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舞蹈美育功能与课程设计的研究
2021-08-28刘笛
刘 笛
(深圳市福田区梅林中学,广东深圳 518000)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旨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舞蹈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帮助高中生在课业压力繁重的情况下调整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时有自我价值欣赏和审美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体现了舞蹈美育自身的价值,舞蹈美育必将向更加专业和更加普及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普通高中舞蹈美育功能与课程设计方面,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研究。
一、普通高中舞蹈美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在舞蹈美育课程中会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系统,通过大脑的反馈,逐渐对形体审美有所认知、领会,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功效。舞蹈美育下的舞蹈课程要在保证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对舞蹈的学习热情。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高中阶段不再单一注重学科成绩,德育教育越来越值得重视,那么舞蹈美育势必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从而达到“以舞教人、以舞育人”的教学效果。
舞蹈美育将舞蹈融合在艺术行为中,可以对高中时期的学生审美形成指导,在提高学生品格精神活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体态审美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下,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国内外不同特点的舞蹈文化,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舞蹈感知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舞蹈美育对普通高中生健康发展身心的作用
(一)舞蹈美育对普通高中生生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舞蹈美育可以在帮助增强高中学生体能的同时,放松学生因高强度化学习而紧绷的神经,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减轻学生的疲劳感。研究表明,适当的参与舞蹈训练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循环,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血氧,有助于提高免疫能力以及大脑的灵敏程度。由此可见,坚持舞蹈美育培养不仅能帮助课业繁重的高中生增强体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能为长期久坐于书桌的高中生塑造优美的形体气质,从而更好应对学习生活。
(二)舞蹈美育对普通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强烈,部分同学向往“自由”希望摆脱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管束,但由于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其缺乏社会经历和处世经验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舞蹈本身作为一门实践性和互动性极高的学科,它的完成需要多数人共同指导、参与、配合。一堂舞蹈课程下来,教师会把主题思想,动作模块或者精细的舞蹈动作教授给学生,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发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设置适当动作加强彼此的信任,在无形之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穿梭在群体之间,有效缓解和预防高中阶段的学生出现的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心理问题。
三、普通高中学校舞蹈美育的课程设计
舞蹈艺术是最能传达人类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具备超强感染力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将人类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最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舞蹈的呈现效果则必须通过情感审美和形体审美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舞蹈教师根据实际制定和研究出科学的课程设计,在优秀的舞蹈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形体审美,再在审美能力的作用下更深层次的体会舞蹈之美。
针对普通高中生的舞蹈课,它与高等专业舞蹈院校的“精英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大众化、普及性的教育模式,让更多学生接受舞蹈教育,接触高雅艺术。因此,在普通高中学校舞蹈美育课程设计上,舞蹈鉴赏课程及舞蹈形体课程都应符合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及授课上应强调舞蹈美育的全面性与多样性,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舞蹈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素质教育舞蹈鉴赏课程
舞蹈鉴赏是一项精神层面的艺术活动,鉴赏者通过感官系统与大脑加工来对舞蹈作品进行理解与想象,鉴赏者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会将舞蹈作品中的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所呈现出的舞蹈意境与自身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再同舞蹈作品表达出的情感价值和人物形象塑造相结合,从而亲身领会到舞蹈作品所流露出的深层含义,在一次次鉴赏中培养发现舞蹈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能力。
就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普通高中舞蹈鉴赏课程内容上,教师应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且主题符合青少年发展规律的中外经典舞蹈作品,例如我国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国外经典芭蕾舞剧选段以及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优秀舞蹈片段等。通过欣赏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让学生了解我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通过欣赏中国古典舞让学生领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欣赏芭蕾舞让学生了解优雅的西方舞蹈文化,通过学习现代舞提高革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
不同地区的中学也可选取具有本土特色的舞蹈片段,让学生在受到舞蹈美育教育的同时深入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潜移默化地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展现舞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让普通高中学生充分了解和感知舞蹈的“美”,提高其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普通高中舞蹈美育之目的。
(二)素质教育舞蹈形体课程
在普通高中学校设置的舞蹈课程体系中,只有舞蹈鉴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感受及理解需要通过形体动作表达出来,在灵活运用肢体动作的同时升华对舞蹈艺术的感悟,充分挖掘肢体艺术的美,进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舞蹈美育效果。
在教学中,舞蹈教师不应盲目设置不适合普通高中学生生理发展规律的、危险系数大且难度过高的技巧动作,也不应为了规避风险而毫无教学意义地让学生模仿单一舞蹈动作,而是应通过科学的、健康的舞蹈行为训练,让学生领略肢体活动与意识活动两者间“美”的结合。
舞蹈美育功能不应仅仅体现在学生外部的形体、动作上,更应体现在学生内部的想象力及创作力上,因此在普通高中学生舞蹈形体课程设计上,学生的即兴表演及自行编创的环节必不可少,学生结合自身对生活经历的真实感悟与美好幻想来进行即兴表演及编创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舞蹈,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让舞蹈美育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价值作用。
(三)舞蹈美育课程设计的全面性与多样性
在普通高中舞蹈美育课程中,舞蹈专业技能训练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得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略舞蹈理论知识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舞蹈就会沦为杂耍,学生就会在舞蹈表演中成为炫技的机器,舞蹈不是杂技,是集情感、动作、音乐、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因此在高中美育中更应强调舞蹈理论知识的传输、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蹈综合性的艺术形象。
我国《乐记•乐象篇》中是这样阐述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由此可见,舞蹈与音乐、诗歌等因素密不可分。在当今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是分不开的,因此在舞蹈美育课程中更应强调全面性、多样性的教育方式,让受教育者在学习舞蹈知识的同时摄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层次、跨学科的发展。
(四)普通高中舞蹈美育对舞蹈教师的要求
传统课堂中,都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来进行学习和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学习中相对比较被动,容易在教学中打消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当中自主性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成效,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教研能力方面应更加注重现实情况且与时俱进,对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应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即使有效的调整,让学生在不断鉴赏、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舞蹈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对于舞蹈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真正地爱上舞蹈,进而将舞蹈美育在普通高中学校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功能与价值。
四、结语
作为当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时代背景,遵循美育基本特点,紧密贴合普通高中生成长规律,致力于中学生舞蹈课程的设计工作,弘扬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育精神,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让中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呈健康、平衡、科学且规律地发展。同时,肩负着中学生舞蹈美育知识传授任务的舞蹈教师,应时刻秉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舞蹈特有的美育功能,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与文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成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