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初高中“四点半课堂”中开展黎族非遗文化特色艺术课程的应用性探究*

2021-08-28范明琛谭溪鑫

大众文艺 2021年15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文化遗产

范明琛 谭溪鑫

(1.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0000;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海南海口 570000)

一、“四点半课堂”的概念与现状分析

(一)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与内涵

随着时代发展的推移,社会经济飞速进步,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家长只能不断延长工作时间。这就导致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并有效利用课后时光。这样,孩子至少会有两个多小时的无人看管时间,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孩子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缺乏基本保障。初、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若关键期内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恶劣影响,滋生的不良倾向将会影响一生。这时,“四点半”社会公益课堂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

“四点半”课堂作为一类新兴的社会公益课堂,即在正常课业活动结束后,选择一个固定时间段,集结学生进行有组织、有主题的学习和娱乐,它属于一种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的托管体系。课后辅导与巩固、兴趣爱好培养和系列主体活动等等都是“四点半课堂”的内容。自1998年,在宁波市创办了第一所“四点钟学校”,有效为家长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宁波市以外的其他地区纷纷试点,积极巩固和探索“四点半课堂”的新道路。

(二)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四点半课堂”是结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一支关爱青少年、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课业辅导、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用爱和陪伴为辖区孩子们打造“第二课堂”。总体来看,“四点半课堂”的整体趋势正在快速发展,但也有不少地区遇到了困难和阻碍。

1.资金经费匮乏

资金问题是“四点半课堂”的基础点,资金不足就没法完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聘请教职人员,直接影响到课堂的综合协调发展。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多个地区试点后得出结论,要维持一个“四点半课堂”相对稳定的运转,一年的费用至少要在六万左右,主要用于水电费、饮水费、图书管理费、活动资料费以及少数教职人员的补助。而现在大多数的“四点半课堂”属于社会公益活动,没有稳定的资金收入,因此,要办好“四点半”课堂,这是首要攻克的难关。

2.教学场地稀缺

众所周知,课堂需要一个安静、安全以及方便老师、家长和学生良好沟通的空间,四点半课堂也是如此,然而其作为社区公益项目,社区内没有如此合适的空间。一些社区会将小区中的活动室和棋牌室临时借用给“四点半课堂”,长期借用不仅学生的身心需求无法满足,也会与居民活动产生冲突,导致产生许多内部矛盾,造成许多不便。

3.课堂内容枯燥单一

现在大部分的“四点半课堂”受人员、教室、经费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内容枯燥单一和形式空洞无趣,针对学生多维发展的拓展活动几乎没有,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课后辅导,这造成许多学生和家长选择离开。

二、四点半课堂融合黎族非遗文化特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内涵

(一)海南岛少数民族——黎族独具特色的优秀非遗文化

有史料可考,黎族先民自千年以前迁徙到海南之后,就一直居住在岛内,未有大的迁徙活动,因此至今还完好保存着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聚落。例如,人人皆知的钻木取火,选择合适的木材,削尖后利用双手转动快速摩擦产生火种。在黎族先民生产和居住方式影响下,为便于储存生活必需品,所产生的高超的露天制陶的工艺。极具世人称道的黎锦工艺,色彩艳丽、花样精美,拥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还有黎族民歌、黎族民居——船型屋、黎族特色节日、黎族歌舞等众多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侵蚀下,还没得到合理的传承就已经受到破坏和逐渐消亡。因此,从学生阶段入手,正确引导让他们热爱非遗,充实生活,从而提升整个民族年青一代的文化自信,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立足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建设特色非遗艺术育人课程

海南黎族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沉淀,是在海南黎族地区开展非遗特色艺术教育的有利资源。在2020年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的大背景下,加快推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为契机,地方学校要充分认识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内涵,并在课程实践中充分利用,建立拥有独特非遗特色的“四点半”艺术课堂。在一个地区的“四点半课堂”,以一个非遗文化艺术为主要核心,共享课堂与课堂之间的资源;不同地区之间相互促进,交流学习,实现多元融合的非遗“四点半”课堂。

海南地区以黎族非遗特色“四点半”艺术课堂为基本点,统筹学习和使用各种艺术资源。“四点半”课堂美育教师和教改员应更多地关注和了解和梳理地区周边地理环境等各资源与非遗之间的联系性,结合“四点半”课堂教育的特色找到契合点进行开展,深入并创新思考,开展具有鲜明非遗艺术特色的“四点半”艺术课程。这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入手,深化课程基础。如黎锦中,鹿是美好和吉祥的象征,青蛙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多子多福,这些艺术符号的灵活运用,充分表达了黎族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透过给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以及细部的艺术符号,老师和学生可以窥见黎族先人曾经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民族文化。各区域整体联合发展,让更多的、优质的非遗资源进入初高中“四点半”艺术课堂,有效地利用了艺术资源,相互推动和学习,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依托优质非遗特色艺术资源建设“四点半课堂”,以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动态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提高家庭教育氛围和形成良好的非遗保护观念

青春年少,家庭教育是保护和支持学生的后备力量。然而,如今繁忙的社会环境,使父母无暇照顾与关心孩子的教育与心理,只是将孩子课后的闲暇时光交给课外辅导机构,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家庭教育环节。在“四点半”社区课堂托管中,社工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的同时,更积极地引导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通过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开展“非遗文化学习讲堂”等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引导儿童正确认知并能保护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这样在对黎族非遗工艺的认识和学习中,不仅家长与孩子可以互相倾听彼此的心声,意识到平时针对孩子生活和教育中的问题,主动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构建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体验非遗的底蕴,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建设黎族非遗特色四点半课堂的积极策略和措施

(一)整合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资源

“整合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资源”,即积极努力争取海南当地政府的支持,一是可以获得优先的政策支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双重认可。二是可以获得固定的资质支持,为课堂购买合适的基础设施,长期运行获得保障。三是可以获得全方位的人才支持,政府可以集中如退休在家的老干部、老教师和老模范等、非遗技艺传承人和高校中的志愿者等人才资源,既可以稳定“四点半课堂”的师资,也可以加强参与人员的幸福感。四是获得较为可观的智力支持,政府从中搭桥牵线,引入高校中和社会中高素质的人才和资源,可以提高课堂的专业性,更好的传授课堂知识和讲解非遗文化。

积极争取周边企业和社区的支持,一是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建设拥有非遗文化的社区和获得企业支持,社区中打造非遗专题小组,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兴趣,并可以在企业中得到实践。二是加强社区“四点半课堂”与周边高校和周边非遗传承地的联系,吸引热爱非遗的学生投身于非遗的传承,并可以得到高校的支持与专业的指导,学生进入高校后也可以反哺高校,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丰富课堂内容并完善课堂制度

“四点半课堂”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到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课后习题的辅导,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在这一曾被荒废和忽视的时间点内,辅导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同时,引入黎族非遗文化和工艺的学习,通过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非遗文化,从而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同时,要合理规范“四点半课堂”的工作流程。课堂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身心安全,管理要做到及时与社会沟通,师生沟通,家长与学生沟通,根据有益建议调整课堂建设,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校内校外知识(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四、结语

现在全国各地“四点半课堂”的建设取得的经验都可以为在海南建设“四点半课堂”提供借鉴。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青春”,还要与时俱进融入创新元素,如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技与媒体、影视来表达自己认知的非遗文化,更有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亲自为学生讲解文化的历史与内涵,手把手改良原始的器具供学生们欣赏与学习,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且可以更好地、积极地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文化遗产
黎族小伙闯“深海”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Tough Nut to Crack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