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色彩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动画创作运用策略

2021-08-28李涤非

流行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民族文化色彩

摘要: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从壮族传统服饰到苗寨头饰色彩;从漓江畔的渔舟鸬鹚到北海滨的疍族虾篓;从仫佬族的民间传说到合浦珠还的历史故事等,这片土地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古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故事依然闪烁着光芒,文章结合时代风貌和人们的审美变迁,探索民族文化和动画影像新的融合规律,以服务动画创作和民众需求。

关键词:民族文化;色彩;动画创作;当代化

Abstract: Guangxi is a region where ethnic minorities gather, from Zhuang traditional costumes to Miao Village headdress color; from the fishing boats and cormorants along the Li River to the boat-dwelling shrimp traps along the northern seashore; from the folk legends of Mulao people to the historical stories of returning the pearl from the Hepu River, etc., this land has nurtured vibrant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The ancient national color and national story are still shin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new law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ethnic culture and animation images to serve the needs of animation creation and the public in the light of the changing aesthetics of the times and people.

Keywords: ethnic culture; colour; animation creation; contemporary station

中国动画在早期动画人的努力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享誉全球的中国动画学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包产包销”的动画生产模式逐渐瓦解,在激烈的动画市场竞争中,国产动画颓势明显。[1]近年来多部民族风格浓郁的院线动画强势上映,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在动画领域的复兴。对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探索和开掘,为中国动画注入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力量,是时代和动画自身赋予的重要命题。

一、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及广西民族动画发端

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制片组于1955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一说为《野外的遭遇》)的拍摄,与此同时,特伟提出“走中国民族之路”的动画创作理念,并确定将彩色动画作为今后创作的基本样式,至此,色彩开始登上中国动画的历史舞台,为动画的民族化注入了更为鲜活的表现力。如《骄傲的将军》以京剧人物脸谱色彩为基调设计“将军”一角,称得上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开山之作,后来又出现彩色剪纸动画、水墨淡彩动画等一大批饱含本土文化和民族色彩样貌的艺术作品,形成了国际上动画的“中国学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大多数地区一样,广西并没有地方性的动画制作机构,广西民族文化常呈现于“他者视角”的动画创作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的《一幅僮锦》,是首部描绘广西地方民族文化的彩色动画作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广西南宁、桂林等地成立了多家动画制作公司,作为民营动画机构,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是它们的客观处境,对利润的追求是其生存的根本性需求,原创性高品质动画片生产成本高,市场运作压力大,回本周期长,而外来加工动画和广告性动画片则规避了以上大多数困难,便成为了动画公司的主要产出内容,因此,广西地区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具有商业价值的本土民族性动画作品(院校学生作品不在讨论之列)。一直到2013年,广西电视台推出“桂产动画片新春展播”,根据壯族传说之一《妈勒访天边》改编的《寻找太阳》实现了广西本土动画零的突破。影片较为集中地向观众展示了壮乡文化和独特的色彩审美诉求,并相应地加入了一些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在为少年儿童带来地方民族文化视觉体验的同时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弘扬。同一时期,还有展现“三月三”对歌古老民俗的《达稼与达伦》,根据壮乡儿女耳熟能详的“人熊婆”传说改编的《大战人熊婆》等动画作品被陆续搬上了电视和网络,色彩华丽的民族服饰在动画中以较高的饱和度呈现着强烈的视觉张力,民族色彩以特有的审美趣味,为广西地方民族动画注入了空前的活力。

二、广西动画中民族色彩及民族元素的运用问题

早在2005年,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内蒙古大学的陶雯老师就国产动画影像的民族风格问题作了深刻的发言,将结合民族文化塑造动画影像问题提升到了“文化战略”层面,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直以来,艺术界对本土文化的态度不是‘拿来主义就是‘虚无主义,缺乏深入的调研和传承”。近年来一些广西商业动画在民族文化的运用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其一,在动画色彩运用及角色设定上的问题。广西部分民族类商业动画的角色设计直接移植于传统服饰或壁画、石刻,“囫囵吞枣”地照搬复现,并未深入探索,寻找可以运用于动画表现的本土文化基因,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色彩设定方面则采用直接从实物中吸拾的方法,忽视了色彩三要素的重新编辑和色彩关系的再调和,一定程度地弱化了色彩的感染力。民族动画角色的色彩指定应针对居住于不同地域的人种、族群外在形象特征,采取符合动画色彩规律和造型特点的艺术手段准确、生动地加以表现,它考验的不单是创作者的造型和色彩驾驭能力,更有对民族动画内涵与外延的深入理解的检测。

其二,在色彩的叙事功能及民族元素运用上的问题。动画片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样式,通常以故事讲述和情感表达为主要输出内容,除了常规的角色表演和镜头语言外,色彩在叙事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民族动画影片因主创团队或执行部门色彩叙事意识的淡薄和色彩修养的不足,呈现出诸多色彩运用问题。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取材于红军长征桂北段湘江战役的动画《湘江1934.向死而生》(图1),讲述了红军小战士黄玉长生和壮族放牛娃韦二牛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的感人故事,以小人物讲述大历史的切口为叙事视角,成功锁定了大批观众,是致敬红色政权的一部力作,也是广西地区首部院线动画,然而影片在色彩协调以及色彩叙事上却呈现出明显的短板,如片中角色服饰色彩和动画场景色调间缺乏协调性,观影时总会产生角色游离于场景之外的错觉,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叙事的流畅性。

其三,对现实语境和观众审美心理的关照问题。2017年上映的《南珠宝宝》系列动畫,造型上吸收了广西沿海渔民的服饰特征,以合浦南珠为头饰,设计了造型可爱的南珠宝宝形象,动画定位虽为低幼段儿童观众,但故事趣味性不足,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生硬,缺乏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的妥洽包装,如海生和海怪战斗时手中莫名其妙地拿着合浦汉墓出土的凤鸟铜灯,里面居然藏着“夜明珠”,这些传统元素符号和动画故事本身并未产生直接关联,观众看到的仅为汉代文物的展示,再如,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海怪角色设计却呈现着西方海盗设定的特征等。

孟宁、贾秀清指出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地区的民族动画影片却数量稀少、题材固化、踯躅不前,甚至存在着事实上的失语与虚席等问题。[2]地方政府应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响应中央关于民族文化复兴的号召,引导动画制作机构顺势而为、转变理念、创新模式地探索当下民族动画突破困境、重塑价值的发展路径。

三、广西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当代动画创作融入策略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拥有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内部又可以分为黑衣壮、蓝衣壮等多个部分,而侗族、毛南族等与壮族聚落相依,交融共生,孕育出广西本土文化传统的民族性主体部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迁徙至广西的瑶族、苗族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丰富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样式和内涵,金秀大瑶山逐渐成为瑶族文化的中心,亦有“世界瑶族在中国,中国瑶族在广西”的说法。广西沿海还是中国唯一一个海上民族——京族的聚集地,京族族群分布在钦州、防城港以及越南沿海地区,是少见的跨国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构成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海洋型文化。各民族以厚重的传统积淀构建着广西民族文化的当代格局。

(一)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类型

广西各民族间和谐相处,文化资源多样,优势突出。民族文化资源的载体通常以具象和抽象形式存在于各民族中。就具象载体而言,它是指广西各民族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装饰纹样等可以被视觉直接感知的文化对象,如侗族大歌、毛南族肥套、瑶族盘王节、京族哈节等。而民族文化的抽象载体则是指民族语言、风俗律例、民间山歌、神话传说、岁时节令、图腾符号等,需要通过言说或抽象思维后才能被解释、分辨的内容,如壮族“妈勒访天边”、“人熊婆”的传说,侗族建筑的营造技术、苗族的染缬技艺等。不同的文化资源载体需采用差异化的研究方法,不同文化资源的运用也需要不同动画样式的参与。

(二)民族色彩的融入

中华文化自古便有“五色”之说,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在阴阳五行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于前秦时期,随着秦国的南下远征,“五色”体系随之被输送到两广地区。经梳理不难发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色彩基本可以按照“五色”体系进行区分解析,例如在黑衣壮族中黑色被广泛使用,被赋予高贵、神圣、吉祥等美好的喻意,苗族认为青色意味着勃勃生机,常装饰于女性衣裙(图2)。动画创作中可以恰当利用广西民族色彩作为动画角色和场景设计的配色方案,具体策略可以分为民族色彩的直接提取、民族色彩的重构和民族色彩的意向利用三种。

其一,民族色彩的直接提取。动画创作前期适当选取民族色彩直接运用于角色或场景的色彩指定,例如苗族将青、红等明亮鲜艳运用于传统服饰,制造出清新优美的色彩视觉体验。在动画创作中,充分考虑影片美术风格的同时,直接将相应民族色彩融合于动画作品之中,可以塑造出呼应于时代审美又兼具民族风情的动画形象。其二,民族色彩的重构。民族色彩在现实生活中有其固定的应用领域,多数情况下并非适合于直接“照搬”至动画中,动画工作者的再创作是色彩运用的关键。将色彩进行分类、归纳后,结合动画美术风格定位,对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等关系进行适当地调节,在利用色彩对比制造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应兼顾色彩间的调和,在分解原始的色彩关系后,重新构建新的色彩体系。其三,民族色彩表意性的利用。民族色彩是具体可感知的视觉世界,也是可以独立表意的心理空间。如红色,它除了表示温暖、喜庆、热烈,还象征着忠诚,在戏曲中关云长红色的面部着色即为“忠诚”之意。白色则意味着狡猾、奸诈,如《天书奇谭》中白脸的县官和狐母,从色彩设定的层面确定了他们在剧中的反派地位。所以,民族色彩的表意性为动画色彩表达提供了一种心理空间构建的可能:一种基于文化共识的观众情感共鸣。

综上,在动画创作过程中,民族色彩的融入是根据影片的需要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针对这些色彩进行适时夸张地编辑和运用,打破常规性的配色组合方式,是展现出创作者创作力和色彩驾驭能力的集中体现,将民族色彩与现代动画理念进行有效融合,无疑是民族色彩影响力在动画领域的延伸。

(三)尊重受众审美,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传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类制作精良视听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生代观众的审美意趣,给创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2019年现象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图3),故事源于神话传说,又不拘泥于原有套路,情节设定巧妙融合时下热点,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准确传达了民族精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无疑为广西原创动画的民族化方式提供了一些思考路径:妥善处理作品风格化和观众审美多元化的关系,为民族动画寻找大众审美的多维支撑点,优秀的民族原创动画作品,需要注视时代面貌,将当下社会的精神需求和民族文化内涵融合共构,同时强化动画娱乐性与故事性的共筑。[3]

民族性、地域性文化的动画影像创意开发,不是视觉、听觉的简单堆砌。要传播民族文化,关键是传递民族精神。“戏说”、“恶搞”的民族动画作品,并不能让文化元素与动漫产品产生良性的互动,也不对民族地域文化产生正向价值。民族文化的良性动画影像创意开发,是用民族性地域性的元素构建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传播民族文化精髓,引起受众的民族文化意识,从而引发人们的文化思考。[4]

综上可知,取得成功的民族动画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善于运用占据着感官刺激大量面积的民族色彩。二、注重民族心理的构建,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精神进行主动继承。这些充溢着民族文化的院线动画,让我们重新关注本土文化,一定程度地加速了民族文化的再发掘和再认识,通过对这些民族动画个性与审美特色的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动画传承民族文化、体现传统审美價值观的冷静思考。

总结

在动画视听语言创新发展,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观众审美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更应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进行更为贴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在借鉴国外动画作品多样的艺术风格、成熟的叙事技巧和先进的制作技术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发掘传统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创造出应和时代精神的动画美术样式,从而促进广西地方动画影像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盘剑.“新动画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建构[J].民族艺术研究 ,2021,34(01):14-21.DOI:10.14003/j.cnki.mzysyj.2021.01.02.

[2]孟宁 , 贾秀清.国产少数民族动画电影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思考[J].当代电影 ,2017(06):147-149.

[3]麦禾布拜·艾尼瓦尔.色彩情感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分析——以动画电影《哪[4]陈培培.“现实性”“假定性”“民族风格”——《座谈美术电影》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画理论[J].当代电影 ,2016(07):166-169.

基金项目:

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动画影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KY05044);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少数民族红色文化资源动画影像转化路径研究”(批准号:21FMZ027);四川动漫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西南少数民族装饰几何纹样在图形动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M202035)。

作者简介:

李涤非(1987.08),男,汉,安徽亳州人,硕士,讲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动画叙事与传播。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民族文化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中国民间艺术”对动画创作的启示和作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