峰值,峰值也将小于14.12亿。2021年5月底出台的三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会延缓人口下降速度,但不会影响总体生育趋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出行需求大,拥有汽车将带来心理满足和驾驶乐趣,加上千人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汽车产销量仍将保持微增长态势。

2.人口结构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得出“2016—2020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我国16~59岁劳动人口逐年减少,老年人口逐年增多,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老年人身体条件、活动半径、消费能力均受限制,老年人口增长,意味着购车人口减少。

3.革命性的出行方式

我国车辆使用率普遍较低,私家车主要用于日常代步、上下班通勤,其次是商务、旅游出行,90%以上的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如何从高拥车率转向高用车率,催生了共享汽车的发展。拥有私家车虽然方便,但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汽车共享不仅省钱,且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能源消耗,让那些无法承担私家车费用的人有机会用车,也给那些拥有私家车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发展前景看好。

我国共享汽车从2011年开始,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共享汽车占比超90%,麦肯锡表示,共享出行已成大势所趋,到2030年年增长率将保持15%~28%。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共享汽车的意愿不尽相同,对于交通设施相对发达的地区,共享汽车将是私家车的替代品,对于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共享汽车可能成为民众出行的主要选择。各种因素及逐渐形成的“重使用、轻拥有”理念,会使一些人放弃购车。

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涉及技术水平、政策、发展及新产品开发等因素,这里主要从研发投入、专利技术及新技术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研发投入

汽车行业是“资金+技术”的密集型行业,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研发新技术需要巨大投入。我国车企研发投入与国外车企相比,虽说绝对值还有差距,但投入比例已经相当,区别在于国内企业研发投入资本化率较高,说明企业研发投入还处于以产品开发为主的阶段,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失,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大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整车尤其是零部件仍需大量进口,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45.6%,下滑到2020年的38.4%。

汽车逐渐从机械产品转化为智能产品,新能源汽车肩负着降低石油依赖和节能减排的重任,是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我国在智能电子产品、电动汽车方面的市场份额、研发投入,都明显比传统汽车产业更有优势,应加大产业基础研发投入,围绕软件、控制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和芯片、能源动力及电驱系统等技术方向,建立我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

2.专利技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和要素,将知识产权打造成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武器,使之成为企业的资本而非成本。根据中汽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汽车专利统计数据,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29.5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4万件,行业技术发展仍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两者专利占比达43%,其中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同比增长16%,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同比增长18%。

国内企业专利公开量、发明专利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均持续上涨,外资企业各项专利指标虽有一定程度下滑,但仍占据头部位置,且主要是发明专利,表明我国汽车行业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3.新技术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经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新能源汽车强国战略”的演变。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但仍存在诸如充电时间、续驶里程、电池寿命、电池回收利用、成本等需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电动化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预期2025年纯电动汽车性价比将实现大的突破,电动车的拥有成本将低于燃油车。

自动驾驶技术是车辆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在网络技术上有一定优势,多数企业采取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目前自动驾驶新技术开发费用高、零部件成本高,需要解决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及大数据等产业链资源问题。自动驾驶系统在运行时需要快速储存和传输大量数据,5G技术将极大推进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是大势所趋,其发展将催生汽车、通信、电子、互联网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融合与发展,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切入点。传统汽车主要作为代步工具,未来汽车将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绿色、移动的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将取代传统汽车,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展望汽车制造2025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届时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将加快向环保节能化、智能网联化、共享与国际化方向发展。

1)环保节能是永恒主题,汽车电动化是一种趋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一个长期过程。双积分和新能源购车补贴只是阶段性政策,环保节能才是永恒主题。随着排放监控趋严,燃油车达标成本将上升,我国坚持纯电动驱动发展战略,汽车电动化是一种趋势,将发生新能源革命,能源智能化、互联网化和共享化,电动汽车晚上在家充电,白天用电或共享赚取差价,将是未来的出路。

2)保有量将达峰值,共享出行成为一种趋势。片面追求千人保有量不适合国情,我们需要在远低于发达国家千人保有量水平的条件下,满足民众出行需求,预测我国汽车产销量2025年、保有量2030年达到峰值。共享汽车、共享电池(换电模式)是一种发展趋势,有可能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结构,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汽车将实现共享,汽车制造厂商将向出行服务商转变。

3)人口结构、城市化进程对车市影响巨大。人口总量及结构对车市影响巨大,我国人口将达峰值,随着人口日趋老年化,购车及出行需求都将发生变化。我国2025年城镇化率目标65%,且城镇化逐渐向城市群发展,使得相邻城市间的出行需求、城市周边的出行需求、平均出行距离相对变大,也造成人口高度集中、房价高企、交通拥堵、限购限行。城镇化趋势将带来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消费形态。

4)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是产业发展方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当年汽车市场销量的50%以上,HA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结语

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被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随着新型基础设施成为社会经济的新驱动,环保节能化、智能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潮流和趋势。国内汽车市场即将到达峰值,开拓国际市场将成为汽车产业的又一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保有量智能网汽车产业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网控风扇设计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