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作品评析*
2021-08-28周风琴
周风琴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一、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移民群体的产生
最早有确切记载中国人大量移民加拿大出现在1850年前后,由于弗雷泽河谷发现了金矿,吸引了众多的华侨陆续来到加拿大,作为华人劳工,他们参与了当地的重大工程建设,但是生活条件非常差,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种族歧视也很严重。1923加拿大政府颁布了《排华法案》,对华人进行进一步的限制。一直到1967年华裔取得公民权和选举权,华裔的社会地位才逐渐得到改善,逐渐融入加拿大社会。
早期的华裔主要聚集在工棚区,是低人一等的劳工,这一群体由于大部分是为了生活出卖力气,受教育水平较低,华人社区整体上比较沉默,沉默的社交、沉默的文学,但是华人群体的聚集也为后来的华裔英语文学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虽然后来的华裔逐渐融入主流社会,但是这一段历史已经计入了他们的基因。
(二)华裔英语文学概述
随着华裔社会地位的提升,华裔群体普遍重视文化教育,华人群体的文学创作逐渐增多。在加拿大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华裔,英语已经成为他们的母语,而且由于英语是加拿大的主要语言,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更能突破族裔的小圈子,被更广泛的群体接收,因此华裔作家们选择用英语进行创作。1979年,历史性文集《不可剥夺的稻米》的出版,标志着华裔文学的诞生。“稻米”是祖籍为中国南方华裔的主要食品,表明华裔文学珍视自己的身份标签。“不可剥夺”强烈的发出了自己的诉求,表达了坚决捍卫自我权利的决心,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华裔英语文学的主基调,也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秀华裔英语文学作家。
直至20世纪九十年代,华裔英语文学作品的发展十分迅速,华裔作家的历史意识与自我意识开始产生,加上文化底蕴的不断积累,加拿大华裔英文作品集相继出版,题材包括小说、散文集、诗歌、戏剧等。涌现出《玉牡丹》《残月楼》《鬼魂列车》等一批优秀的华裔英语文学作品,比如《不再沉默——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为华裔文学融入主流文学,华裔融入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6 年6月22日,加拿大现任总理哈珀为曾经的排华政策向加拿大华人致歉,加拿大华裔英文作家以文学作品为武器,为展示华裔的多元文化,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当代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作品评析
(一)崔维新及其作品《玉牡丹》
崔维新(Wayson Choy,1939年—2019年4月27日),被称为“加拿大最有讲故事天赋的人”,崔维新作为一名华裔移民的后代,出生在温哥华的唐人街,后移居多伦多,自1967年起在多伦多哈姆勃学院任学院文学教师,并于2005年被授予“加拿大勋章”。崔维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作品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风俗习惯等中国文化元素,虽然在温哥华出生成长,但是在成长时期亲身体会到那一时期社会对于华裔的不平等对待,感到十分迷茫,其作品还体现出加拿大华人针对自己身份的不断追求与期望获得人们的认同。
《玉牡丹》是崔维新的第一部小说,故事以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最初是以短篇故事连载的形式面世,后来于1995年出版,由3个中篇小说串联而成,以故事中“陈家”的亮、忠、朗三个孩子的口吻和视角来讲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加拿大唐人街华裔家庭的艰辛生活,获得三叶图书奖及总督文学奖提名。
在亮的故事中,虽然亮是叙述人,其实真正的主角是老王,老王是一个华工,体现出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心酸历程,刻画了华工勇救铁路老板的人物形象,亮属于一种较为次要的角色,因为是女孩总是被婆婆骂“没用”,婆婆的重男轻女,相信鬼神和中药,具有传统的华人思想,所以亮也一直觉得老王就是他心中的美猴王。向人们展示了第一代劳工的生存环境及精神世界。
忠是陈家的养子,他的身份与作者崔维新的个人经历有些相似,所以很多故事都是围绕着忠来发散,因为忠的生母经常给他讲鬼故事,忠也很相信中药等,在忠的故事中第一次提道了玉牡丹。
朗的故事点明了主题,婆婆在临死的时候把玉牡丹给了朗,并告诉朗“玉牡丹的颜色就是我灵魂的颜色”婆婆死后,家人急于抛弃传统,走上新路,让婆婆不能安心离开,阴魂不散,为此全家又开始拜神,祈求得到婆婆庇佑,果然拜神之后家里一片祥和。在作者眼里,作为华裔的后人,完全抛弃华人的根是行不通的,需要在保留华人身份的同时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
《玉牡丹》中出现了许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婆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思想有落后的一面,但是作者并不是以批判为目的,而是充满的温情,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二代、三代接受西方教育也逐渐被社会所同化,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份,努力摆脱身份的枷锁,作者希望少数族裔在西方世界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一份特色,记住自己的“根”,同时又希望少数族裔能够被主流社会所接纳,无论是什么族裔,都是加拿大社会的一分子,都应该被平等以待。
(二)李群英及其作品《残月楼》
李群英(Sky Lee,1950 —),生于温哥华,李群英大学学习美术专业,学成后并未从事相关工作,而是做护理类工作,闲暇时投入创作,其创作的作品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既有美术般的画面感又有手术刀式的对女性透彻的剖析,1990年的《残月楼》就是其较为典型的作品,在出版后引发较强的社会共鸣,当时荣获“温哥华城市书奖”,《残月楼》的背景很庞杂,用一句华来概括就是:“百年移民历史,四代妇女命运”。通过四代妇女命运的描写,用文学的手法展现了加拿大的移民历史。
《残月楼》中有作者的影子,描写了华人在华人聚集区唐人街的生活,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写起,第一代华工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修建铁路,他们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很多华人都死在了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有的是积劳成疾生病而死,有的累死冻死,他们的悲惨遭遇和奉献的一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华人备受歧视和虐待。小说的主角王贵昌就是来加拿大寻找逝者遗骸并带回家乡安葬,因为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带着这一目的王贵昌成了王氏家族的第一代人,将当时华人伤亡之重和华人精神世界展示出来。在王氏家族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下,在唐人街开了一家较大的餐馆——残月楼,即使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经济上的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受制于当地的排华政策,王氏家族不愿意受到限制,勇敢地对抗和华人周旋,最终打破了种种限制,将自己的生意扩展到了运输业和房地产等行业,逐步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
这部小说内容丰富,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从第一代人的举步维艰,到逐渐站稳脚跟,再到第四代女性凯的经历和思想状态,既反映了华人在加拿大生活的变化,也反映出华人世界逐渐融入主要社会的思想变化,展现了华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坚持不懈通过努力争取自由平等。
(三)余兆昌及其作品《鬼魂列车》
余兆昌(Paul Yee,1956-)也是出生在温哥华的唐人街,对于在这里度过的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余兆昌有很深的感情,他不止一次透露出这里“满是血泪,使人伤心”,可见用情之深,在西方人的描述中,唐人街往往意味着脏乱破旧、充斥着黑暗,余兆昌借《鬼魂列车》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是,西方世界对于华人的殖民,华人为加拿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却并没有得到认同。《鬼魂列车》获得了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
小说以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为背景,小女孩聪艺的父亲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来到加拿大成为一名华工,由于极其恶劣的工作条件,一万七千多华工,有四千多人死去,父亲和其他工友因为意外事故而死亡,仅有一只手臂的聪艺来到加拿大打算寻找自己的父亲,但是却发现父亲已不在,在她想要踏上回国历程时,梦见父亲的灵魂告诉她,要将父亲及其他华工的亡灵带回家,并告诉她方法,聪艺经过种种努力画出了列车并让列车带着那些死去的亡灵魂归故里,完成父亲和工友们叶落归根的愿望。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及意象被称为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小说以儿童文学轻松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就好像作者提出的,应该为身处北美的华人争得一定的地位,建立一座丰碑,保证他们作为开拓者的重要地位。《鬼魂列车》获得的杰出成就重新审视了华人的杰出文化,以华人思想为根以英语表达为枝干,为加拿大文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构建了华人文化身份认同。
三、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作品的历史成就
这些在20世纪中叶出生的,在九十年代开始大放异彩的华裔作家已经成为加拿大文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代华工迫于生计,文化水平较低,但是由于华人世界重视教育的传统,即使物质条件并不丰富,他们也非常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崔维新是大学教授、李群英大学艺术系毕业、余兆昌是历史学硕士、加里•恩肯特是文学博士,他们逐渐走出了唐人街,融入了主流社会,并得到了社会的接受,文学作品获得重要奖项,获得很多读者的拥护。在获得个人成功的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有深深的失落感,因为西方历史对于华人、华工语焉不详的态度,让他们期望可以重启自己的历史,重塑华人的形象。
随着源源不断地华裔英语文学的创作,不仅是加拿大文学史上的重要成就,也展现了丰富多彩又神秘莫测的东方文化,西方世界的读者可以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桥梁,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化。
四、结语
当代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以加拿大作为特殊的创作背景,通过英文创作又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熏陶,有着自身的风格特征,以加拿大华人、华工为描写对象,批判了加拿大社会对于华人、华工的歧视和压迫,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