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舞蹈教学理念价值探究

2021-08-28张华仪

大众文艺 2021年15期
关键词:舞蹈民族动作

张华仪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一、回归本体、立足时代

(一)主体视角

1.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主动性

意识,是人的存在依据之一,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学上认为,自我意识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周围世界中逐渐分出自己、自己的整个身体,并且随着自身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不断交往,思维和语言的逐渐成熟,所形成的对自身心理、个性特征的程度不同的认识。对于具有艺术禀赋的人来说,在以情感的方式重新组合意识到的自我以后,会更加深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在个人的行为范畴内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选择方向,并且以恰当的方式去渲染作用于个体身上的行为,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他自身所特有的气质、风格。

由于舞蹈专业教学方式相较于其他课程所体现的独特性,学生对于教师以及教学课堂内容的依赖性较大,加之相关舞蹈教材建设与出版程度的不完善,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自我意识更加难以养成。如此,学生在长期被动接收内容的同时,忽略了自我认识和思考的过程,由此易引发后续学习阶段的出现接收停滞或倒退的现象。未经过学生自身消化和吸收学习内容,在自我展示和呈现时,也会出现情感空洞、诠释方向出现偏差等问题。于是,民族舞蹈教学理念的重要一项即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主动性,学生自身在上课之前要对前期所学内容与以出现的问题有一定思考和认识,并尝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想办法解决,在下一次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和思考去接收新的内容或是向老师求助,而不是头脑空白,持续被动地等待外部的灌输。

自主学习意识在今天来看或许并不新颖,教育领域在很早便认识到此问题就学生学习层面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更多相关培养方法的提出与实践,自主学习意识在广大中小学生群体中有了显著成效,但之于民族舞蹈教学领域却还颇为薄弱。那么如何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2.足够的自我认知

自我本体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和输出的唯一载体,向内探索是向外输出的前提和基础。这里所说的认知可分为思想上与身体上两个方面。

就思想上而言,之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肢体呈现方式的缘故,学生理所当然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大量的动作练习上。不可否认,就舞蹈这一专业而言,日复一日,千百次的动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高效的练习却能使动作的进步事半功倍。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练习则需经过思想上的推敲,笔者认为,想要进行推敲,思想上的认识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制力、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等。通过对自身思想上这几个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便能够在练习上发挥效用。例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成功的付诸实践,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动作进行正确的分析,有助于练习中每一次动作的完成,以及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或是在出现问题时如何及时的解决。

就身体上而言,之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完成动作的唯一载体是我们的身体本身,所以对自身身体各个部位的了解是完成好每一个动作的前提。在日常的练习中时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两位学生做出相同的动作短句或是造型,但呈现出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导致如此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学生身体的运动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抬腿的角度、发力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在足够掌握身体的运动方式后才可熟练运用,在日常的动作练习中也能够做到更加的准确、高效。另外,了解自己的身体还包括认清身体的长处和不足,在完成动作时要有凸显自己优势、规避劣势的意识,这也是更好地呈现动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认识自己身体的途径可以是学习舞蹈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是从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切身的感受身体的变化等等。总之只有足够的把握好身体这一前提,才能走好之后的每一步。

(二)人才培养

民族舞蹈教学的建设应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并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进行。从教材的编写层面来说,每一本民族舞蹈教材的成形前期都应经过资料搜集、文化考证、内容整理等工作的落实,在教材中,不但应从身体语言上对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舞姿造型、动作程式等方面进行描述,更应该追根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上升到文化内涵的角度去扩充教学内容。同样,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出发,更应该涉及舞蹈理论的学习。教材的设置应同样重视每一舞蹈动作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在熟练专业实践相关内容的同时,也能与其背后的理论基底相融合,达到融会贯通、和谐统一,科学、合理地进行民族舞蹈教材的建设。才能更有助于学生从民族舞蹈表演的思想表现和情感表现上能够达到全面的把握,为民族舞蹈表演专业培养专业精湛、素质优良的民族舞蹈表演人才,实现质的飞越。

民族舞蹈课程,顾名思义带有明确的实践性特点,不可否认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民族舞蹈课程教学的尤为重要的环节。依据教材建设的理念来说,教学理念更应重视到文化理论基础特殊重要的地位。目前民族舞蹈教学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如此教学体系的设置,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比重失调,再加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影响到专业舞蹈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也恰恰推动了今后民族舞蹈教学理念的革新。例如,设有民族舞蹈课程的学校在教材的选择和运用、教师课堂内容的教授等方面应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经历,切实地从人才培养、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层面着手,依据学校的真实情况,找寻学生民族舞蹈学习阶段呈现的规律,进一步了解当前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现状,建立最契合学生整体情况,适用学生未来发展,兼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更加规范化的课程学习,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二、聚焦发展、献计献策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在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个体与民族、历史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认识在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身体有规律的运动而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伦理观念等在人们身上印刻下的痕迹,是这一民族特有的文明成果。而这种有规律的运动在劳动群众的创作与传承中发展成了这一民族的舞蹈,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使得舞蹈具有了民族性。地域文化赋予了舞蹈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多样的地域差异进一步演化成为舞蹈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从而推进了民族舞蹈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民族舞蹈的姿态造型、动作动律,以及队形和道具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们对舞蹈传统认识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保留基本风格韵律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时代与社会变迁的烙印,进而在保存、创新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实不管舞蹈的形式和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那种从民族文化之“根”中生发出的与民族精神相契合的“韵律”与“味道”将永远不可磨灭,支撑着民族舞蹈事业走向更光明与繁盛的未来。

(二)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共存

信息时代的来临,各民族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都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舞蹈文化在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下濒临衰退。各民族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是我们加工次生态民族舞蹈,创造再生态民族舞蹈的根,我们应该把根留住。保护各民族传统民族舞蹈,不仅有利于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及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生更为浓厚的情感,由此增强对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还能够强化民族的凝聚力,使民族性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朝向更加充满朝气与力量的方向发展。

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在其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并进行传承的舞蹈形式,是这一民族特有的文明成果,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教学作为传播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是依附于一个具体的空间而存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舞蹈文化的重要媒介,要想真正地实现其教育目的,同样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否则便失去了其建设的价值。在这个“寻根”与“创新”被共同倡导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性与时代性无疑是需要共同把握的。

(三)固守性与创新性的兼容

传承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部分传统舞蹈文化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调不一致而导致濒临灭绝,为了将民族舞蹈的历史延续,传统舞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了当前时代发展的主线。让“固守”与“革新”在发展中和谐共存,把握“力”与“度”的平衡,是教学理念科学性的展现。

近年来民族舞蹈教学基本上承接了前人的教学理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层面。随着精神文明的进步,教育制度的改革,当今时代不仅推崇文化的多样性,以文化传承为根本的民族舞蹈教学理念在尊重经典的同时,也应以创新精神为动力,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培养民族舞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设立兼顾训练性、启发性的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固守性与创新性兼容。

猜你喜欢

舞蹈民族动作
下一个动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